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考試論文寫作複習筆記(2)-項目整體管理

第3章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論文指導

  •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是論文考試中涉及面最大的知識模塊
    • 項目選擇
    • 可行性分析
    • 項目全生命週期流程管理
    • 項目的整體、範圍、進度、成本、質量、人力質量、溝通、風險和採購管理
    • 項目評估
    • 企業級信息系統項目管理體系的建立
    • 項目中質量管理與企業質量管理異同分析
  • 質量管理6次,溝通管理3次,風險管理2次,可行性分析2次,人力資源管理2次,成本管理2次,範圍管理2次,整體管理、採購管理、需求管理各1次

項目整體管理

  • 理論基礎

    1. 項目與項目管理
      • 項目是爲創造獨特的產品、服務或成果而進行的臨時性工作
      • 臨時性:具有時間的約束,有明顯的開始與結束的時間。
      • 創造獨特性的產品、服務或成果。
      • 無法一次性準確定義的項目,需要分階段從粗到細逐漸明細,但在每個階段中依然遵循分析需求、設計方案、實施與評估的過程。
      • 項目管理是爲一個相對短期的目標去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公司的資源。
      • 項目管理的對象:是項目或被當作項目來處理的動作
      • 項目管理的思想:系統方法論
      • 項目管理的組織:臨時性、柔性
      • 項目管理的要點:創造和保持一種使項目順利進行的環境
      • 項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進性和開放性
    2. 項目管理的五大過程組和九大知識領域

      五大過程組

      • 啓動過程組:定義並批准項目或階段
      • 規劃過程組:定義和細化目標,規劃最佳方案,即從各種被選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
      • 執行過程組:整合人力和其他資源,在項目的生命期或某個階段執行項目管理計劃。
      • 監控過程組:定期測量和監控進展,識別與項目管理計劃的偏差,以便在必要時採取糾正措施,確保項目或階段目標的達成。
      • 收組過程組:正式接受產品、服務或工作成果,有序地結束項目或階段。

      對項目五個過程的管理控制,也就是對項目進行了管理。

      九大知識領域

      • 指導思想:項目整體管理、
      • 滿足項目本身的需要:項目範圍管理、項目時間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質量管理
      • 保證項目達到要的手段:人力資源管理、項目溝通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採購管理
      • 以五大過程爲經度,九大知識領域爲緯度構建了項目工作控制網,其中包括42個基本過程。這些基本過程代表了項目管理中的關鍵控制節點。
      • 每個過程都有輸入(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輸出(取得的成果)及所要使用的工具與技術
    3. 項目整體管理概述-過程包括
      • 制定項目章程
      • 制定初步的項目範圍說明書
      • 制定項目管理計劃
      • 指導和管理項目工作
      • 整體變更控制
      • 項目收尾
    4. 項目整體管理知識體系

表3.2 項目整體管理知識體系(輸入、工具和技術、輸出)

過程 輸入 工具和技術 輸出
項目章程 合同
工作說明書
環境和組織因素
組織過程資產
項目選擇方法
項目管理方法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專家判斷
項目章程
項目管理計劃(初步) 項目章程
工作說明書
環境與組織因素
組織過程資產
項目管理方法論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專家判斷
項目範圍說明書
項目管理計劃 項目章程
項目範圍說明書(初步)
項目管理過程
預測
環境與組織因素
組織過程資產
工作績效信息
項目管理方法論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專家判斷
項目管理計劃
配置管理計劃
變更控制系統
指導和管理項目的執行 項目管理計劃
已批准的糾正措施
已批准的預防措施
已批准的變量申請
已批准的缺陷修復
確認缺陷修復
項目管理方法論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可交付物
申請的變更
已實施的變更申請
已實施的糾正措施
應用的預防行動
應用過失修復
工作執行信息
監督和控制項目工作 項目管理計劃
工作績效信息
績效報告
被拒絕的變更需求
項目管理方法論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掙值管理
專家判斷
建議的糾正措施
建議的預防措施
項目報告
預測
建議的缺陷修復
需求變更
綜合變更控制 項目管理計劃
申請的變更
工作績效信息
建議的糾正措施
建議的預防措施
>建議的缺陷修復
可交付物
項目管理方法論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專家判斷
已批准的變量申請
被拒絕的變更申請
項目管理計劃(已批准更新)
項目範圍說明書
已批准的糾正措施
已批准的預防措施
已批准的缺陷修復
可交付物(已批准)
項目收尾 項目章程
項目範圍說明書
項目管理計劃
合同文件
組織過程資產
環境與組織因素
工作績效信息
可交付物(已批准)
項目管理方法論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專家判斷
管理收尾規程
合同收尾規程
最終產品、服務或成果
組織過程資產(已更新)

論文指導

請圍繞“項目的整體管理”論題,分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1)簡要敘述你參與管理過的大型信息系統項目(項目的背景、目的、項目週期、交付的產品等)

(2)針對下列主題,請結合項目管理實際情況論述你是如何進行項目整體管理的

①信息系統項目的階段如何劃分

②每個階段應完成哪些交付物

③每個階段應提交哪些交付物

④每個階段都有哪些種類的人員參與

⑤該項目實施階段有哪些過程

(3)結合大型項目管理的特點簡要敘述你管理大型項目的經驗體會

要點分析:
  • 項目整體管理是項目管理中一項綜合性和全局性的管理工作。就管理具體項目而言,整體管理就是要決定在什麼時間把工作量分配到相應的資源上,有哪些潛在的問題並在其變糟之前積極處理,以及協調各項工作使項目整體上取得一個好的結果。
    1. 項目生命期
      • 每個階段應完成哪些技術工作?
      • 每個階段的交付物應何時產生?對每個交付物如何進行評審、驗證和確認?
      • 每個階段都有哪些人員參與?
      • 如何控制和批准每個階段?
    2. 典型的信息系統項目的生命期模型
      • 原型方法:適合於用戶沒有認可其需求的明確內容的時候。原始模型將會進行修改,使模型漸趨完善。
      • 瀑布模型:經典週期模型,分爲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編碼實現、測試、運行維護等階段。
      • 演化模型:快速開發一個原型,根據用戶在調用原型的過程中提出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對原型進行改進,獲得原型的新版本,重複這一過程,直到演化成最終的軟件產品。
      • 螺旋模型:將瀑布和演化相結合,增加了風險分析,並使得軟件的增量版本的快速開發成爲可能。
      • 迭代模型:從組織管理的角度描述整個軟件週期,包括四階段,即初始、細化、構造、移交。
      • 噴泉模型:爲軟件複用和生命週期中多項開發活動的集成提供了支持,主要支持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系統的某個部分常常重複工作多次,相關功能在每次迭代中隨之加入演進的系統。無間隙指的是在開發活動,即分析、設計和編碼之間不存在明顯的邊界。
    3. 典型的信息系統項目階段
      • 信息系統可行性分析階段主要是從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等方面對項目的可行性做出判斷,並提出可行性方案。要從有益性、可能性和必要性三個方面對未來系統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進行初步分析。總結性成果是可行性報告。
      • 業務流程優化階段主要是從企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組織機構進行改良或改造,重新組織,以適應企事業單位信息化的要求,並對業務流程進行規範化、優化。總結性成果是公司章程
      • 計劃階段的任務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對所開發的系統進行統一的總體的考慮,從總體的角度來規劃系統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總結性成果是系統規劃報告。
      • 需求分析階段是分析獲取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包括軟件系統的需求分析和硬件系統的需求分析,其任務是按照整體計劃的要求,逐一對系統計劃中所確定的各組成部分進行項目的分析。總結性成果是需求分析說明書。
      • 設計階段包括軟件軟件系統的計劃、硬件系統的設計、軟件基礎平臺與軟件硬件集成設計。總結性成果爲系統設計報告(概要設計報告和詳細設計報告)
      • 實現階段一方面指編碼實現,另一方面是系統硬件設備的購置與安裝。總結性成果爲軟件產品
      • 測試階段是在軟件系統的測試和硬件系統的測試等基礎上進行的,其中軟件系統測試指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確認測試。總結性成果爲系統測試分析與報告
      • 驗收階段指軟件系統的安裝、調試和驗收,數據準備及加載,系統試運行與收尾。總結性成果爲驗收報告、綜合佈線竣工圖、用戶手冊、用戶培訓計劃、收款。
      • 運營與維護階段指信息系統投入運營後的日常維護工作以及系統的備份、數據庫的恢復、運行日誌的建立、系統功能的修改與增加等。運營與維護階段是信息系統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一般不包含在信息系統項目的生命週期中。
    4. 各階段提交的交付物
      • 可行性分析與立項階段:可行性報告、立項報告
      • 業務流程優化階段:業務流程優化建議書
      • 計劃階段:項目整體管理計劃
      • 系統需求分析階段:需求分析報告
      • 系統設計階段:系統總體設計報告,含軟件系統和網絡系統的設計方案,軟件系統的測試計劃、系統測試計劃。
      • 系統實現計劃:軟件模塊代碼、系統硬件設備的購置清單與安裝圖
      • 系統測試階段:軟件系統的測試報告、系統測試報告。
      • 驗收和試運行階段:驗收報告、綜合佈線竣工圖、用戶手冊、用戶培訓計劃
      • 運營與維護階段:運行日誌等(可不提交該階段及其交付物)
    5. 各個階段參與人員的種類
      • 項目啓動後項目章程由項目啓發人或公司的項目部或最高領導層指定由某個部門組織完成或任命項目經理,授權項目經理來組織編制這個章程。(授權要明確傳達,比如任命函、開會宣佈)
      • 項目經理得到授權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識別干係人。通常有如下一些
      • 項目經理:負責管理項目的人
      • 顧客/客戶:使用項目產品的人或組織。通常顧客是指購買項目結果的實體,而客戶是指直接使用該項目產品的個人。(默然說話:比如淘寶的用戶是商家,顧客就是購物者)
      • 執行組織:僱員最直接參與項目工作的單位(默然說話:比如行業專家,他們不懂開發,但是屬於項目所涉及到行業的業內人士,直接參與到項目的需求分析中)
      • 項目團隊成員:完成項目工作的集體、
      • 項目管理團隊:直接參與項目管理活動的項目班子的成員。
      • 出資人:爲項目提供資金或實物財力資源的個人或團體。
      • 有影響力的人:同項目產品的取得和使用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因其在顧客組織或實施組織中的地位而能夠對項目的進程施加積極或消極影響的個人或集體。
      • 項目管理辦公室(PMO):不是每個項目都有,但如果設立了這個組織,則就是干係人。
      • 項目經理識別干係人之後編成《項目干係人登記冊》和《干係人管理手冊》,按照明確的策略與每位干係人合作。在合作之前,必須將其利益所佔的比重識別明確。
      • 在信息系統項目各階段需要的項目人員分類如下:
      • 管理類:項目經理及其助理(各階段都需要)
      • 技術類:架構師(系統分析和設計階段)、系統分析師(系統分析和設計階段)、軟件工程師(系統分析和設計階段)、測試工程師(設計階段)、網絡工程師(系統分析、設計階段與實現階段)、數據庫工程師(系統分析、設計階段與實現階段)和綜合佈線工程師(系統設計階段、佈線)
      • 實施和支持類:實施/現場工程師(系統實施階段)、配置管理人員(全過程)
    6. 信息系統項目實施階段的過程
      • 系統需求分析:確定系統應該具有什麼功能,主要涉及如何獲得用戶的需求、描述需求和評審需求。
      • 系統設計:系統分析明確解決什麼問題,設計則是通過某種特定的平臺,達到完成整體軟件的功能,又包括概要設計和項目設計。
      • 系統實現: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並採用什麼技術和手段來實現上述的設計方案以滿足用戶需求。
      • 系統測試:通過各種測試思想、方法和工具的具體應用,從而找出系統中所隱藏的各種缺陷。一般包括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
      • 軟件系統的安裝調試。需要得到程序員或技術支持人員的支持(技術支持人員可能會是非軟件開發的行業專家)
      • 數據準備及加載。需要得到程序員或者技術人員的支持(技術支持人員可能會是非軟件開發的行業專家)
      • 系統試運行:需要得到程序員或者技術人員的支持(技術支持人員可能會是非軟件開發的行業專家)
      • 項目驗收:各種大領導吃飯,有影響人物。
      • 項目收尾:賬務對接收款,小問題的維護和改善,下一版項目改進的意向性會談。
    7. 大型、複雜項目管理的特徵
      • 項目週期較長。保持項目運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就成了關鍵性問題。
      • 項目規模較大,目標構成複雜。這種情況都會進行項目分解,形成項目羣進行管理。
      • 項目團隊構成複雜。如何降低協作成本會成爲提高整體項目效率的關鍵。
      • 大型項目經理的日常職責更集中於管理職責。大型項目經理面臨的更多的是“間接管理”的挑戰。

對於大型、複雜項目必須建立以過程爲基礎的管理體系。首先應建立如下3個過程。
- 計劃過程。建立項目組織所需要的各個過程文件,支撐過程實施的操作指南、文檔模板和檢查表。
- 執行過程。按照預定義的過程實施項目。
- 監督過程。由獨立的組織檢查項目組織實施預定義過程的符合度。

項目的控制過程主要有三個重要的因素。
- 項目績效跟蹤:約定統一的績效報告模板、信息定義和表現形式、信息採集方法和渠道。
- 外部變更請求:必須遵循變更控制流程來作用於項目。
- 變更控制:必須統一控制,否則會造成大量混亂。

解答要點

第一,簡述參與管理過的大型信息系統項目
- 主要包括介紹背景、發起單位、目的、項目週期、交付的產品等,着重介紹整體管理的情況

第二,論述是如何進行項目整體管理的
1. 典型信息系統項目階段:按實際進行描述,對於不同的規模、項目特點,可以有不同程序的剪裁或迭代。
2. 典型信息系統項目每個階段應完成的工作
- 可行性分析階段主要從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等方面對項目的可行進行判斷,並提出可行性方案。從有益性、可能性和必要性三個方面對未來系統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進行初步分析。
- 業務流程優化階段主要是從企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組織機構進行改良或改造,重新組織,以適應企事業單位信息化的要求。並對業務流程進行規範化、優化,使信息系統能夠促進企業業務的發展。
- 計劃階段的任務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對所開發的系統進行統一的總體的考慮,從總體的角度來規劃系統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並提出解決方案。確定開發順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財力,制定項目計劃。
- 系統需求分析階段是分析獲取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包括軟件需求和硬件需求。
- 系統設計階段包括軟件的設計、硬件系統的設計、軟件基礎平臺與硬件集成設計。設計前應進行系統分析。
- 系統實現階段一方面是指軟件系統的編碼與實現,另一方面是系統硬件設備的購置與安裝。
- 系統測試階段是在軟件系統的測試和硬件系統的測試等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中軟件系統測試指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確認測試。系統測試是從總體出發,測試系統的整體表現及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完成情況,測試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等。
- 驗收階段指軟件系統的安裝、調試和驗收,數據準備及加載,系統試運行與工程收尾。
- 運營與維護階段指信息系統投入運營後的日常維護工作以及系統的備份、數據庫的恢復、運行日誌的建立、系統功能的修改與增加等。運營與維護階段是信息系統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一般不包含在信息系統項目的生命週期中。
3. 各個階段應提交的交付物
- 可行性分析與立項階段:可行性報告、立項報告。
- 業務流程優化階段:業務流程優化建議書。
- 計劃階段:項目整體管理計劃。
- 系統需求分析階段:需求分析報告。
- 系統設計階段:系統總體設計報告,其中含有軟件系統和網絡系統的設計方案、軟件系統的測試計劃、系統測試計劃
- 系統實現階段:軟件模塊代碼、系統硬件設備的購置清單與安裝圖
- 系統測試階段:軟件系統的測試報告、系統測試報告
- 驗收和試運行階段:驗收報告、綜合佈線竣工圖、用戶手冊、用戶培訓計劃。
- 運營與維護階段:運行日誌等
4. 各個階段參與人員的種類
- 管理類。項目經理及其助理(各階段均需要)
- 技術類。架構師(系統分析和設計階段)、系統分析師(系統分析和設計階段)、軟件工程師(系統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階段)、測試工程師(設計、實現和測試階段)、網絡工程師(系統分析、設計與實現階段)、數據庫工程師(系統分析、設計、實現階段)、綜合佈線工程師(設計、佈線)
- 實施和支持類。現場/實施工程師(實施階段)、配置管理人員(全階段)
5. 該項目實施階段的過程
- 系統需求分析
- 系統設計
- 系統實現
- 系統測試
- 軟件系統的安裝調試
- 數據準備及加載
- 系統試運行
- 項目驗收
- 項目收尾

第三,結合大型項目管理的特點簡要敘述你管理大型項目的經驗體會
1. 大型項目管理的特點
- 項目週期較長。你是如何保持項目運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
- 項目規模大,目標構成複雜。你是如何去分解項目的,這個過程中有什麼經驗和體會
- 項目團隊成員構成複雜。你是如何去協調相互之間的協作,以降低協作成本提高整體項目效率的。
- 你是如何面對“間接管理”帶來的挑戰,在這方面有何得與失?
2. 大型項目過程管理的特點
- 計劃過程。建立了哪些過程文件,哪些支撐過程實施的操作指南、文檔模板和檢查表。
- 執行過程。按照預定義的過程實施項目,有何體驗和經驗?
- 監督過程。由獨立的組織檢查項目組織實施預定義過程的符合度。
3. 管理大型項目的經驗體會
- 結合自己管理大型項目的實際經驗,指出下面各方面(不侷限於這些方面)的經驗體會:
- 計劃衝突
- 組織衝突
- 資源衝突
- 溝通協調以及控制
- 在這些方面遇到了哪些問題?難點在哪裏?自己是如何解決的?最終效果如何?有什麼經驗教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