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視頻制式及其區別

 

       在視頻設備中,我們經常可以遇到信號制式,現在常見的視頻信號制式有PAL、NTSC和SECAM,其中PAL和NTSC是應用最廣的,PAL是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調幅制,NTSC是正交平衡調幅制。下面我們就詳細介紹下這三個視頻信號制式...

  在視頻設備中,我們經常可以遇到信號制式,現在常見的視頻信號制式有PAL、NTSC和SECAM,其中PAL和NTSC是應用最廣的,PAL是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調幅制,NTSC是正交平衡調幅制。下面我們就詳細介紹下這三個視頻信號制式的概念。

  NTSC電視標準,是以每秒29.97幀(簡化爲30幀),電視掃描線爲525線,偶場在前,奇場在後,標準的數字化NTSC電視標準分辨率爲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畫面的寬高比爲4:3。NTSC電視標準用於美、日等國家和地區。

  PAL電視標準,每秒25幀,電視掃描線爲625線,奇場在前,偶場在後,標準的數字化PAL電視標準分辨率爲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畫面的寬高比爲4:3, PAL電視標準用於中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PAL制式全名爲 Phase Alternating Line ,中文意思是逐行倒相,是電視廣播中色彩編碼的一種方法。它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標準,它採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調幅的技術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點。西德、英國等一些西歐國家,新加坡、中國大陸及香港,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採用這種制式。PAL由德國人Walter Bruch在1967年提出,當時他是爲德律風根(Telefunken)工作。“PAL”有時亦被用來指625 線,每秒25格,隔行掃瞄, PAL色彩編碼的電視制式。PAL制式中根據不同的參數細節,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爲G、I、D等制式,其中PAL-D制是我國大陸採用的制式。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縮寫,意思是“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制式”。 NTSC負責開發一套美國標準電視廣播傳輸和接收協議。此外還有兩套標準:逐行倒像(PAL)和順序與存色彩電視系統(SECAM),用於世界上其他的國家。NTSC標準從他們產生以來除了增加了色彩信號的新參數之外沒有太大的變化。NTSC信號是不能直接兼容於計算機系統的。 NTSC電視全屏圖像的每一幀有525條水平線。這些線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排列的。每隔一條線是跳躍的。所以每一個完整的幀需要掃描兩次屏幕:第一次掃描是奇數線,另一次掃描是偶數線。每次半幀屏幕掃描需要大約1/60秒;整幀掃描需要1/30秒。這種隔行掃描系統也叫interlacing(也是隔行掃描的意思)。適配器可以把NTSC信號轉換成爲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數字信號。相反地還有種設備能把計算機視頻轉成NTSC信號,能把電視接收器當成計算機顯示器那樣使用。但是由於通用電視接收器的分辨率要比一臺普通顯示器低,所以即使電視屏幕再大也不能適應所有的計算機程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