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深思:互聯網特性決定網絡編輯的弱項

網絡的特點決定了網絡編輯有一些缺陷。網絡編輯最大的優點是什麼?快速、海量、互動,缺點呢?最大的缺點就隱藏在優點裏面。如果在一方面特別強就,這裏就一定有缺點。例如,既然快,就必定淺,追求快速發佈,肯定會犧牲文章的質量。想做到又快又有深度,幾乎不可能,這就是致命的缺點。但我們要抓住其特點,不能丟了!就是快!速度!標題意識很重要!當然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傳統媒體是慢,但可以做的透。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個點: 

1.正因爲追求傳播速度,網絡媒體大部分在跟蹤傳媒的原創。沒有真正的原創,對新聞價值的磨練是個很大的損失。 

2.淺、短,而不深。新浪網總編輯陳彤對編輯有個要求,出去採訪不要求一定要寫很長、深度的文章,你要迅速抓住某個觀點要寫文章,一次採訪可能有5個點,那就發5篇文章,並用5個顯眼的標題標出來。要求人像機器一樣,一個觀點配一篇文章,快速,但沒有深度。 

3.離一線很遠。大家都是整天坐在辦公室,拷貝粘貼,偶爾有事可以出去電話採訪下。沒有面對面採訪,新聞的很多要素都丟掉了。至今沒有過面對面的採訪,說實話有點怯! 

4.流水線作業。大多數網絡媒體是工業媒體,網絡編輯、記者不自由,少創意。記者其實應該是個自由的職業,因爲要接觸生活,新聞在哪裏你就在哪裏,不應該在辦公室。網絡編輯就是在辦公室。 

5.追求點擊率,格調下降。網絡現在衡量新聞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點擊率,因此大部分網站追逐PV、追逐瀏覽量,導致很多垃圾信息、只是吸引眼球的東西在泛濫。而深度的東西往往未必能吸引眼球。這導致網站的品味越來越低,作爲網絡編輯,個人思想也逐漸消失。 

6.普通網絡編輯的可替代性。拷貝粘貼被機器替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網絡編輯標準的模式是找文章、拷貝、發佈,需要把標題改改、關鍵詞提一下、分類、放到相應的位置等等,但這些完全可以被機器實現。機器能做的事情,還要人幹嘛呢?我覺得未來傳統網絡編輯乾的活會越來越多被機器替代,這是個趨勢。 

7.有一部分網站的流量、編輯是由產品驅動的。比方說QQ.com的新聞瀏覽量提升很快,因爲有客戶端彈窗。這導致無論做的好還是壞流量都在漲,可能給編輯造成一種假象,產品太強導致編輯失去方向。這類的網站還有很多,編輯容易暈菜。不過這個也有個好出,人們不用再刻意的去找新聞,看新聞,有個給你提示是個很好的事情! 

實實在在的風險大概就這麼些,在的以後的工作中要多注意、多思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嘛!

我講一個現狀吧,就是現在大家在網絡上的時間分佈,作爲網編做的有三部分:拷貝粘貼、專題加工跟蹤、原創策劃。第一部分的時間用的最多,這是現狀,但很快也會掉個個兒。應該用最少的精力做轉載工作;多一點的時間做專題、加工、跟蹤,能使你的網站區別與競爭對手;最多的時間用於原創和策劃方面,這是網站的真正生命力所在。 

比如新浪是最強大的新聞門戶,假設每天有5%是自己的原創,比例雖然小了點,但沒有這原創,就沒有新浪的影響力。既然這樣,大家就該看的清楚,應該多投入時間做核心的東西。拷貝粘貼是爲了熟悉行業,做專題、加工也是爲了提升自己,不能以此作爲重中之重。原創策劃那個層次就是高管都從傳統媒體空降的原因。 

網絡媒體的六種常見模式 

網絡媒體分類,每個類別都有些做到極致的公司: 

1.陳彤模式。以新浪爲代表,完全把網絡媒體工業化、流程化,作爲一個聚合平臺。用奴工堆砌成新聞很緊湊、很精彩、很工業化。新浪已經做到極致了。這個方向新網站完全沒有機會。 

2.馬化騰模式。馬化騰就是以產品驅動媒體,利用客戶端影響媒體。這是他的模式。網易起初也是通過郵箱驅動。這也不是我們能做的。 

3.李彥宏模式。搜索,也是一種產品,而且越來越重要。但這完全機器化,跟編輯幾乎沒有關係。 

4.訂閱模式,RSS。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傳統媒體的東西,求質。你之所以要訂這個源,是因爲他的質量好,這是傳統媒體的力量。 

5.數據庫模式,涉及股票、汽車、手機、房產、財報等,IT168、PCpop、ZOL等都是這種模式,也是產品化的東西,各個行業都有稱得上是巨頭的企業了。 

6.社會化模式,Digg。就是現在學生們常上的校內網模式!這樣的網站上你看到什麼東西是由用戶決定的,認可的人越多,排的順序越高。這種模式也是一種產品,但在中國還沒有被挖盡潛力。我相信未來幾年只有Digg模式有機會,有可能出現新的巨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