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編年史

推薦一下一個有趣的表情包收集網站,也可以在線製作表情包,歡迎訪問:擼表情


Google 的 Android 操作系統可謂進化飛速,第一臺正式搭載 Android 操作系統的手機 T-Mobile G1 公開發售距今僅 3 年。而在這三年之中, Android 已經發布了 8 個主要版本。相比之下, Windows 操作系統自 25 年前公開發售以來,僅有 10 個針對普通消費者的版本。因此,你可以很輕易的總結出:沒有任何其他消費類科技產品會像智能手機這樣進化得那麼快,而 Android 更是處在進化的中央地帶。

隨着搭載 Android 4.0 的 Galaxy Nexus 正式發佈,讓我們來看看 Andy Rubin 曾經在襁褓中的構想是如何成長爲現今的巨人的。

一切的起源

Android 紀元正式開始於 2008 年 10 月 22 日。這天, T-Mobile G1 正式在美國公開發售。不過,如今我們賴以生存的許多功能在那個時候還尚不存在:屏幕鍵盤,多點觸控和付費應用都不幸缺席。不過剛剛出世的 G1 也已經擁有了許多 Android 的標誌性特點:

  • 下拉通知欄:雖然那個時候的智能手機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少缺點,但所有人都無法否認 Android 自古以來就一直擁有比 iOS 更好的通知系統,尤其是當應用程序開始產生越來越多的通知提醒時,它的重要性就更爲凸顯——直到 3 年之後 iOS 5 勇敢地對其進行了“微創新”,這才解決了 iPhone 用戶日益增長的通知需求。這個特殊的通知界面允許用戶從狀態欄將其拉下,並將用戶所收到的所有通知在同一個地方進行展示:無論是短信、未接來電還是日曆項提醒。這個設計直到 Android 4.0 仍被改進並沿用。
  • 主頁面小部件:這個經典的設計被視爲 Android 和 iOS 最大的不同之處——至今爲止仍然是這樣。不僅如此,即便和 Windows Phone 相比,這個特點也相當突出。顯然 Google 在一開始就已經規劃好了小部件的發展藍圖,不過遺憾的是最初開發者並不能創建自己的小部件。
  • 深度 Gmail 整合:雖然 Gmail 本身可以通過 POP 和 IMAP 協議在移動設備上工作,不過通過這些協議支持的移動客戶端都不能使用 Gmail 的特色功能,比如對郵件存檔和增加標籤,而 Android 從一開始就通過內置 Gmail 移動客戶端將相對完整的 Gmail 使用體驗帶到了移動設備上,此前絕無僅有。
  • Android 電子市場:雖然現在我們很難想象任何一個現代的智能手機系統會不搭載自己的電子市場。不過 G1 確實是第一款在發佈之初就搭載了電子市場的手機,這並不意外,因爲 Andy Ruby 曾經操刀的 Danger 是首款內置了可下載程序中心的手機操作系統。而在同年 7 月,蘋果公司剛剛通過 iOS 更新將 app store 內置到了自己的系統中。可以預見的是, Android 電子市場發佈之初僅有寥寥數個應用可供下載。界面也被設計成單列的形式導致可供展示的信息較爲匱乏,還缺少重要的支付手段支持,不過這些問題中的一部分都已經得以改進,剩下 Google 也已經在努力着手解決。

Android 1.1

2009 年 2 月,僅在 G1 發售的三個月之後, Android 系統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更新。不過這個更新並沒帶來什麼實質的功能性改變——主要是修補了一些 1.0 版本存在的 bug 。但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 Android 1.1 提供了 OTA 升級功能,在智能手機平臺上尚屬首創。該功能就和 iOS 5 三年之後提供的那個一樣,能夠提供便捷無縫的升級體驗,無需任何其他設備輔助。不過遺憾的是由於廠商和運營商參與定製系統的關係,該功能在很多手機上都未能提供。

Android 1.5

Android 1.5 也被稱爲“紙杯蛋糕”( CUPCAKE ),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里程碑,它不僅提供了許多能夠讓 Android 平臺保有競爭力的關鍵功能,還對界面做了一些小改動,包括給應用抽屜按鈕增加了兩排紋理,並去掉了狀態欄文字的陰影——雖然你很可能從未留意到。有趣的是,從這個版本開始起, Google 決定爲每個 Android 版本起一個代號,代號首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將能夠反應這是 Android 的第幾個版本,比如 CUPCAKE 的“ C ”意味着這是 Android 的第三個版本。

Google 爲這個版本的 Android 增加的關鍵功能包括:

  • 屏幕鍵盤:仔細回想一下,大家可能覺得 Google 居然沒有爲早期的 Android 配備屏幕鍵盤感到難以置信,不過 Google 確實是這麼做的。這也解釋了爲什麼第一臺 Android 設備配置了側滑鍵盤。而半年之後紙杯蛋糕推出以後,第一臺純觸屏的 Android 設備 HTC Magic 纔出現在市場上。在爲 Android 設計屏幕鍵盤的時候, Google 的工程師們又跨出了十分大膽的一步:他們爲第三方開發者提供了創建自定義屏幕鍵盤所需要的一切系統接口。自定義屏幕鍵盤的能力讓 Android 至今仍能傲視 iOS 與 Windows Phone ——後兩者都不允許這麼做。紙杯蛋糕發佈時,官方的 Android 屏幕鍵盤相比 iOS 在精準度和反應速度都差得很遠,但許多有實力的 OEM 廠商,比如 HTC 隨即開發了自己的屏幕鍵盤並用在自己製造的設備上。實際上,這可以被認爲是 Android 最早開始被“自定義”的一部分了。
  • 第三方屏幕小部件:雖然 Android 1.0 和 Android 1.1 已經支持了該功能,不過因爲沒有提供相應的 SDK ,開發者並沒有辦法創建自己的小部件。但在紙杯蛋糕中這個限制終於被解除。時至今日,許多應用程序都會提供自己的屏幕小部件,並讓用戶能夠享受至今爲止最爲靈活、開放的移動設備桌面系統。
  • 剪貼板增強: Android 雖然從一開便已支持複製/粘貼功能——但僅限在鏈接上和文本框內的操作,而非任何你能在屏幕上看到的文字。紙杯蛋糕爲瀏覽器內容增加了複製/粘貼功能,算得上是一大改進。
  • 視頻錄製與回放:想想 iPhone 的發展歷程, Android 在最開始不能支持這些功能好像也沒什麼奇怪——雖然在今天智能手機缺失這兩個功能會讓人笑掉大牙。在紙杯蛋糕中視頻錄製與回放的功能終於得以提供,不過隨後 OEM 便開始動手將其替換成自己改進過的攝錄程序,通常會增加濾鏡,拍攝模式以及觸摸對焦等功能。
  • 還有很多:比如 Gmail 的批量操作功能,針對 YouTube 和 Picasa 應用的升級,以及將聯絡人的 Gtalk 狀態(如果有的話)顯示在聯繫人頭像上等小改進。

Android 1.6

“甜甜圈”( Donut )是這個版本的代號。雖然版本號只增加了 0.1 ,但它帶來的遠比 0.1 要多得多。除了進一步對界面進行了優化之外,這個版本還帶來了對 CDMA 的支持,使得 Android 可以運作在 Verizon 等運營商的網絡上。甜甜圈也提供對多種屏幕分辨率和比例的支持,因此該版本使得製造商無需在設計屏幕分辨率和比例時考慮系統限制。這種設計也對整個 Android 系統後續的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甜甜圈還引入了“快速搜索欄”的概念,也就是移動設備上通常所說的“全局搜索”。在此之前,使用 Android 鍵盤上的一個搜索按鈕,點擊它用戶可以立刻呼出一個 Google 搜索網頁,這只不過省略了用戶自行輸入 Google 網址的過程。但從甜甜圈開始,該按鈕能夠呼出一個全局搜索程序——它能夠搜索機器上已經安裝的程序,聯繫人,短信息,郵件,甚至是互聯網等內容。該程序還提供了開放接口,使得第三方應用程序內部的數據也能夠被搜索。

除此之外, Android 電子市場也得以重新設計,變成了主色調爲綠色和白色的界面風格。新設計的界面還能更好的展示最受歡迎的免費和付費應用,這在 Android 應用呈爆發性增長的當時非常有用。新的相機應用能更好的和相冊程序結合在一起,快門延遲也得到了改善,雖然很多製造商仍習慣用自己的程序替換它。

Android 2.0/2.1

2009 年 11 月初,也就大約是 G1 發佈的一年之後, Android 2.0 緊接着 Android 1.6 發佈了。“大”恐怕是對其最好的形容詞:它代表了龐大的野心,巨大的承諾,運行在一家大運營商發售的一臺大手機上。這臺摩托羅拉 Droid 隨後成爲史上最好賣的獨佔手機之一。

爲什麼這個名爲“泡芙”( éclair )的版本如此重要?因爲它爲 Android 增加了重要的許多基礎功能——許多都是在 Android 1.0 上聞所未聞的,這些功能使得 Android 系統在外觀和結構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爲摩托羅拉 Droid 漂亮的銷售業績做出貢獻的不光是那塊在當時絕無僅有的 854×480 分辨率屏幕, Android 系統本身的進步也出了一份力。

  • 多賬戶支持:有史以來第一次,多個不同的 Google 賬戶能夠與同一臺 Android 設備綁定了。不同賬戶間的數據也能夠被相互獨立地訪問,比如郵件和聯繫人。此版本中, Exchange 服務器也得到了支持。和早先開放的所有新功能一樣,泡芙爲第三方開發者提供了工具,讓他們也能夠在賬戶同步系統中加入對第三方應用的支持。一個非常顯著的好處就是第三方工具能夠使用該接口自動獲取或爲你添加聯繫人,日曆等個人信息,而這一切都不需要你的額外操作——只要數據發生改變,同步就會自動進行。 Facebook  Android 版是最早使用該功能的軟件,它還曾被內置在摩托羅拉 Droid 裏一同出貨。
  • Google 地圖導航(中國大陸無法使用):此功能至今仍對整個市場造成深遠的影響(想想諾基亞剛剛推出的 Lumia 800 上的諾基亞地圖導航,這是兩年之後的致敬嗎?),這個功能通過使用 Google 自己的數據,爲用戶提供細緻到每個轉彎口的詳細導航信息,且能夠自動更新用戶位置——就像所有專業導航儀做的那樣。它還擁有鳥瞰/第三人稱視角的轉換以及語音播報功能,甚至能夠提供交通擁塞信息。此前,有導航需求的用戶通常不得不花費相當可觀的一筆錢購買專業的導航軟件,甚至每月繳納額外使用費,有些用戶還會購買更爲昂貴的專用導航設備,因此 Google 的這一舉動的確衝擊了市場。不過在早期的時候, Google 導航還存在諸如需要持續的互聯網連接等問題,這讓它的競爭者覺得似乎沒什麼好擔心的——但是隨着程序的更新,這些問題再也不存在了。
  • 快速聯繫人通訊欄:現在聯繫人頭像不僅能夠反映聯繫人的 Gtalk 在線狀態,用戶如果點擊它還能夠呼出一個工具條,讓用戶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途徑與該聯繫人進行溝通,比如郵件、短信或者 Gtalk 。無論在哪個程序中,只要出現了聯繫人頭像,你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呼出該工具條。這個工具條也允許第三方開發者增加按鈕,比如 Twitter 就在這個工具欄上增加了自己的按鈕。
  • 軟鍵盤改進:雖然 Droid 也配備了側滑全鍵盤,不過 Google 仍對內置屏幕鍵盤進行了改進,在泡芙中它提供了對多點觸控的支持,能夠對用戶的快速點擊做出更敏捷的反應。但多點觸控並未在系統的其他方面得到展現,泡芙中的瀏覽器和地圖程序仍不支持雙指縮放。
  • 瀏覽器改進: Google 在此版本中增加了對 HTML5 的支持,包括對其視頻標籤的支持。此外, Android 瀏覽器終於有了一個像樣的地址欄——同時也允許用戶輸入關鍵字進行 Google 搜索。作爲對雙指縮放缺失的一種補償, Google 爲瀏覽器加入了雙擊縮放,至今仍在 Android 系統上廣爲沿用,也爲用戶單手操作提供了不少便利。

2. 1 上的更新: Google 繼續做了更多的系統界面優化,還在 2.1 版本中修復了一些 bug 並增加了屈指可數的幾個新 API 。不過 Google 並未給予 Android 2.1 新的代號,因此它只能和 Android 2.0 共同分享“泡芙”這個代號。但 2.1 仍爲我們帶來了一些無法忽視的新功能。

  • 動態壁紙: Google 工程師們的古怪念頭之一,但理念相當簡單:他們想讓你的壁紙動起來,甚至可以與你有些小小的互動。 Google 通過自己的地圖軟件展示了動態壁紙可以做什麼:讓你看看手機壁紙就能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顯然動態壁紙無愧於電池殺手的稱號,但它的確是一種非凡的創意。
  • 語音輸入: Google 早在甜甜圈中就爲開發者框架加入了語音識別功能,但在 2.1 版本中它可以做得更多:現在用戶可以在任何文本框中使用語音輸入。爲了展示它的能耐, Google 從默認的 Android 鍵盤上拿掉了“逗號”按鈕,用一個代表語音輸入的小麥克風來取代它。只需要簡單的點擊,然後說話,文字輸入框中就會出現你想要的內容。哦,值得一提的是,蘋果爲 iOS5 添加了類似的功能,不過那已經是 2011 年的事情了。
  • 新的鎖屏界面:新的鎖屏界面允許滑動解鎖,還可以快速切換手機的靜音狀態。此前鎖屏界面非常簡陋,且原生只能通過菜單鍵解鎖。 2.1 中鎖屏界面相較 2.0 也做了一些些微的改進,字體變得更加現代化,而解鎖和靜音操作的滑動路徑也從曲線改爲了直線。

雖然 Android 2.1 稱不上一個大的飛躍—— Google 甚至吝嗇到沒有賦予它新的代號,但它仍是 Android 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因爲從這個版本開始起, Google 開始和硬件製造商合作,以提供毫無任何修改的,“純淨”的 Android 體驗。在 Google 和 HTC 的共同努力下, Nexus One 橫空出世了。它體內裝載有高通生產的首批 Snapdragon 1GHz 處理器,以及一塊 WVGA 分辨率的 AMOLED 屏幕。這在當時來說大大超前了其他任何手機,也是 Android 家族中一顆耀眼的新星。

實際上, Google 在和摩托羅拉一起製造 Droid 的時候就已經在探索製造“純淨” Android 手機的可行性。得益於他們緊密的合作, Droid 領先於很多其他手機獲得了泡芙版本的系統,雖然它並不足夠“純淨”——摩托羅拉還是對系統做了一些小改動。此外,在此之前 Google 並沒有自行銷售過 Droid 或其他任何 Android 手機,但 Nexus One 終結了這個歷史。

Android 2.2

2010 年過到一半的時候,代號爲“凍酸奶”( Froyo )的 Android 2.2 終於正式推出,而 Nexus 系列的手機最先收到了該版本的更新。 Google 又爲它加入了什麼新鮮的功能?說起來那可真是不少:凍酸奶有了全新的主屏幕,而它不僅將屏幕數量從 3 屏拓展爲 5 屏,原本底部的應用程序菜單按鈕也被三個精心修飾的半透明快捷方式替代了,這三個快捷方式允許用戶直接訪問電話程序、瀏覽器和應用程序菜單。雖然 HTC 等第三方定製界面此前早已實現了類似功能,但 Google 終於在這裏迎頭趕上。

凍酸奶也提供了完全重新設計的相冊程序,加入了華麗的 3D 效果。當用戶傾斜手機的時候,相冊界面也會相應傾斜。不過這並不能代表 Android 的整體設計方向。事實上, Google 將相冊的開發工作委派給了第三方開發者。

凍酸奶爲用戶帶來的移動熱點功能惹惱了不少運營商——他們不是徹底禁用這個功能,就是對用戶額外收費。此外,凍酸奶中的 Gmail 程序獲得了更好的複製/粘貼功能,使得 Android 系統的另一的短板得到修補。同時,爲了滿足那些不喜歡圖案密碼的用戶, Google 爲凍酸奶加入了 PIN 碼鎖屏和傳統的自定義密碼鎖屏。在該版本中對於 Exchange 系統的進一步支持也意味着 Google 開始關注企業用戶,雖然此前黑莓一直在這塊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Android 2.3

Nexus One 發售後僅半年, Google 便決定再給 Nexus 家族添加一名成員。這次 Google 選擇了三星作爲合作伙伴,並製造出了 Nexus S 。實際上,此前三星自己的 Galaxy S 系列 Android 手機也非常成功。雖然作爲 Nexus One 的替代者它並沒有太多實質性能上的升級,但兩臺手機的外觀上卻有了很大的不同: Nexus S 正面使用了一塊有弧度的屏幕,背面則是一片光滑的黑色後蓋。除此外,軌跡球的消失對 Google 和 Andy Rubin 來說都意義重大:一方面,這意味着用戶界面將徹底依賴觸控操作,而 Andy Rubin 從 Danger 系列產品繼承到 Android 設備上的一大特點也將徹底消失。

這個代號爲“薑餅”( Gingerbread )的版本從很多方面來說只不過是一些微小更新的集合——但這些更新足夠多,以至於使得整個系統有了巨大的進步。比如說,時鐘和電子市場桌面小部件都有了全新的設計,狀態欄也被改爲了黑底白字。這些小改進使得整個系統界面更爲現代化也更爲清晰。但實際上, Google 可能只是爲了減少耗電並試圖防止 AMOLED 屏幕過快老化。

Google 試圖使用這個版本的 Android 系統來確立其在移動設備領域的地位,因此薑餅中也包含了不少其他更新:

  • 更便利的複製/粘貼控制方式: Android 系統的剪貼功能便利程度被 2009 年中期發佈的 iOS 3.0 遠遠甩下,原因在於該版本的 iOS 系統中提供了一個便利的放大鏡選擇工具,讓精確度低下的手指能夠更舒適地移動光標。在薑餅之前,原生 Android 僅能對文本框進行全文複製操作,十分差強人意。而在薑餅當中,系統能夠提供一個光標柄,讓用戶能夠更容易地高亮選擇想要的文字內容。又一次地, Google 向 Android 設備硬件生產廠商進行了學習:HTC 在早先的幾個 Android 版本中已經定製了類似的功能。
  • 又一次的屏幕鍵盤改進:這一次鍵盤的外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個時候的鍵盤外觀和整體設計已經和紙杯蛋糕有了很大不同。此外多點觸控的應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用戶可以同時按下多個按鍵來輸入額外的符號。
  • 更好的電源和應用程序管理系統: Android 常被指責過於放任後臺程序自由運作,以至於電池總是很快陣亡。當用戶運行的程序並沒有很好的考慮到後臺運行時該問題尤其嚴重。薑餅內置了一個圖形化電源管理程序以幫助用戶找出哪個程序纔是耗電大戶,不過是否卸載該程序或減少使用頻率仍交由用戶自行決定。
  • 支持前置攝像頭:雖然直到 2010 年中期 Google Talk 纔開始支持視頻通話,不過早在薑餅中 Google 就已經爲此打好了基礎。從薑餅開始, Android 已能夠支持同一個設備上的多個攝像頭。用戶最初僅是常常使用 Nexus S 的前置攝像頭來進行自拍,但做出這個改進的 Google 的確十分有遠見。

餘下的一些新功能對開發者來說意義重大但和最終用戶還沒什麼太大關係,比如說新增對於 NFC 近場通訊的支持。雖然 NFC 天線也早已被安裝在 Nexus S 的特製電池蓋上,不過對於用戶來說使用起來還沒有 QR 碼方便。隨後 Google 在 Sprint 版本的 Nexus S 上啓用了 Google Wallet ,一種先進的支付工具。那個時期很多公司都在 NFC 和移動支付技術上下了功夫,但沒有誰的賭注比 Google 下在薑餅系統上的更大。

Google 這次把薑餅作爲在移動遊戲市場高歌猛進的序曲,此前 iOS 幾乎就是移動遊戲的代名詞,相比之下 Android 則落後太多。薑餅爲開發者提供了直接訪問系統底層,與音頻、圖像、控制和存儲設備直接交互的能力,通過編寫原生代碼,開發者能夠充分利用硬件性能爲這個平臺帶來速度更快,效果更好的 3D 遊戲。

Android 3.x

如果要對這個版本的 Android 系統做一個概述的話,只能說“蜂巢”( Honeycomb )是 Google 在建設 Android 帝國時一棟風格古怪的建築。實際上,蜂巢並不是爲智能手機制造的。 Google 重新回到老相識摩托羅拉那裏,合力製造出了 Xoom ,一臺流淌着純淨 Android 3.0 原生系統血液的平板設備。歷史顯示隨後推出的數款蜂巢設備並未給 Google 吸引平板電腦用戶增添太多魅力,不過它已經向世人們展示了 Android 4.0 的雛形:

主色調從綠色變成藍色:綠色一直是 Android 的主色調, Android 徽標是綠色的, Google 的官方 Android 網站也是白綠相映。不過在蜂巢當中,電池指示器和信號指示器都使用了一種明亮的淡藍色,這種藍色也貫穿了整個系統界面的設計風格,可以在時鐘桌面小部件等細微之處覓得它的蹤跡。

重新設計的主屏幕和小部件管理器:相比此前用戶只能從一個不能顯示部件實際模樣的列表中選擇小部件,蜂巢系統爲用戶提供了每個小部件的預覽。用戶還能很方便的通過一個概覽界面將小部件添加到 5 個主屏幕中的任何一個去。這個新的小部件管理器還能在小部件的下方展示該部件將會佔用的屏幕空間,如此一來用戶就不會在選中小部件之後才發現屏幕空間不夠。

就像我們剛纔提到的一樣,蜂巢也昭示了 Android 系統用戶交互界面的整體趨勢:

  • 部分實體按鍵消失:此前伴隨 Android 設備度過無數個日夜的“返回”,“首頁”和“搜索”硬件按鈕徹底蒸發——從系統界面的角度上來說,蜂巢現在使用一個虛擬的任務欄來顯示這三個按鍵,這使得系統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顯示、隱藏甚至改變它們的顯示位置。而對於設備製造商來說,再也沒有必要考慮如何將這些惱人的小部件嵌進越來越窄的設備邊框當中了。
  • 改進的多任務系統:顯然 Google 僱來的前 webOS 首席設計師 Matias Duarte 帶來了一陣 playbook 風,蜂巢用戶如果使用專門的虛擬按鈕激活多任務管理器,會發現它一如既往的提供了所有最近運行過的程序,不過現在它還能夠提供每個程序的運行界面縮略圖。此前的 Android 版本中你會看到的只是一顆顆沒有多大幫助的應用程序圖標,顯然沒有運行界面縮略圖來的有用。
  • 新的應用程序界面佈局:蜂巢引入了“動作欄”( action bar )的概念,它被永久固定在每個應用程序的頂部,允許開發者在上面添加常用的選項,上下文菜單等按鈕——類似於爲每個應用程序專門設計的狀態欄。此外,多列界面佈局也得到了支持,很顯然是專門爲平板設備加入的。

Android 3.1, Android 3.2 作爲主要維護更新和 Android 3.0 共同分享蜂巢這個代號,不過他們仍有幾個不錯的改進,比如 Android 3.1 加入了對大小可調整的屏幕小部件的支持。此前雖然有些第三方的啓動器已經支持了這種功能,不過 Android 3.1 將這個功能加入了系統底層並提供了對這個功能的正式支持。

Android 4.0

“冰激凌三明治”( Ice Cream Sandwich )毫無疑問是 Android 有史以來變化最大,更新最多的一個系統版本。它隨着 Galaxy Nexus 一同發佈,昭示着 Nexus 品牌的延續以及 Google 與三星之間的進一步合作。除了已經在蜂巢中有所展露的虛擬按鈕,主色調由綠變藍,更好的屏幕小部件支持,多任務管理器縮略圖以及“動作欄”,冰激凌三明治還用全新的 Roboto 字體替換了大家熟悉的 Droid 字體。 Google 宣稱這種字體能夠更好的發揮現代高分辨率屏幕的優勢。負責 Android 界面設計的 Matias Duarte 稱 Google “盡了一切努力來使得 Roboto 字體同時保有開放性和足夠的信息密度”, Roboto 也在多種分辨率下進行了測試,確保不會出現走樣。

Android 古老卻一直卓越超羣的通知系統也得以改進,冰激凌三明治中用戶可以通過滑動操作清除某個特定通知,而在舊版本中用戶只能選擇將通知全部清除或者點擊通知以查看詳情——這兩個選擇有時候都不是用戶想要做的。

Google 自紙杯蛋糕開始起,在每個版本的 Android 系統中都默默地對內置的屏幕鍵盤進行着改進,冰激凌三明治顯然也毫不例外。雖然相比薑餅,它的外觀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它的智能糾錯功能已經大大進步,並能夠提供和當前輸入環境關聯緊密的詞句建議。除此之外,冰激凌三明治的糾錯功能也已經整合到所有輸入框中,以便內聯檢查功能能夠發揮最大作用。這個糾錯功能不僅可以將疑似拼寫錯誤的地方用紅色下劃線標出,還能夠在點擊後彈出詞法修改建議——非常類似於 iOS 。有史以來第一次, Android 的文本編輯工具變得那麼便捷而實用,毫不遜色於市場上的任何其他設備。但這僅僅是一切開始:

  • 更多的主屏幕改進:現在文件夾不需要額外的創建操作,只需要將一個圖標拖拽到另外一個圖標上就可以輕鬆建立。主屏幕的快捷托盤( favorites tray )也得以改進,讓用戶能夠自定義放置在上面的應用程序。雖然這在第三方啓動器和 OEM 廠商生產的設備上早已實現,但在此版本之前原生系統的啓動器只能顯示不可編輯的電話和瀏覽器按鈕。
  • Android Beam : NFC 近場通訊技術終於在漫長的預熱之後開始發力,現在開發者只需要用幾行代碼就能讓自己的應用程序使用 NFC 技術在兩臺支持 Android Beam 的設備之間交換數據——這可比 Google Wallet 要有趣得多了。
  • 面部解鎖:除了像以往一樣支持 PIN 碼,圖案和傳統字符解鎖之外,冰激凌三明治還可以用前置攝像頭辨認自己的主人。這種解鎖方式的安全性有點乏善可陳——不懷好意者只要用一張機主的照片就能簡單將其破解。不過在安全性需求較低的情況也不失爲一種方便的選擇。
  • 全新的數據流量分析器:就像薑餅中引入的電量管理器一樣,這個程序能夠幫你捉出那個總在後臺偷跑流量的應用程序。除此之外它還能用柱狀圖表示整體的數據流量使用情況,並能在數據使用量達到預設值時提供額外通知。
  • 新的日曆和郵件客戶端: Gmail 和內置的 IMAP/POP 郵件客戶端現在都能夠支持“動作欄”了,日曆程序更是完全重新設計,以方便那些在同一個設備上使用多個賬戶的用戶。

Android ?

或許新的 Android 版本代號會是“豆豆軟糖”( Jellybean )? Google 還沒有解開謎底。不過設備生廠商們已經有的好忙了,他們正加緊步伐將旗下可以升級的設備升級到 Android 4.0 。明年六月的 Google I/O 上會是個謎底揭曉的好時機,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總結

回首 Android 的歷史,我感覺到的是一種風馳電掣的進化速度。俗話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Android 的未來充滿了變數,不確定性以及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