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網數據幀結構分析

實驗目的:分析IP報頭數據段組件,瞭解數據幀結構
實驗軟件:Wireshark(OmniPeek下載中……朋友介紹說該軟件抓包更強大)
實驗線路:ADSL

隨便抓的一個數據幀,結構如下

802.3 以太網幀結構
前導碼 幀開始符 MAC 目標地址 MAC 源地址 802.1Q 標籤 (可選) 以太類型或長度 負載 冗餘校驗 幀間距
10101010 7個octet 10101011 1個octet 6 octets 6 octets (4 octets) 2 octets 46–1500 octets 4 octets 12 octets
  64–1522 octets  
72–1530 octets  
84–1542 octets

由於抓包軟件的問題,只能抓到二層以上的數據幀內容,前導和FCS等等無法抓到,正在下載OmniPeek,下載完以後再嘗試
遇到一個有趣的問題,抓到一個數據幀,其中有一個”trailer”字段,網上查閱也查不到資料,後諮詢某ie查扣得知,該字段爲“墊片”,當幀無法滿足最小的64字節後,用該字段來填充讓其滿足最小的64字節。

二層以上數據幀最大1518字節,6字節源地址、6字節目的地址、2字節類型字段、4字節墊片、加起來總計18字節,正好滿足標準MTU 1500字節的大小。
14頭部 + 上部46 + fcs 4= 64 ,不算fcs一定是60,填到剛好滿足就夠
二層以上如果不足46 則在二層上會加入墊片

轉自:http://www.xj123.info/1980.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