《拖拉一點也無妨》讀後感

主要內容

  • 針對結構性拖延症,如何採用自我欺騙的方式讓自己舒服一點,去拖延最重要的任務,完成清單上次要的任務,儘量成爲一個高效的人

如何提高結構化拖延症的效率

  • to-do list: 將第二天要做的、不能做的按照優先級列清單
  • 其中優先級最高的任務是看似重要,看似有截止日期的任務
  • 隨着優先級更高的任務出現,當前優先級最高的任務漸漸成爲次要的任務,讓人願意着手去做。

感想

  • 平時工作中,由於一直採用sprint迭代式開發,每個任務都儘量明確,切分的粒度足夠小,有明確的工作量規定,所以我的拖延症不是太明顯
  • 但在生活中,比如下班回家躺着刷微博、知乎,要睡覺了再去洗澡,自我學習一些新知識時,我的拖延症表現得很明顯。微信讀書app上基本每本書要麼收藏之後躺着,要麼讀了前三章。
  • 針對以上現象,如果想在生活中戰勝拖延症,我可能需要像在工作中參與sprint開發一樣,將自己的學習活動變成一個有backlog,有story, task, 估點的sprint。但是實話說,真的好累呀。工作已經夠累了,下班總想做點和程序員身份完全無關的事情,比如刷微博,看小說,看八卦新聞。然後如果當天沒幹一些正事,又會有滿滿的負疚感。尤其是工作中和同事發生糾紛,總想好好學習跳槽,回家又想刷刷微博放鬆一下。
  • 我現在的主要問題有:
    • 沒有一個to-do list,學習的東西多且雜
    • 無法抑制注意力分散,比如做着那些優先級更高的事情,會忍不住刷刷微博,玩玩手機。甚至去做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如果看技術博客,會忍不住看作者的其他博客,看到作者的讀書計劃,會忍不住去註冊一個個人博客
  • 先嚐試一下:
    • 列一個半年學習計劃,逐漸細化成每日to-do list
    • 每日to-do list不求全部完成,每天有進度就很值得開心
    • 將上網、刷微博、看劇等消遣活動放在不得不打斷當前工作狀態的事情後面,等到該事情(吃飯,上廁所)來臨時,再上網浪一浪
    • 列一個半年讀書計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