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之道談凡客

凡客這個曾經有着一萬三千多員工的互聯網企業,如今爲何剩下300多人。本文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淺析凡客爲何沒落,漸漸離開我們的視野。

在B2C的產品中,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形式由出傳統PC端轉向移動端,比如啊裏的手機端支付可減價等,這也是電商的發展趨勢。所以在本次探討以APP爲例,目前的ios最新版“凡客VANCL 2.5.0”。

用戶體驗要素分爲五個層面,按照由淺到深的順序,依次是:

表現層

90

表現層(Surface),也就是用戶最先接觸到視覺層面的東西,由圖片、圖標、文字組成,也是用戶最直觀的感受。凡客整套UI談不上驚豔出色,感覺中規中矩。視覺風格仁者見仁,每個人都有一套審美標準,但只要能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用戶日常使用習慣,並能構建起品牌標示,也就不算太差。

框架層

903

架構層(Skeleton):按鈕、控件、照片和文本區域的位置。如何合理安排這些元素的位置,以及元素需在什麼時候出現等問題,以達到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在此關鍵的有搜索與分類設計。爲何說它們是重點,我們先來看個用戶使用B2C電商產品的大致流程:

90

一般場景下,用戶帶目的性瀏覽商品的情況居多,可見搜索與分類的必須突出,方便用戶操作。

90

上圖爲凡客手機端首頁,可見凡客並沒有走常規的設計思路,而是強行運營推送主打的商品。沒有在第一頁把搜索和分類做爲重點展開,搜索被弱化收起。其他B2C的產品,例如京東、天貓、UNIQLO等,都是在首頁就可以進行搜索分類查找等操作。

結構層

906

905

結構層(Structure)也就是信息架構,明確了層級間的關係,以及操作流程、導航方式等,規定了內容類別的位置。

凡客APP導航採用了抽屜式,時下這種方式並不主流。抽屜式過於隱藏,不易發現內容。主流的方式一般都會採用標籤式導航,簡單明瞭,操作效率高。而搜索的操作必須通過兩步點擊才能到具體搜索頁面,非常不符合操作邏輯。分類設計也存在歧義,在左側導航欄分類類別與首頁分類內容對應不上,會對用戶造成困惑,讓人費解。

範圍層

909

90

範圍層(Scope)分爲兩部分。一個是功能,另一個是內容。凡客的競爭對手是UNIQLO和GAP,內容商品就是衣服,功能是給用戶提供一個移動端的購買渠道和產品的售後服務系統。

凡客在這塊的體驗也非常差,例如充值完之後,錢是無法退回支付或銀行卡的。談到服務系統,凡客的客服形同虛設。在此之前,爲了體驗凡客,特意購買凡客的產品然後發出要求退換,而等了一週毫無消息,所有客服的聯繫方式都聯繫不上,十分焦慮。相比之下京東做的客服做非常到位,第一時間主動聯繫買家解決問題,保證用戶不流失。

戰略層

戰略層(Strategy)即是運營商的目的。簡單的說就想讓用戶買買買。凡客一開始就揚言要做奢侈品,一開始凡客小有成績,陳年就盲目擴張。沒有聚焦用戶,相比之下,小米所提倡用戶參與感的理念讓它屹立至今。但也不是要陳年搬小米的成功之路。如今的用戶對B2C的產品更加註重體驗式消費。只有不斷聚焦用戶,瞭解用戶,才能得以生存。

由於時間關係,還有許多體驗問題沒有一一指出,歡迎交流。


來源:http://www.00io.com/30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