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信問題解決之道暨新一代互聯網發展趨勢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叫《飛信現狀原因分析及脫困策略》,以一個關注互聯網多年的IT從業人員的身份,談了下中國移動飛信在現在狀況下的原因,給出了我認爲的脫困策略。然而怎麼脫困,這又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裏就再談談我的看法。

一.  短信、彩信的出路

近日,一則“去年我國短信量同比減少20%”的消息傳出,將業內外一片驚呼。不過,查閱工信部及中國移動的相關數據後,2012年我國短信發送量增幅緩慢或停止增長,“同比減少20%”則沒有依據。即便如此,短信遭受移動互聯網業務的衝擊仍是未來短信發展的嚴重挑戰,將決定其命運。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11月,我國三大運營商移動短信業務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3%,與2011年2010年相比,2012年短信業務量增長可謂緩慢,因爲2011年比上一年的增幅是6.4%,2010年是6.8%。增長速度明顯下降。

顯然,我國短信發展情況並不像傳言的“電信運營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但也並不樂觀,因爲2012年我國增加了手機用戶1億以上,在增加這麼多用戶的情況下,短信發送量增幅緩慢或停止增長說明人均短信發送量在下滑。

事實上,全球運營商的短信發送量也基本都在停止增長或者下滑,而且這種情況均出現在2012年。普遍認爲,這主要是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影響,一些新的即時通信方式蠶食了短信,如微博、微信等,使得短信的發展受到限制,因爲微博、微信等都只是收取流量費,這比短信費便宜太多。

 

上面的內容裁剪自網絡,由此可見,短信、彩信的危機似乎已經初見端倪。

短信、彩信所要面臨的是: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到來,移動通信業務的使用率越來越高,手機用戶的覆蓋率也越來越高,在諸如微信等新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影響下,其盈利能力逐漸下降,短信、彩信所能提供的功能逐漸被新興移動互聯網即時通信功能取代。

如此下去,似乎短信這類業務被OTT業務取代是遲早的事。若想不讓短信業務消失,就需要爲短信找另外的出路。

 

在此之前,先來看看當前互聯網的一個情況,當前互聯網的認證方式是:


這一“用戶名”+“密碼”的組合模式,是大衆化的互聯網進入小衆化、個性化互聯網的認證方式。從互聯網誕生之日起,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從“用戶名密碼”這個模式誕生之日起伴隨着的就是盜號,也就是說,只要獲得了某個人的“用戶名”和對應的“密碼”,那麼就可以進入與該用戶的相關網站,與此相關的所有信息也將被竊取或篡改。因此而引起的信息安全問題,是這一認證方式的重大弊端。

這是當前互聯網安全領域的一大問題,隨着互聯網越來越個性化發展及與金錢相關的服務越來越多,伴隨着的是盜號木馬等病毒越來越多,也漸漸產生出與此相關的產業鏈,使人們在使用互聯網時如履薄冰。

對於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盜號現象,各種層出不窮的盜號木馬,我認爲,掃除盜號木馬等病毒軟件始終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盜號現象。而應該對當前的網絡認證方式進行改進,對當前的“用戶名”+“密碼”的認證方式進行改進,使用“用戶名”+“動態密碼”的方式,這樣大大加強了互聯網認證方式的安全性,並免除記密碼及定期更新密碼等的煩惱,可以一定程度上杜絕盜號現象。


對於動態密碼的獲取方式,自然想到當前情況下,最合適的、範圍最廣的、安全性較高的方法就是短信獲取。對於每生成的一個動態密碼,設置一個從生成到驗證的使用時限,進一步加強此種驗證途徑的安全性。

將短信這一功能,如此應用,則能大大增加短信業務的使用量,利用這個使用量,進行商業化,以此盈利,則肯定可以填補短信業務在移動互聯網大潮衝擊下的業務下滑量,甚至因此開闢一條新的盈利途徑。

二.  飛信問題解決

在《飛信現狀原因分析及脫困策略》一文中分析得出:改進飛信用戶體驗是基礎,增加用戶數、提升用戶使用時間是目標。同時指出,飛信如果需要再IM領域有所建樹,需要另闢蹊徑,需要爲飛信創造一個或一系列不能替代的功能或服務,成爲飛信的全新賣點。以此增加用戶數,提升用戶使用時間。

然而爲飛信打造一個全新賣點,談何容易。

 

先來看一組數據:

        

1.      互聯網上每天發生的盜號事件有多少起?

2.      互聯網上每天因賬號等信息被盜而發生的經濟損失是多少?

3.      互聯網上每天進行的登錄活動有多少次?

 

對於第一個問題,沒有那個公司或機構做過嚴格統計,但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盜號現象、各種掛馬網站等可以窺見,盜號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問題2也是如此,沒有人做過詳細統計,因信息被盜造成的經濟損失似乎永遠不能精確統計,是個問號。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個數字很大。再看看問題3,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這個數字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再看一組問題。

 

4.      每一個網民每天要訪問多少個網站?

5.      每一個網民需要記住多少個賬號?多少個密碼?

6.      每一個網民對於某些不常用的網站,是否註冊了多個賬號?

 

對於問題4,就拿我自己來說,每天必須訪問的網站有這麼幾個:QQ系列網站,人人,音樂臺,IT之家,CSDN,人人影視等,包括使用的搜索、郵箱等,差不多有十個之多。對於一個標準意義上的網民來說,每天上網訪問網站的數量不在少數。

問題5的答案,每個網民都不太一樣。就我自己來講,自己都不確定申請了多少個賬號,使用過多少個密碼。經常訪問的那些網站,都有註冊賬號,而爲了安全起見,這些賬號密碼都不盡相同,還有過將這些賬號密碼寫下來的經歷。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有些人甚至經常要翻記事本等工具。

問題6對於很多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網絡訪問量較少的那些網站,當需要訪問網站或使用這個服務的時候,需要註冊一個賬號,然而當再次使用時,卻記不起來上次註冊的賬號是什麼了。還有一個就是,對於某些特別的網絡服務,確實需要多個賬號,比如遊戲。

 

那麼在這裏做個粗略的估算,當前的互聯網中,使用率最高的有這麼幾類網站(互聯網服務):IM(QQ)、音樂(百度音樂)、視頻(優酷)、郵箱(163郵箱)、購物(淘寶)、微博(新浪微博)、新聞(搜狐)、下載(迅雷)、社交(人人)、閱讀(起點)、遊戲(三國殺)等。

這裏列出了互聯網上常用的一些服務服務,作爲一個網友,在這些服務中,在某類服務中並不是只有一個賬號,可能有多個,或者是有多個不同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賬號。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需要用到上面幾類服務,那麼他實際在使用的賬號是大於等於他所用到的服務個數的。當然,也有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提供這幾類服務中的多類服務,那麼你只要有一個該服務商的賬號,就可以登錄他所提供的所有服務,在這一點,最典型的就屬騰訊,幾乎提供了以上所列所有類型的服務。然而,互聯網並不是騰訊一家公司的天下。我們網民還是需要記住並使用許多賬號密碼。我相信不是隻有我一個人被這麼多賬號密碼信息所困擾,絕大部分網民都受此問題影響過。只是對於這個問題,對於現在的互聯網來說,沒有什麼很好的解決辦法。但現在已經提出了“開放平臺”的概念,旨在讓第三方平臺或網站互聯互通,使用戶在不同平臺或網站間暢通無阻。例如新浪微博賬號、騰訊QQ賬號,可以跨平臺,跨網站登陸。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問題5和6。

顯然,隨着多賬號多密碼問題的凸顯,這種可以跨平臺、跨網站登錄的“開放平臺”是趨勢,各大網商都會競相建立自己的開放平臺。

 

作爲飛信來講,似乎跟這個有點沾不上邊。而其所有者中國移動,其互聯網舉動已醞釀多年,然而卻一直未能在互聯網領域大展拳腳。飛信作爲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的產品,可利用的資源是其他互聯網產品所不能比擬的。在飛信最初推出時,因其與短信互通功能而引起過強大反響,甚至有人說其可以取代QQ成爲中國的“IM老大”。然而,事實很殘酷,飛信並沒有成爲中國的“IM老大”。

我想,如果飛信大力發展“開放平臺”+“動態密碼”這一服務,其最終目標是:讓所有使用其服務的用戶,只需要記住“一串數字”即“飛信號”,擁有一臺與該飛信號綁定的手機,讓該手機即時獲取登錄密碼,便可安全暢遊互聯網。不需要記住很多賬號,也不需要記住其相關密碼,所需要做的只要記住“飛信號”,並保持其保密性,便可保障自己的網絡信息安全,登錄各種網站,使用各種互聯網服務。

將這個目標打造爲飛信的全新賣點,在如此便捷而又安全的服務下,勢必引起許多用戶的青睞,並以此推動使用改進了用於體驗的飛信,振興飛信這個IM工具。

 

那麼,可以展望下未來。未來我們暢遊互聯網,不再是使用之前的“賬號 + 密碼”的模式登錄網站使用服務,而是只要在需要登錄的網站的登錄頁面,輸入自己的“飛信號”,根據返回的飛信暱稱信息確認自己輸入的“飛信號”無誤後,獲取動態密碼,輸入手機獲取的動態密碼,便可登錄網站,使用所需要的服務。

 

若飛信朝這個方向發展,那麼飛信的產品定義或許該改爲:

以即時通訊結合短信服務爲基礎功能,主要提供以動態密碼爲主的單點登錄服務,輔之以飛信空間的社交服務的綜合性開放服務平臺。

 

如能如此,則這是突破性的改變,將傳統的“賬號 + 密碼”的驗證方式改爲“賬號 + 動態密碼”,極大的加強了登錄驗證方式的安全性。結合開放平臺,解決了許多人爲之苦惱的多賬號多密碼問題。

認證模式的改變:


需要使用賬號個數的改變:


在上面的講述中,有人會有疑問,爲什麼飛信號需要保密?在此說明下,因爲這個“飛信號”+“動態密碼”的認證模式,是與用戶手機相關聯的,如果不保密的話,那麼就會產生“只要拿到某人的手機,知道他的飛信號,就可以獲取或修改與飛信開放平臺相關聯的所有信息”這種情況。爲了避免這種情況,那麼,就應該將飛信號保密,且憑手機無法獲取該飛信號。

那麼這樣,就又有人會有疑問,既然飛信號不能公開,該如何添加飛信好友呢?關於這一點,可以通過在飛信客戶端設置唯一的不限於數字的合法字符串來解決,通過這個唯一標識,可以相互添加好友,識別身份。當覺得不合適,可以修改,只需滿足在飛信的唯一標識中滿足唯一即可。當然,這也不需要記憶,可以通過提供用手機進行查詢的服務來解決。

三.  新一代互聯網發展趨勢

自2007年Facebook宣佈平臺開放,開創了“開放平臺”的概念,至今早已成爲了互聯網企業的標誌和發展方向。在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後,國內的互聯網企業紛紛開放了各家的平臺和能力。但是由於他們的業務領域存在的嚴重的重疊,使得“開放平臺”剛一在中國火起來的時候,就面臨的嚴峻的競爭局面。如果說,2011年被稱之爲“中國互聯網開放平臺之元年”,那麼2012則是“開放平臺百家爭鳴之年”。

 

開放平臺這個詞兒在2012年的中國被衍生出三大模式。

第一,應用開放:開放自身平臺的各種標準接口,支持第三方提供各類應用、共享用戶、共同服務。

第二,橫向開放:開放平臺本身歡迎第三方平臺或網站互聯互通,讓用戶在不同平臺或網站間暢通無阻。

第三,數據開放:在保護用戶隱私前提下,開放用戶基本數據、關係數據和行爲數據,同第三方一起打造新穎服務模式。

 

縱觀中國互聯網,開放平臺的三種模式中,應用最廣的是“應用開放”,其次是“橫向開放”,“數據開放”是應用的最少的。這其中自有其原因,應用開放實施起來最簡單,在自己內部規劃好就可以開放。但是,橫向開放卻不然,需要跟各個互聯網企業協商,這其中涉及到互聯網推廣、知名度等問題,實施起來自然很有難度。在小型互聯網中實施起來容易,在大型互聯網中實施非常有難度。而數據開放,要考慮的問題更多,用戶隱私、權限控制、數據控制等這些問題都在阻礙數據開放的實施。

 

然而,在飛信的角度來講,結合“飛信問題解決”中提到的“飛信號”+“動態密碼”這一新認證方式,以此來推廣飛信的“橫向開放平臺”,爲各個互聯網企業提供免費(成本回收、盈利方式,不言而喻)的“動態密碼”服務,從而提高用戶信息安全性、便利性,而唯一條件是用“飛信號”作爲識別碼,獲取動態密碼。從這點出發,推廣飛信的“橫向開放平臺”,似乎比其他互聯網企業推廣橫向開放模式容易的多。

 

以此大力發展飛信“橫向開放平臺”,逐步發展“數據開放”模式,完善“應用開放”,最終達到飛信社交的完全“開放平臺”。

 

在現階段的互聯網開放平臺下,似乎只停留在“應用、服務開放”,“數據開放”的階段,對於“信息的開放”,還沒有達到像“應用開放”那麼方便、廣泛。簡單來說就是,在某個社交網站或具有社交功能的網站上只能看到好友本網站內的信息,而看不到好友在其他社交網站或其他類型網站的信息。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QQ系列產品中的QQ好友裏,只要使用了騰訊的服務,那麼所有好友就都可以知道你使用了該服務,甚至一些該服務的具體信息都可以知道。縱然騰訊提供的服務衆多,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卻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會在其推出的所有服務中都出類拔萃,讓所有網民只使用騰訊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各位網民還是需要使用很多其他服務,但是卻不能在一個平臺上去使用或共享其他服務的信息。

 

在大力發展開放平臺的“橫向開放”和“數據開放”模式後,漸漸地,就可以收集好友除本平臺的服務使用情況外,還可以知曉好友使用了那些其他網站的服務,結合搜索引擎,可將好友在其他網站的新狀態分享到本平臺。

 

飛信在大力發展“橫向開放平臺”和“數據開放”平臺的過程中,需要精確定義自己社交平臺上自己提供的主要功能,與其他網站或平臺保持良好的關係,儘量不使提供的服務重疊,自己的主要工作是把這個消息分享平臺管理好,提高自己提供的主要功能的質量。其他網站或平臺則主要是努力提高自己所提供的服務質量,提升自己網站的品牌知名度。

 

若如此,在使用此飛信平臺時,除了能看到飛信好友中本平臺更新的信息,還可以查看各好友在其他平臺上最新更新的信息,如QQ上的新簽名、人人上的新位置、某圖片網站上分享的圖片、某視頻網站上看過的視頻、某電影論壇上新關注的電影(或電視劇)、某音樂平臺收聽(喜歡)的音樂、某閱讀網站閱讀的書籍、遊戲狀態更新(或玩過的某遊戲)、某論壇或貼吧關注(回覆)的帖子等等。這些與好友相關聯的信息,都可以通過飛信平臺查看。同時還可以知道,好友新加入(使用)了哪些網站(服務),幫助其他網站在飛信好友間的推廣。

也就是說,無論某個飛信好友在使用哪一個平臺,只要是通過飛信的橫向開放平臺去登錄並使用其他平臺的服務,那麼就可以在飛信平臺上看到該好友的所有動態。這可以稱之爲“消息開放平臺”

 

這種隨處產生消息,一處查看所有消息的“消息開放平臺”,在保持各網站之間獨立性的情況下,將各網站用戶所產生的新消息集中到一處,供所有好友查看的機制,極大地方便用戶瞭解好友的動態信息,勢必會在用戶中引起強大反響,以此推動這種“消息開放平臺”繼續向前發展。

 

 

說明:

1.“短信、彩信的出路”中,動態密碼的成本回收、盈利方式不言而喻,點到即止;

2.“飛信問題解決”中,飛信號使用“一串數字”,而不是“合法字符串”,除了方便記憶,技術上容易查詢外,還能將這種動態密碼的“橫向開放平臺”應用到更廣的範圍,比如銀行;

3.“新一代互聯網發展趨勢”中,現在已經有了這種“消息開放”的雛形,比如,人人網可以從QQ空間即時導入日誌,Facebook上的新狀態可以即時同步到Twitter。但我覺得這樣消息的冗餘度太大,上面“結合搜索引擎”的意思就是,根據當前時間,搜索一定時間段內的所有好友狀態更新,並生成預覽。如果需要詳細查看,只需點擊,進入該預覽的詳細頁面即可。

 

 

後記:

這是我對於互聯網界的一些想法。上面所述,基本道出了我對於幫助飛信崛起的思路和措施,及新一代社交網絡的展望。在文筆方面,功力有限,若有錯誤歡迎指正。對於其他方面的問題,歡迎指出或討論。

正如上述,這基本敘述了我對於飛信崛起的思路。然而作爲一個修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的IT從業者來講,思考過的問題,需要考慮的問題遠遠不止上面這些。

我所想過的一些問題還有:

短彩信新的盈利模式,及該盈利模式的結構、類別劃分;

在提供“動態密碼”服務後,應該成立一個優化小組,專門去優化“動態密碼”的通路,讓用戶獲得密碼的時間越來越短;

推廣“飛信橫向開放平臺”的出發點及優勢,與各互聯網企業間的協商,讓其接受“飛信橫向開放平臺”的理由,及品牌推廣問題;

當“飛信橫向開放平臺”遇到問題,需要停止動態密碼服務、掛失等,身份信息認證,客戶服務等問題;

如果要實現文中所述的那樣,技術層面的實現方式,信息安全問題,與現有網站或平臺的平滑過度問題;

“消息開放平臺”的狀態開放權限控制,及飛信PC客戶端的設計改造;

中國移動現有九大互聯網基地與飛信的融合問題;

中國移動的互聯網戰略的走向問題;

……

上面這些問題,還有很多其他問題,都想過該怎麼應對,解決方法,或多或少,或深或淺,都有解決方案。只是文筆不佳,未能全盤托出。

對於文中所述,若覺得有問題,或有更好的方案,歡迎研究、討論或糾正。若有未明之處,歡迎詢問,儘量解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