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phi中的線程類(3)

 

說完構造函數,再來看析構函數:

destructor TThread.Destroy;

begin

  if (FThreadID <> 0) and not FFinished then

  begin

    Terminate;

    if FCreateSuspended then

      Resume;

    WaitFor;

  end;

  if FHandle <> 0 then CloseHandle(FHandle);

  inherited Destroy;

  FFatalException.Free;

  RemoveThread;

end;

在線程對象被釋放前,首先要檢查線程是否還在執行中,如果線程還在執行中(線程ID不爲0,並且線程結束標誌未設置),則調用Terminate過程結束線程。Terminate過程只是簡單地設置線程類的Terminated標誌,如下面的代碼:

 

procedure TThread.Terminate;

begin

  FTerminated := True;

end;

所以線程仍然必須繼續執行到正常結束後才行,而不是立即終止線程,這一點要注意。

在這裏說一點題外話:很多人都問過我,如何才能“立即”終止線程(當然是指用TThread創建的線程)。結果當然是不行!終止線程的唯一辦法就是讓Execute方法執行完畢,所以一般來說,要讓你的線程能夠儘快終止,必須在Execute方法中在較短的時間內不斷地檢查Terminated標誌,以便能及時地退出。這是設計線程代碼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當然如果你一定要能“立即”退出線程,那麼TThread類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爲如果用API強制終止線程的話,最終會導致TThread線程對象不能被正確釋放,在對象析構時出現Access Violation。這種情況你只能用APIRTL函數來創建線程。

如果線程處於啓動掛起狀態,則將線程轉入運行狀態,然後調用WaitFor進行等待,其功能就是等待到線程結束後才繼續向下執行。關於WaitFor的實現,將放到後面說明。

線程結束後,關閉線程Handle(正常線程創建的情況下Handle都是存在的),釋放操作系統創建的線程對象。

 

然後調用TObject.Destroy釋放本對象,並釋放已經捕獲的異常對象,最後調用RemoveThread減小進程的線程數。

 

其它關於Suspend/Resume及線程優先級設置等方面,不是本文的重點,不再贅述。下面要討論的是本文的另兩個重點:SynchronizeWaitFor

 

但是在介紹這兩個函數之前,需要先介紹另外兩個線程同步技術:事件和臨界區。

 

事件(Event)與Delphi中的事件有所不同。從本質上說,Event其實相當於一個全局的布爾變量。它有兩個賦值操作:SetReset,相當於把它設置爲TrueFalse。而檢查它的值是通過WaitFor操作進行。對應在Windows平臺上,是三個API函數:SetEventResetEventWaitForSingleObject(實現WaitFor功能的API還有幾個,這是最簡單的一個)。

 

這三個都是原語,所以Event可以實現一般布爾變量不能實現的在多線程中的應用。SetReset的功能前面已經說過了,現在來說一下WaitFor的功能:

WaitFor的功能是檢查Event的狀態是否是Set狀態(相當於True),如果是則立即返回,如果不是,則等待它變爲Set狀態,在等待期間,調用WaitFor的線程處於掛起狀態。另外WaitFor有一個參數用於超時設置,如果此參數爲0,則不等待,立即返回Event的狀態,如果是INFINITE則無限等待,直到Set狀態發生,若是一個有限的數值,則等待相應的毫秒數後返回Event的狀態。

EventReset狀態向Set狀態轉換時,喚醒其它由於WaitFor這個Event而掛起的線程,這就是它爲什麼叫Event的原因。所謂“事件”就是指“狀態的轉換”。通過Event可以在線程間傳遞這種“狀態轉換”信息。

當然用一個受保護(見下面的臨界區介紹)的布爾變量也能實現類似的功能,只要用一個循環檢查此布爾值的代碼來代替WaitFor即可。從功能上說完全沒有問題,但實際使用中就會發現,這樣的等待會佔用大量的CPU資源,降低系統性能,影響到別的線程的執行速度,所以是不經濟的,有的時候甚至可能會有問題。所以不建議這樣用。

 

(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