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的自我導向型學習:學習的1個理念和2個心態

寫這一個系列之前,我定位是與高效學習有關,不寫生活但是會涉及一點點生活,第一版不要求整個系列有嚴密邏輯但是每篇文章一定保持高內聚結構。總體方向確定,但是真的在我現在提筆開始寫的時候,我卻停了一下。學習這個話題太多了,之前也寫過一些相關的文字,加上後面新的經驗和感悟,我該從哪和大家說起呢?

201110292141361210.jpg

前一陣子我在思考學習的時候,想起之前《個體執行力》主題演講中講到的一張圖,索性就拿這張圖和大家聊聊吧:)

你會學習嗎?

如果我說大部分人還不會學習,可能很多人心裏不服,畢竟讀書二十餘載都是在學習,考上大學也表明你聰明,然而事實上我們的確很多人工作幾年之後,仍舊掌握的是一些皮毛表層的東西。面試過很多人,工作五六年自稱都是高手,做過的項目落滿多張簡歷,然而最後發現也只是會拖拖控件,設計模式不懂、架構不懂、溝通協作不懂...... 我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學這些,只是你這些都不學,只拖拖控件對你真的沒有什麼幫助的。

我有時候想,爲什麼五年了還只會拖控件?他們難道就不想成爲技術高手嗎?說到這,我需要替這些人說說話了,沒有哪個技術人員不想站在幾百人的大會場去給別人做演講,沒有不想成爲高手的技術人員,只是我們的確需要體諒他們的辛苦,經常的加班早已拖累了疲憊的心,一兩個月一個項目,自己只有重複寫着差不多的代碼,根本沒有時間來學習。對,我說到“沒有時間”和”重複拷貝代碼“,說到這,我可要說說這些仍舊只會拖放控件、不懂設計模式的朋友了,有人說時間就像女人的乳溝總是擠出來的,雖然比喻看似有點上不了正臺,不過時間這個東西時最公平的,每個人都一樣是一天24小時,你怎麼利用好它,它就怎麼回報你。敏捷個人從不說自己沒有時間,只有自己不願意。再說重複拷貝代碼吧。連你自己都知道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情,爲何總是不能停止這樣的舉動呢?我知道,你會說項目忙,不可能有這樣的時間。時間真是可憐啊,說來說去,又拿時間來做藉口。你從一個城市老遠背井離鄉,沒有關係沒有後臺,又不會偷雞摸狗,剩下的就只有靠自己努力了。學會長大,學會承受,要知道沒有人是必須要幫你,你的項目經理不行,甚至你的公司都不行,只有你自己才能讓自己獨立、堅強、幸福,所以我們還是收回沒有時間這個藉口吧,好嗎?

當然我並不是說要會學習就要先懂得時間管理,這也不是我想闡述的,因爲學習這個範疇和時間管理屬於兩個交互的學科,除了時間,我們再說說目標吧。每年寫年度計劃時你什麼心情?也許年輕的心砰砰跳了幾下,心潮澎湃的制定了宏偉的學習計劃,每週看一本書、學習幾門語言、考高級程序員認證等等,然而你真的會做目標嗎?你懂得如何保證這些目標會真的執行下去嗎?如果執行,你又如何高效的做下去,別人做兩天,你一天就夠了,而且質量並不比別人差。

上面我一股沒有邏輯的言論,說的和學習有關,但有不是學習本身,越聊對學習就會越迷茫,越不知道學習到底是什麼,就像不知道”我是誰?“一樣。你有這種感覺嗎?

程序邏輯寫多了,喜歡結構化思維,下面我還是先從理論知識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學習吧。


學習力

也許看過我文章的人會說,前面的文字感覺和我以前的風格不一樣啊。沒錯,我就是想換一種口吻和方式來寫,換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做相同的事情可以有更多靈感和興趣。不過,我畢竟還是一個邏輯性思維的人,不可避免的大家還是會看到我的一些PPT,當然我也知道大家還是比較喜歡看我的PPT的,只是內容文字簡潔,但信息量卻很大,不管你能否全盤接收吧,看過總會有印象,後續我還會就圖中的內容繼續聊、多次聊,你也不用擔心一下理解不了。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圖吧,敏友們是否有印象呢?

122302176032715.jpg

這個圖是第一次出現,但三個維度的總體框架圖早在執行力線下分享時講到。不過估計很多人都不記得了,因爲的確我每次分享的信息量太大,這裏我要像大家道歉了,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我是以提升自我爲先,再是影響他人,所以爲了每次加深理解和學習更多內容,我就要求自己準備很多,從而給大家帶來不便,真心對不起了。我的原因說完了,現在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你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我可能會問你一個問題:“你爲什麼呆了一個下午,對重要的內容會一點印象都沒有?“其實,這就是一個學習的問題,你可以說我講課沒重點,或者當時我說的對你來說不是重點,說什麼其實都可以了,我只是舉個示例,除了這個圖之外,在你的工作中一定還有學了和沒學一樣的情況。其實,每個人都會忘記學到的東西,上面只是我快人快語,目的不是苛求,只是想喚醒大家去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有的東西你能學得很好,爲什麼有的基本就忘了呢?這其中有什麼規律?“ 你想過這個問題嗎,如果沒有想過,你可能每次接到一個新任務,都需要重新摸索一套方法,這其實是非常不高效的。

其實我有時連我自己講過的課、做過的PPT也會忘記,如果我苛求你們,那我接不能取納自己了,學習其實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首先是你要學什麼?什麼時候學?怎麼學?在哪裏學?.....

我意識到我好像說到5W1H了,5W1H是很多人常用的實用工具。就這一個What,就足以讓我不知所措。學習是什麼?很多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卻包容大的話題。問題歲不好回答,不過我終究還是要爲自己找到答案,否則我怎麼認識自己呢。於是開始思考學習,纔有了上面的這個圖。圖其實是一個概念和關係化知識的一個必經過程,以後會具體說這個,現在還是回答圖本身上。我要申明一下,PPT的圖都是我原創的,但裏面的內容卻不是啊,如果你要問我內容來自哪裏,我不是不願告訴你,其實大家也知道我是非常開放的告訴大家想知道的任何東西,只是我真的已經不記得了,也許是哪本書的一段話、一幅圖或者是哪篇blog,總之都是被我偷來後被我加工的轉手原創品。如果你覺得我的內容還行,那麼很高興我會繼續與你分享我更多的加工物,如果你覺得我是一個撿垃圾的大雜燴,那也沒辦法,你就將就着繼續看,說不到哪天你就喜歡上我的內容了。

既然我們說到內容了,那我就不羅嗦了,下面說說具體內容吧,也就是學習的12345。這個12345是今天想出來的,其實就是爲了寫這篇文字,既然是給大家看的,我就要表現出一點水準,當然不能毫無邏輯,還歡迎大家指正,一起把學習這個事情稍微一點理論化,幫助更多人搞定職業者的學習。

一個學習理念

3年前的敏捷個人就強調意識、方法和工具。其中以意識爲先,這在大多數事情上也成了我做事的原則,不管學習什麼,如果我能先了解理念以及我爲什麼要去學的話,那我將可以快速讓自己投入進去,大家可要知道,專注給你帶來的效率提升絕不容忽視。

我的知識比較狹窄,有時蠻羨慕那些隨口就能侃到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運動的人,知識面豐富。不過我知道的不多,反而可以讓我更快的定位吧。關於學習,腦子馬上浮現的是孔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也成了敏捷個人的學習理念,簡單的說,就是學習是爲了快樂,這也與敏捷個人價值觀非常的吻合。

不過一定有人馬上跳出來了,學習=快樂?瘋了吧?學習=痛苦,還差不多。先不和你爭論,沒什麼意思,我深知信念這個問題不是簡單聊聊天就能改變的,我還是把我的觀點先說一下,你再選擇接收哪些吧。

1329702228607.jpg

孔子這個人我就不介紹了,其實真要介紹我也說不出啥,畢竟我人文知識比很多人都差,不過既然我覺得孔子的這句話聽起來很舒服,那一定得去理解一下。原來以爲孔子就是文人,後來看了寫書才知道孔子除了彈琴,還能駕車射箭呢,他做過很多工作,曾經還管過倉庫、放過家畜,這些都對他的學習理念有了影響,孔子一生對詩、書、禮、樂、春秋、易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整理和研究,《論語》中有多處孔子指導學生學習典籍的記載;孔子不僅重視技能與典籍知識的傳授,還很重視思想倫理道德與社會政治方面的教育,也就是注重知識、技能和態度三個維度的教育。上面說的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理解。

這裏說的學,包括學的內容和學的途徑,孔子教育弟子首先首先從生活實踐中去學,)是善亦學,不善亦可學。事事可爲師。向身邊的人學,”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裏說的習,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溫習,而是複習、思考、研究,並有所新發現新收穫的過程,否則你哪來的快樂啊?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把學過的東西教一遍,在教的過程中既溫習了舊知識,而從中有所啓發得到新收穫。

前面我已經說了說到底就是快樂的學習,而快樂的重點是習,也就是你會有新收穫的快樂。你可要知道,愉快學習可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手段啊,那種痛苦的填鴨式的學習真的不值得借鑑。

如果你問我爲什麼獲得新知識就會快樂呢?人生的一大樂趣就是不斷探索未知,當你知識越多,你就會發現你不知道的越多,這正如愛因斯坦說的:知識如同圓,已知的圓越大,其與外界所接觸的無知便越多,這就越加激發起去了解和學習的興趣,並從中產生無窮的樂趣。

觀念說完了,理念的問題說簡單就是你相信就有,不相信暫時拿你也沒辦法,更別說是我寫篇博客給你看,也不存在什麼利益關係,更不能強迫你去接受了,不過我真心希望大家真的去做到以學習爲快樂,這對你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一旦你有了這個理念,我們要做的就是後面的2345了。

兩個學習心態

心態這個東西最不好講,幸好我們這種分享的友好關係讓你還能靜下來繼續看這個內容,如果換成是你不喜歡的公司領導同事對你說,你早就心裏嘀咕着說個屁了。說真的,有些領導自己都是假惺惺的扮好心態,這又不是看不出來,不過我們對事不對人,即使壞領導說的那些要注意有好心態的話還是很正常的,這個我們可能否認啊。

關於心態,我們能講很多,不過這個系列的主題是學習,那當然要講學習了。幸好我的知識又不豐富,每個領域牢記幾個重要概念並吸收成了我重要的學習方法。幾年前和大家分享過《學習的心態》這本書,我覺得這裏面有兩個心態還是很有指導性的意義的,可以作爲我們學習之處的原則,可以更好的認識自己的學習,或者說可以更好的接納自己和持有正能量。

下面我們說一下第一個心態:漸進累積

漸進累積

2009122623320296.jpg

你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你會受到打擊還是更加興奮呢?你對未知知識和技能的把握是否有信心?你是否相信學習的力量?

你覺得你是天生不會讀書的人嗎?你覺得你天生就是不擅長工作的人嗎?如果你相信人生下來就決定你後半輩子的生活,這就是持有整體理論者的觀點。他們將成敗歸結與一種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能力水平,他們認爲自己的綜合智力貨技能水平是一個固定的、無法繼續演變的整體。

而對於漸進累積者來說,我們承認當前的不足,但這只是對當下的自己的評判,我們還有一種背後的力量在告訴自己,將來的我就不是這樣的了。我們將成就更多來歸功於長期的努力,人定勝天,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循序漸進,新手也能成爲大師,我深信不已,你呢?

你是天賦決定論,還是終身學習論?前者是做能讓自己發揮最大潛力的事,後者是把要做的事做好。天賦固然重要,不過我相信很多人其實更大的問題是如何做好當下的工作,你不就是這樣的嗎?我覺得當下的事情要做好,就要做一個會學習的人。要做會學習的人,首先你就要懂得學習是一個強調知識和經驗積累的過程。人生而不同,選擇做什麼當然重要,但是不管做什麼事情,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的積累過程是否有效的。我們不要每次遇到事情做的不好的時候就全歸咎於自己在這方面有沒有天賦,這樣只會讓你停留在粗淺的水平;我們也不要走另一種極端,爲了讓自己不放棄,一直相信自己是高手,然而當下又不是,於是不接納自己,痛苦不堪。不管你以前是哪種人,我希望你現在開始去思考你是否願意成爲一個漸進累積的學習者。這種人注重過程勝過結果,遭遇挑戰時會迎接挑戰,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時也不會讓自信心受挫,這不就是一種幸福嗎。

第一個心態說完了,接着說第二個吧:創造軟區域

創造軟區域

738b4710b912c8fc84bd421ffd039245d7882191

當你遇到低落時,你會及時調整過來嗎?當你的環境不利於你學習成長時,你是如何逆境成長的?你能隨時激勵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嗎?

印度有一個寓言故事,說的是一個人想步行穿過大陸,但道路佈滿了荊棘,這時候他有兩種選擇,要不就是鋪一條路去征服大自然,或只需給自己準備一雙草鞋。如果是你,你會做出什麼選擇?我想大部分都會選擇穿鞋,因爲這個工作量最小。穿鞋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案,然而這只是故事的淺顯含義,背後要說的是穿鞋是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而想鋪路是去改變大自然,一個從自身出發,而另一個是從而外部環境出發。你想想,工作中你是否發過什麼牢騷,這是從自身出發的,還是對外而發的,這種牢騷反過來是不是影響了你去積極的工作,而你又深知不正面積極的工作只會給你帶來默默無爲。

硬區域是要求有一個合作的空間讓自己正常工作,對應故事的鋪路。軟區域是心平氣和的對待事情,適應它並學會使用它,對應故事的草鞋。經常有人說,學習一定要找個安靜的地方,當然我們說有些事情一定需要安靜的地方,然而如果我們一味的一定要追求做事必須有一定的環境纔開始的話,那就是陷入了硬區域的控制。硬區域是一個玻璃罩,它故然安全,不過太脆弱,而一但碎了,環境變化很大,罩裏的人可能不堪忍受。而處在軟區域中的人就像海里的海帶,在海里順着海流飄動而沒有被海流沖斷。

每個人都想成爲架構師、CTO,但是你的工作要求、周圍環境、領導者等都有可能是你不能現在選擇的,這時也面臨着硬區域還是軟區域的選擇,我們應該做得是認識到“軟區域”的重要性,不能指望周圍給你提供的都是你理想的,如果我們還想追求卓越,那麼我們就必須適應自我激勵和控制的生活方式,從容應對所發生的一切,像呼吸一樣自如。這種“軟區域”的應對方法比單純的拒絕它更有效,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培養的,以下爲培養“軟區域”的三個步驟:

  1. 學會平靜的對待生活中的不完美之處,適應自己的情緒,瞭解如何讓它們自然宣泄出去

  2. 學習如何把不完美的地方轉換成我們的優勢,激發我們的創造力

  3. 自我激勵,不管外部條件是否有激勵性,找到一種激發最佳狀態的情緒,學習如何在我們的意識中製造一些波動來激勵我們前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