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通過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的(2017年軟考)

2017年,時隔7年之後,我又一次參加了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報考的科目爲《系統架構設計師》,這是一個高級資格考試。上一次參加軟考時的高級資格考試還只有《系統分析師》,一轉眼的時間,高級資格考試已經有5門了,不得不感嘆飛速的變化。本人這次考試成績爲:55(基礎知識)/49(案例)/52(論文),勉強算是通過了考試。回顧一下考試歷程。


2017年初,大概3月份的時候決定要參加軟考,上半年的高級資格考試是《系統分析師》,時間在6月份,時間比較近,考試複習材料還比較厚,還要考慮工作要出差等等,估算一下,可能沒有這個能力在三個月內完成,所以就把目標定在了2017年11月份的《系統架構設計考試》,這樣有近8個月的時間複習,時間足夠充裕。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要通過考試,基礎知識是必須要學的,這裏就離不開《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第2版)》。我剛看到這本書時就泄氣了一半,因爲太厚了!再說這內容,幾乎涵蓋了計算機領域的各個方面,操作系統、數據庫、嵌入式、通信、系統開發、開發管理、架構設計……在大學裏,每個方面都是一門單獨的課程,這叫我從哪裏開始呢?不知道從哪裏開始,那就從頭開始吧!我先粗略瀏覽一遍教程,這本教程一共600多頁,仔細看看,發現這些內容很多在大學還都學過,只不過現在都忘卻了!


選定複習資料之後,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看10頁,這樣計劃兩個月就可以把教程看完,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態下。開始一兩天還算按計劃完成,越往後越難以完成,因爲要學習知識,還要思考例題解答要點,後來基本上是3~4天能看10頁就不錯了。在看教程的時候,一定要把重點的地方畫出來,最好能自己整理出一個體系,要知道計算機科學是一門體系感特別足的科學,你把一個領域的知識整理出來,就會發現其他領域貌似有相同的知識結構或者分析過程,然後後會容易理解一些。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多是在出差的過程中抽空學習的教程,因爲在家有時候太懶就不想看書啦。到了9月份,我看完了教程的絕大部分,這裏說明一下,有些內容我沒有很認真地看就跳過去了,比如數據庫中邏輯數學那個部分,我花了兩天時間也沒有太深入的領悟,果斷跳過了……考試的日期是2017年11月11日,那麼從9月份開始,我陸續開始做歷年真題。


一定要做真題,真題必須做,不看教程也要做真題,重要的事說三遍!


每一個參加系統架構師考試的同學都應該買一本《系統架構設計師與系統分析師歷年實體分析與解答》!做真題的時候,先要弄懂每個解題的要點,力求學會,不要圖快。因爲很多知識是在教程中出現的,但是不一定會運用,或者忘記了,只有在做題的時候,我纔會把知識融會貫通,逐漸變成一個知識體系,而不是孤立的知識單元。爭取用一個月的時間做4套真題,這樣對軟考的水平有一個客觀的評估,能更有針對性的查缺補漏。


10月中旬開始,重新做真。這時候要計算時間了,既要考慮正確性還要考慮答題速度了。這裏真題主要是基礎知識和案例分析,基本在10月底,這兩塊考試內容基本完成。這時離考試還有10天左右,這十來天就專攻論文了。


說到論文,對大多數考生都是難點,因爲工程師一般都不太注重培養寫作能力,我也不例外。我在複習論文的時候,先從網上找了一些例文,然後再整理自己的工作內容,參考例文的結構去寫自己的工作內容。這裏不得不提一個寫作層次的事情,參加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一定要把自己定位在架構師這個層次上,要負責對系統的結構、接口、性能等方面做出的思考、權衡和決策,千萬不要寫程序員級別做的那些事情。寫論文最好還是結合自己的工作背景寫好一些,因爲思路展開之後會有很多可以寫的內容,如果僅是背幾篇文章,可能寫不出具體的東西來。寫論文還要培養寫字速度,120分寫2800~3000字,平均每分鐘25字左右,這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最後總結一下:

1 做好複習計劃。最好提前6個月開始,我雖然提前8個月開始複習,實際上前期浪費的時間還是不少的,真正有效的複習是後面三個多月的時間。


2 複習先易後難。從《教程》開始看起把基礎打牢,然後做《歷年真題》穿針引線,建立知識體系。系統架構設計師的的內容很多,如果有難懂的內容,可以跳過先看別的,不要在一個很難啃的內容上話費太多功夫,因爲每個章節的考分都是有比例的,放棄一個難的,學會兩個容易的,最後總分不會差太多。


3 磨鍊自己的心。參加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對自己的心性是一種磨鍊。在學習由於有期末考試的硬性壓力,不想學都不行;而這種社會化考試,不學或者不過都沒有壓力,所以容易給自己放鬆。本人在10月份的時候沉迷於《王者榮耀》,那個月看書做題都很少,幸好及時醒悟。


4 論文最好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去寫,這樣有內容,不空洞。


5 練習寫論文的速度和字跡工整。


回顧了一下考試的歷程算是對2017年軟考的一個總結,也希望對想參加軟考的同學們有一些參考作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