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由一次上門洗車經歷所想

本文出處:http://blog.csdn.net/chaijunkun/article/details/45847385,轉載請註明。由於本人不定期會整理相關博文,會對相應內容作出完善。因此強烈建議在原始出處查看此文

記得2010年,各種團購四處開花,O2O這種線上線下聯合運營的模式就已經成爲了一種趨勢。在此之前曾有不計其數的人想過互聯網創業,有一些人成功了,而更多人是以失敗告終。我不得不黑一下騰訊,其依託於龐大的現有用戶羣體,如果你的創業項目很優秀,並且不幸被騰訊看中的話,那麼你的大限之日也就到了——被抄襲,而且人家抄襲得比你還優秀。是非功過這裏不討論,重要的是人們已經意識到,拼純粹線上業務是拼不過巨頭的。互聯網的未來如何發展,互聯網創業的路該如何走,這是一個問題。然而似乎團購在當時給我們了答案。


揚長避短,做別人所不能。互聯網作爲信息的載體,最大的功能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種問題在生活中可謂到處都是:我們不知道哪個公司在招人,哪個餐館的人氣高,哪個車回家順路,甚至不知道挖掘機到底哪家強。現在通過線上信息展示,引導線下消費的模式已經創造了數不勝數的成功案例。而如今,又有個新生事物——上門洗車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簡單來說,上門洗車的目的是讓你足不出戶就能把愛車進行清洗。對於上班族來說平時很少有時間去把車開到洗車店進行清潔。到了下班時間你會發現洗車店也關門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出現了一些網站或者手機應用。你將你的聯繫方式和愛車車牌號、停放位置告知系統並進行支付,系統就會把訂單推送給離你的愛車最近的洗車師傅。師傅所帶的家當就是一個類似於送快遞用的廂式電動三輪車。車裏有若干桶清水、高壓噴水泵、清潔液等必備工具。接到訂單後,師傅就會按照預留的愛車位置去尋找那輛車。在開始清洗之前將愛車拍照,並將照片發給車主,清洗之後再次拍照發給車主並完成訂單。車主可以根據前後圖片的對比給師傅進行打分。如果清潔程度不滿意,由系統找到接單師傅進行協調處理。


與任何新生事出現都伴隨着很多的波折一樣,上門洗車也面臨着很多的問題,包括運營方面、政策制度方面和法律法規方面。而且這些問題還存在着相互制約的關係。


運營方面,因爲車主不用到達現場,車門肯定是關閉的。相對於傳統洗車模式,上門洗車就無法做到對車輛內飾的清潔,換句話說就是洗完之後“表面光”。即便是車主到達現場打開車門,因爲師父攜帶的是一個電動三輪車,電瓶無法帶動起吸塵器的運轉,也就無法做到內飾真正的清潔。另外車主如果沒有到達現場,車輛停放在馬路邊,發生了剮蹭,而洗車師傅又沒有發現,事後又無法判定責任,雙方可能發生誤解。


政策制度方面,由於我們國家的國情,很多新生事物出現時,官方都持有一種審慎的態度。一方面鼓勵創業和增加就業機會,一方面又在支持態度上不夠堅決。造成了行政審批上的一定難度。如果按照傳統洗車行業的審批流程,涉及到的部門包括工商局、稅務局、環保局、城市規劃部門等。但是由於業務開展地點的不確定性,涉及到的部門會更加不明確,造成行政上的風險。在本人體驗的過程中,首先預約的是“趕集易洗車”,然而在告知停車地點後,接單師傅說那裏無法洗車,得去距離兩公里以外的馬路邊。無奈,駕車又走了兩公里,到達地點後聯繫師傅,師傅又改口說這裏他們洗不了。因爲他們的證照還沒辦全,城管工商部門會來檢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這時,旁邊的另外一家上門洗車師傅正在附近。剛纔接單的師傅說讓我改用那家,說他家可以在路邊洗。哪有把訂單拱手相讓的道理?不過看起來兩家並不熟,若非真心無奈,恐怕也不會出現這樣的荒唐事。


法律法規方面,很多時候車是停在馬路邊的。洗車師傅就只能在馬路邊進行作業。但是車流難免會對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產生威脅。舉個例子,高壓水槍產生的噴霧不小心噴到了駛來車輛,對司機造成暫時視覺盲區而撞傷了作業人員,責任界定就是個問題。再例如過往的路人被水槍噴到發生的誤會等。


總之這些新鮮事物的出現不但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讓人們越來越“懶”。同時也給了互聯網掘金者突破傳統巨頭壁壘的切入點。雖然過程會很艱難,但是我們要相信它的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