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扁平化會持續發展下去



作者:elaine90
鏈接:http://www.ui.cn/detail/71846.html


更加深入的分析一下扁平化的開始和發展、扁平化是什麼?爲什麼會持續發展下去?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探討。


一、扁平化的開始和發展


扁平化並不是從微軟或蘋果開始的,很多國外的網站早就開始了扁平化風格的設計,只
不過當時不爲人們所注意。微軟的windows 8以及windows phone和windows RT的metro界面是真正的有影響力開拓者,而蘋果的IOS7推動了整個移動端扁平化設計的進程。




二、扁平化是什麼?


翻看了很多資料、瀏覽了很多知乎經典回覆,總結一下扁平化是什麼?分爲兩個方面,一是設計風格的扁平化,二是信息層級的扁平化。下面我們針對這兩方面來做一些延伸思考


1、設計風格的扁平化


一些設計師認爲:扁平化設計就是放棄一切裝飾效果,諸如陰影,透視,紋理,漸變等等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一概不用。所有的元素的邊界都乾淨利落,沒有任何羽化,漸變,或者陰影。尤其在手機上,更少的按鈕和選項使得界面乾淨整齊,使用起來格外簡潔。可以更加簡單直接的將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來,減少認知障礙的產生。但是完全沒有裝飾性也太過於極端,現在比較流行的扁平化還是有一些漸變和陰影的,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輕擬物化,但輕擬物化更多的還是要歸爲扁平化風格。


那大家覺得扁平化和擬物是對立的嗎?完全不是。扁平化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映射,如果找不到映射,就無法引起用戶的聯想,那麼這個扁平就是毫無意義的。而且扁平化是擬物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就像你學習繪畫一樣,你必先學會一筆一劃的把物體的每個細節都描繪出來,經過反覆多次的練習,你對物體的結構、形態、動作爛熟於心時,你才能用最簡單的線條來表達。


下圖是Kellas Campbell的貓作品,寥寥幾筆,形神兼備,將貓咪的高貴、慵懶描繪的淋漓盡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越是這樣簡單的線條越能體現作者的功底.



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現在流行扁平化,無非就是簡單形狀填個色、我也能去當UI設計師了,沒什麼難的。你覺得真的可以嗎?畫的抽象比畫的像更難,我相信,真正能把扁平化做到創新、優秀的設計師,在擬物化上的表達也是非常純熟的。深厚的美術功底、對擬物的極致表達,才造就了今天在扁平化上簡潔大氣。當然,模仿別人的作品出來的扁平化設計、一定是缺少個人靈魂的、千篇一律的,這也是爲什麼扁平化被人詬病、呼喊擬物不死的原因。


當然,擬物確實不會死,它在扁平化上簡潔的活着,只是不是每個設計師都有能力將它表達出來。


2、信息層級的扁平化


但是把扁平化設計單純理解成爲是一種視覺風格的選擇,是不夠的——不是錯,是不夠。


信息層級的扁平化代表着用戶在第一層級界面只需要看到核心內容區,和最穩固最根本的功能。其他的內容是收起到第二層級第三層級甚至更深的。如果都鋪出來的話,恰好是扁平化的反方向了。不做到區分核心層級和其他層級這個點的話,視覺風格再扁平化,內容也是一大鍋亂燉,看着心煩意亂找不到該找的操作。這樣的話,風格上的扁平化做的再好,用戶體驗也是糟糕的。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QQ5.0的改版能說明這個問題。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QQ4.0版本的界面,當時QQ有4個tab,除了最重要的“消息”和“聯繫人”保持簡單以外,它的”動態“和”設置“頁面做的都非常冗雜,尤其是動態頁面的“會員中心”、“遊戲中心”、“閱讀中心”、“應用中心”…真是恨不得把能鋪的全鋪進去;而令我每次打開APP都會迷茫的是“會員中心”和”氣泡、主題、表情“,我內心潛意識的認爲這是關於“我”的個性設置,應該在設置裏面,所以每次都會設置tab裏面找。當時QQ給人的感覺就是臃腫,遠沒有微信輕盈。這樣對應了那就話:如果都鋪出來的話,恰好是扁平化的反方向了。(沒能找到QQ4.0高質量的圖,原諒我的無能,湊合着吧,O(∩_∩)O~~)



而從QQ5.0版本開始,QQ做了非常大的轉變,將QQ層級分類爲“我的私人空間“和”我的外部世界“,比如會員、錢包、營業廳、個性裝扮、收藏、相冊等全部收進抽屜欄,就像關上了我的私密空間一樣。而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放在外層動態裏,而比較小衆的、個性化的如閱讀、動漫、新聞、健康這些收納入“更多”,頁面層級非常清晰。



儘管5.0開始,QQ增加了興趣部落、同城服務、吃喝玩樂這些重量級延伸服務、但頁面給人的感覺卻不再臃腫,而是非常輕盈。因此可以得出:用戶感知上的輕盈纔是真正的扁平化,而不是內容。而感知上的輕盈,是可以用層級來表達和優化的。


三、未來扁平化會持續下去嗎?


1、  扁平化更適應信息碎片化的今天


一個小小的屏幕裏面蘊含了如此豐富的信息量,這是前所未有的,也帶來了人們認知上負擔的加重。試想一下,如果華麗的擬物化充斥着界面,你第一時間要面對的不是區分每個APP圖標的不同,而是先把背景圖片和擬物化進行分層,這一定是糟糕的體驗。


我有段時間非常迷戀Android手機上更換主題的功能,很多酷炫、唯美、風格獨特的主題深得我心,特別凸顯個性。但往往我用不了太久就會厭倦。因爲每下載一個新的APP我難以找到它在哪裏,還是切換到系統默認得扁平化主題更容易辨識。



2、扁平化在多平臺、多屏幕尺寸上有更好的適應性


最重要的一點是,更好的適應性。隨着多平臺和碎片化的屏幕尺寸碎片化而發展的,創建多個屏幕尺寸和分辨率的擬物化設計既繁瑣又費時,設計才朝着更加扁平化的設計,你可以一次保證在所有的屏幕尺寸上它會很好看;再加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導致產品迭代週期短,扁平化更能適應小版本快速迭代的要求,導致利益關係人都會大力推崇。



而watch的出現更加堅定了扁平化持續的趨勢,大家看一個APPwatch的主屏幕就知道了,儘管那麼多小圖標擠在一起,扁平化還是比較容易辨識的。如果都換成擬物化,我想一定會是一場災難-閃瞎了眼了。


分析了這麼多,總結一下重點


  • 扁平化不只是風格上的扁平,也是信息層級上的扁平


  • 扁平化風格是擬物的延伸


  • 用戶感知上的輕盈纔是真正的扁平化,而不是內容,而感知上的輕盈,是可以用層級來表達和優化的。


  • 信息碎片化和多平臺、多屏幕尺寸導致了扁平化將會持續發展下去


因此扁平化依舊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不是什麼人們暫時看厭了擬物圖個新鮮,也不是什麼風格的更迭(關於風格更迭這點,我在一個網頁版應用中做過總結,從版式設計、美術史、服裝設計、工業設計來分析扁平化設計風格將會持續多久。點擊這個網址可以查看http://www.litepage.net/view.html?wid=56023d07ea545),而在於只有充分簡潔的界面,才能夠適應未來的終端碎片化、界面碎片化。


但正如Android手機可更換主題、老羅堅果手機的擬物情懷也有很多人推崇一樣,人人喜好不同,風格必定是多元化的,擬物不會死,但只不過不會再是主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