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理解並使用靜態方法和實例化方法的?

這樣的問題詢問了多位程序員,他們開發的語言也不盡相同(c 、c++、java、c#)

以下是他們的回答:

海龍說:

公用的方法,而且是一些零散的 一般用靜態方法

張偉說:
幾乎沒有區別,如果不需要實例化,就用靜態方法;如果爲了穩妥,就用實例方法,這樣纔可調用其他實例方法和變量 。

蕭遠山說:
靜態方法比較少用,因爲他在一啓動就實例化了,比較佔資源,當然,,配合單例模式還是比較好用的
比較多的用在數據連接上,我避免使用的原則就是減少資源消耗。

張新波說:
靜態方法意味着我在調用前不需要進行對其所屬的類進行new操作,我主要會在工具類裏面用到靜態方法。


向詳說:
靜態就是類的,實例就是對象的。
靜態方法和實例方法的區別之處還有一個地方:靜態方法不需要依賴類當中的屬性,能在這個方法中封閉的完成一個功能。實例方法更多的會使用到類當中的屬性。

winson_張林說:
最大的區別在於內存。
靜態方法在程序開始時生成內存,實例方法在程序運行中生成內存,
所以靜態方法可以直接調用,實例方法要先成生實例,通過實例調用方法,靜態速度很快,但是多了會佔內存。
任何語言都是對內存和磁盤的操作,至於是否面向對象,只是軟件層的問題,底層都是一樣的,只是實現方法不同。
靜態內存是連續的,因爲是在程序開始時就生成了,而實例申請的是離散的空間,所以當然沒有靜態方法快,
而且靜態內存是有限制的,太多了程序會啓動不了。

showlover說:
靜態方法與實例方法各有自己的用處...

是定義成靜態方法,還是定義成實例方法,還要看具體情況,比如方法本身與類型沒有太大的關係,可以定義成靜態方法..

用實例方法,當然需要你先創建實例,才能調用實例方法,而靜態方法則不需要..

從性能上說,靜態方法效率要稍微高一些,但是它會常駐內存...
一些情況下使用靜態方法是有好處的,因爲對於靜態方法無論你有多少個實例,
內存中要維護的一份拷貝。同時,某些方法,確實使用靜態是比較恰當的..

Q.yuhen說:
這個問題牽扯到的東西比較多,諸如設計模式等等。簡單點說,靜態方法用來執行無狀態的一個完整操作,實例方法則相反,它通常是一個完整邏輯的一部分,並且需要維護一定的狀態值。
如果用內存和效率來區分使用Static Method、Instance Method 就回到過去結構化編程了。使用那種方法的根本出發點還是圍繞面向對象來進行的。

陳亮說:

靜態方法和全局函數差不多的,實例方法是一個類裏面的方法。

總結: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實例化方法更多被使用和穩妥,靜態方法少使用。

有時候我們對靜態方法和實例化方法會有一些誤解。

1、大家都以爲“ 靜態方法常駐內存,實例方法不是,所以靜態方法效率高但佔內存。

事實上,他們都是一樣的,在加載時機和佔用內存上,靜態方法和實例方法是一樣的,在類型第一次被使用時加載。調用的速度基本上沒有差別。

2、大家都以爲“ 靜態方法在堆上分配內存,實例方法在堆棧上

事實上所有的方法都不可能在堆或者堆棧上分配內存,方法作爲代碼是被加載到特殊的代碼內存區域,這個內存區域是不可寫的。

方法佔不佔用更多內存,和它是不是static沒什麼關係。   
因爲字段是用來存儲每個實例對象的信息的,所以字段會佔有內存,並且因爲每個實例對象的狀態都不一致(至少不能認爲它們是一致的),所以每個實例對象的所有字段都會在內存中有一分拷貝,也因爲這樣你才能用它們來區分你現在操作的是哪個對象。   
但方法不一樣,不論有多少個實例對象,它的方法的代碼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要有一份代碼就夠了。因此無論是static還是non-static的方法,都只存在一份代碼,也就是隻佔用一份內存空間。   
同樣的代碼,爲什麼運行起來表現卻不一樣?這就依賴於方法所用的數據了。主要有兩種數據來源,一種就是通過方法的參數傳進來,另一種就是使用class的成員變量的值……

3、大家都以爲“實例方法需要先創建實例纔可以調用,比較麻煩,靜態方法不用,比較簡單

事實上如果一個方法與他所在類的實例對象無關,那麼它就應該是靜態的,而不應該把它寫成實例方法。所以所有的實例方法都與實例有關,既然與實例有關,那麼創建實例就是必然的步驟,沒有麻煩簡單一說。

當然你完全可以把所有的實例方法都寫成靜態的,將實例作爲參數傳入即可,一般情況下可能不會出什麼問題。

從面向對象的角度上來說,在抉擇使用實例化方法或靜態方法時,應該根據是否該方法和實例化對象具有邏輯上的相關性,如果是就應該使用實例化對象 反之使用靜態方法。這只是從面向對象角度上來說的。

如果從線程安全、性能、兼容性上來看 也是選用實例化方法爲宜。

我們爲什麼要把方法區分爲:靜態方法和實例化方法 ?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研究的話,就要脫離技術談理論了。早期的結構化編程,幾乎所有的方法都是“靜態方法”,引入實例化方法概念是面向對象概念出現以後的事情了,區分靜態方法和實例化方法不能單單從性能上去理解,創建c++,java,c#這樣面嚮對象語言的大師引入實例化方法一定不是要解決什麼性能、內存的問題,而是爲了讓開發更加模式化、面向對象化。這樣說的話,靜態方法和實例化方式的區分是爲了解決模式的問題。

拿別人一個例子說事:

比如說“人”這個類,每個人都有姓名、年齡、性別、身高等,這些屬性就應該是非靜態的,因爲每個人都的這些屬性都不相同;但人在生物學上屬於哪個門哪個綱哪個目等,這個屬性是屬於整個人類,所以就應該是靜態的——它不依賴與某個特定的人,不會有某個人是“脊椎動物門哺乳動物綱靈長目”而某個人卻是“偶蹄目”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