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shm與swap的區別

一、/dev/shm
首先可以看出來/dev/shm是一個設備文件, 可以把/dev/shm看作是系統內存的入口, 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塊物理存儲設備,
一個tmp filesystem, 你可以通過這個設備向內存中讀寫文件, 以加快某些I/O高的操作,比如對一個大型文件頻繁的open, write, read,
據說oracle就利用了/dev/shm(shitou沒用過oracle), 可以通過mount命令列出當前的/dev/shm的掛載的文件系統,你可以直接對/dev/shm進行讀寫操作, 例如:
#touch /dev/shm/file1
既然是基於內存的文件系統,系統重啓後/dev/shm下的文件就不存在了。
Linux默認(CentOS)/dev/shm分區的大小是系統物理內存的50%, 雖說使用/dev/shm對文件操作的效率會高很多,
但是目前各發行軟件中卻很少有使用它的(除了前面提到的Oracle), 可以通過ls /dev/shm查看下面是否有文件, 如果沒有就說明當前系統並沒有使用該設備.
二、swap

Swap分區,即交換區,系統在物理內存不夠時,與Swap進行交換。 其實,Swap的調整對Linux服務器,特別是Web服務器的性能至關重要。通過調整Swap,有時可以越過系統性能瓶頸,節省系統升級費用。
衆所周知,現代操作系統都實現了“虛擬內存”這一技術,不但在功能上突破了物理內存的限制,使程序可以操縱大於實際物理內存的空間,更重要的是,“虛擬內存”是隔離每個進程的安全保護網,使每個進程都不受其它程序的干擾。
計算機用戶會經常遇這種現象。例如,在使用Windows系統時,可以同時運行多個程序,當你切換到一個很長時間沒有理會的程序時,會聽到硬盤“嘩嘩”直響。這是因爲這個程序的內存被那些頻繁運行的程序給“偷走”了,放到了Swap區中。因此,一旦此程序被放置到前端,它就會從Swap區取回自己的數據,將其放進內存,然後接着運行。
需要說明一點,並不是所有從物理內存中交換出來的數據都會被放到Swap中(如果這樣的話,Swap就會不堪重負),有相當一部分數據被直接交換到文件系統。例如,有的程序會打開一些文件,對文件進行讀寫(其實每個程序都至少要打開一個文件,那就是運行程序本身),當需要將這些程序的內存空間交換出去時,就沒有必要將文件部分的數據放到Swap空間中了,而可以直接將其放到文件裏去。如果是讀文件操作,那麼內存數據被直接釋放,不需要交換出來,因爲下次需要時,可直接從文件系統恢復;如果是寫文件,只需要將變化的數據保存到文件中,以便恢復。但是那些用malloc和new函數生成的對象的數據則不同,它們需要Swap空間,因爲它們在文件系統中沒有相應的“儲備”文件,因此被稱作“匿名”(Anonymous)內存數據。這類數據還包括堆棧中的一些狀態和變量數據等。所以說,Swap空間是“匿名”數據的交換空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