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微點,劉旭

藍色的六月    發表於2009年07月21日 15:35 閱讀(2) 評論(0) 分類: 故事 權限: 公開
瑞星原設計者、東方微點創始人劉旭的故事(摘錄)

他,曾以“計算機殺毒之父”笑傲IT風雲之巔,他曾親手締造了當今的“殺毒王國”,他曾開創了一個個被歷史銘記的時代……他的黯然消失悲壯而蒼涼。5年後,劉旭,這個曾耳熟又陌生的名字攜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點主動防禦軟件”捲土重來,再一次開創了計算機防病毒領域的“免疫時代”。



  鳥巢,飄出紅衣女孩稚嫩的《歌唱祖國》,整個大地爲之動容的時刻,劉旭,坐在北郊空蕩蕩的辦公室裏,凝望着外面璀璨的夜空,是女孩純淨的歌聲還是那溫暖的歌詞?竟讓這首聽過無數遍的《歌唱祖國》在這個時刻深深地擊打着這顆孤獨的心靈,淚水,悄悄的,靜無聲息地從眼角溢出,轉瞬間,從不輕彈的淚水潸然而下……

  這一天,2008年8月8日,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幕!此時,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數百臺計算機上安裝的列入國家“863”計劃項目,能夠有效防範未知病毒和新病毒的微點主動防禦軟件正在接受着“國際大考”,劉旭,頭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相連,和這歡樂的海洋相融,然而,這一天,對劉旭來講,整整遲到了三年。三年,多少個報效祖國的機會擦肩而過;三年,讓人類一次次地遭受着計算機病毒的重創卻無奈扼腕;三年,導致無數人因爲各種變異的計算機病毒的掠奪蒙受着重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熊貓燒香”的噩夢煙雲至今都無法從人們的記憶中散盡。

  然而,所有的這一切“病毒”給人類帶來的苦難都應該定格在2005年。因爲,這一年,一項震驚世界計算機防病毒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被一箇中國科學家率先發明,這一年的春天,在中國科技領域的權威媒體《科技日報》的頭版頭條,“我國科學家突破計算機反病毒技術”套紅的標題赫然醒目,隨即,在中國計算機領域被稱爲“中國殺毒軟件第一人”的劉旭親自在《光明日報》上撰文《主動防禦電腦病毒並非天方夜譚》,一“文”激起千層浪,誰能想到,兩年前那個給業界留下無限惋惜的“殺毒天才”再度現身時,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們熟悉的那個身影,還給茫然中的中國殺毒領域帶來了強勁的活力,更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膽摒棄防病毒領域傳統的被動“殺毒”觀念,從被動“殺毒”到“主動防禦”,這是一個多麼超前而富有天才般的創造,而這一願望的實現徹底顛覆了人類對計算機病毒“被動挨打”的局面,將使人類在與計算機病毒的規模作戰中進行主動出擊有效防禦,一個里程碑的時代被中國年輕的科學家所創造。

  爲了這一天,他每天面對的對手是“病毒”,每天面對的敵人是“病毒”,他的世界就是一個“病毒”的世界,他被稱爲中國計算機防病毒領域的“旗手”,堪稱中國防病毒軟件企業的一代“巨匠”,一統天下的氣概讓他遙遙領先於這個領域的同行。
-------------------------------------------------------------------------------------------------------
英雄落淚

  2003年的春天對中國計算機防病毒領域來說,整個空氣裏都瀰漫着淡淡的憂傷,無論是劉旭的戰友還是劉旭的對手,都爲劉旭的“突然轉身”惋惜不已,那個曾幾度激起業界千層浪的“劉旭”就這樣的消失了嗎,未來的中國殺毒領域誰還會創造故事,創造驚奇創造行業傳奇?殺毒市場沉寂得令人窒息,而劉旭從此連同他的聲音在中關村一起悄無聲息……

  劉旭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是就此沉淪的人,與“計算機病毒”殊死鬥爭是他一生爲之奮鬥的夢想,如同陳景潤窮極一生心血的“哥德巴赫猜想”,劉旭對未知病毒的探索與解決是他生命綻放異彩的源泉,就這樣,“微點主動防禦軟件”的震撼出爐,意味着計算機“免疫時代”的到來,這一次將不尋常的劉旭再一次推到了殺毒市場的風口浪尖上,當他依舊帶着中國科學家一身特有的“自信與霸氣”現身時,他哪裏想到,當他再次等待自己的不是掌聲與鮮花,而是一場屈辱和艱難的血雨腥風……

  新華社向全球播發的新聞通稿中莊嚴宣告,中國科學家發明的“主動防禦軟件”將徹底結束目前計算機滯後殺毒的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高攻防性能的“主動防禦”,從“防病毒卡”到“殺毒軟件”,今天,人類迎來了防病毒領域一個嶄新的時代——“免疫時代”的到來,它是中國青年科學家對世界計算機防病毒領域的傑出貢獻。

  短短的一個新聞稿在北京的計算機殺毒市場引起了強烈的八級地震,現有的殺毒市場格局?份額的劃分……這個巨大的市場意味着將徹底洗牌徹底佈局,劉旭當之無愧的病毒專家的身份與無可挑剔的“微點主動防禦”的技術底蘊,這一切,震顫着這個市場考問着一個個或高尚或卑瑣的心靈。

  於是,一場被利益集團有計劃有預謀編織的堪稱建國以來最大的“中國首例網絡病毒傳播案”的冤案竟無恥地扣在了劉旭的頭上,一個在中國計算機防病毒領域呼風喚雨的“殺毒驍將”竟成了“散毒”者?親密的戰友鋃鐺入獄,他的科研團隊面臨癱瘓,劉旭的腦海裏一片空白,這個滿腦子都是“殺毒,殺毒再殺毒”的科技精英,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成了被官商勾結後的“犧牲品”……

  接下來,是恐嚇的電話和短信,是陌生人的跟蹤和蹲守,幾次路過家門卻不敢回家,一箇中秋的晚上,劉旭看着萬家燈火中那溫馨的團聚,自己倍感淒涼與憂傷,這一夜,他換了5個地方四處躲藏,他不知道自己要躲到哪一天,這個在與計算機病毒抗爭的無數個歲月裏,寒冷的夜晚,疾病的侵襲,都沒有讓他低過頭流過淚,在這張被謊言與屈辱編織的黑網裏,劉旭卻哭了,面對着眼前冰冷的計算機屏幕,那折射的畫面中是淚流滿面的他,曾幾何時,當兇殘的病毒將痛苦和折磨都加在它的主人——電腦的使用者身上時,是劉旭憑藉着自己超羣的智慧將“受難者”解救出來,而今天,深陷“冤案”中的劉旭,卻感受到了巨大的孤獨和無助,誰能將自己從這屈辱的苦難中解救出來?

  面對世界爲之惶恐的殺傷力巨大的病毒侵襲時,他曾是那樣的沉着和冷靜,在國際計算機防病毒大會上,他睿智的見解博得了國際同行的欽佩,在那白皮膚、黑皮膚的專家團中,黃皮膚的劉旭是那樣的耀眼與矚目,他哪裏能料到,自己日後揣着實現的科學夢想竟過着居無定所、東躲西藏的生活,僅僅因爲自己的發明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

  國外同行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艱難中的劉旭,向這位在他們眼裏格外尊重和敬仰的反病毒專業的技術“奇才”拋出了誘人的橄欖枝,一億美金的代價“買斷”劉旭和他的“發明”,劉旭含着淚水拒絕了,少時的科學夢想,青年時的躊躇滿志,都是爲了當一名像陳景潤那樣的中國科學家,當他到國外考察,面對着國外優越的科研條件,他羨慕但無意留下,因爲,在血管裏流淌的那股熱血讓他牽掛着東方的那片熱土,於是,在日後給自己的公司起名時,他選取了“東方”兩個字,而踏實嚴謹低調的學術風格又取了“微點”兩個字,他堅信,不久的將來,“東方微點”將代表中國與趨勢、NAI、賽門鐵克這些國際巨頭在國際殺毒市場一決高低,今天,落難中的劉旭,舉債千萬,他需要錢,但他不希望擁有了錢而從此“心靈”落難,懷揣夢想的劉旭回絕了國外的盛情,此時,他在孤獨中回望,他知道自己的身後是強大的祖國,每每回憶起從國外考察踏上返回祖國的飛機落地時,那種心情和那種如咽在喉的感覺是那樣的讓自己難以平靜,他常常淚流滿面,他是一個人去戰鬥,但他代表的是這個13億人口的祖國,在這個富饒的國度裏,擁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計算機用戶,所以,劉旭自豪於生長在這片熱土上。

  劉旭開始了四處申訴的生活,這個享譽世界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跑到書店買回一大堆法律書籍,拿出了研究病毒的韌勁,開始研究厚厚的法律書,對自己的堅信與執着,他不相信,邪惡能夠永遠扼殺正義,每一個夜晚,他動筆寫上訪材料,每一個開頭,都是字落淚落……

  一封封申訴信帶着劉旭滿腔的悲憤通過媒體幾經輾轉被送到了中央高層,爲我國信息化安全做出重大貢獻的青年科學家的遭遇引起了高層領導的極大震驚和關注,一項作爲國家863重大科研項目的科技成果竟給劉旭帶來巨大的成功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不得不令人深思!

  劉旭身心疲憊地來到了女兒參加的花樣滑冰大賽的比賽場館,當經典的《天鵝湖》在整個場館響起時,他在角落裏看見了冰上翩翩的女兒,那潔白的精靈是那樣的純淨而優雅,女兒以北京市花樣滑冰錦標賽第一名的成績摘取冠軍,領獎臺上的女兒陶醉般的張望着,劉旭卻悄悄地退出了角落,身後彷彿傳來女兒悠揚而空靈的喊聲“爸爸,我們拉勾。”

  面對強大的計算機病毒,劉旭沒有過膽卻,他從1990年初開發出能成功防範DOS病毒的防病毒卡,到後來對CIH、梅麗莎、歡樂時光等惡性病毒的追殺,緊隨而至的“探險蠕蟲”、“7月殺手”、“YAI”等等病毒,被劉旭就地殲滅,成就了劉旭“病毒殺手”的美譽,而面對社會肌體滋生的“病毒”,劉旭不僅僅束手無策,而且成爲了最深重的受害者。

  “我們組織了專家對微點軟件進行檢測,檢測後我們認爲技術層面上是很好的,是個很了不起的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周仲義對微點主動防禦技術給予高度評價。“863計劃‘十一五’要總結出很多亮點,希望這個能夠作爲一個亮點被總結”。國家863計劃信息安全技術主題專家組組長、首席專家馮登國教授說。

  今年2月,“微點主動防禦”軟件終於拿到了正式上市的批准,劉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的幾百臺計算機全部安裝了唯一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微點主動防禦”軟件,保證了奧運會開閉幕式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運營,一種民族自豪感讓劉旭激動不已。

  曾經影響中關村的50人中,程序“五傑”給中國的軟件業帶來了不平凡的蹉跎歲月,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昔日的光芒,而“五傑”中僅存的劉旭依舊在這個領域綻放着生命的異彩。
---------------------------------------------------------------------------------------------------
     單個的漢字並無屬性,依法註冊和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名稱,也不應該有任何政治屬性。但是最近記者卻發現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今年8月以來,關於東方微點總經理劉旭自主創新遭封殺的報道引起社會關注。9月5日,記者想從網上了解一下劉旭事件的最新動態,在百度上搜索“東方微點”四個字,沒想到顯示結果竟然爲“您輸入的關鍵詞可能涉及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再沒有其他搜索結果。“東方微點”竟被搜索公司屏蔽。

     簡單的四個字,一個公司名稱,怎麼會涉及到法律問題,而且是“不符合法律法規”呢?記者輸入“東方微點”的全稱——東方微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結果仍然一樣。記者正納悶,假設“東方微點”真的如搜索結果,那麼所有真正違法、犯法的人或公司的名字和名稱,是不是都會有同樣或更嚴重的結果?記者輸入“林彪”、“四人幫”、“廈門遠華”、“成克傑”等詞條,關於他們的新聞躍然頁面。

     採訪劉旭創新成果遭封殺事件,咄咄怪事何止這一件!

    一方面網監部門承認是“重大創新”,另一方面卻“指明”兩條“出路”。據《人民法院報》報道,2005年10月22日,在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網監處認爲“東方微點公司在世界首創主動防禦病毒軟件,打破了對於計算機病毒全世界只能被動防禦的局面”。但事實上,微點主動防禦軟件問世一年來,始終未能上市。2006年9月1日,《人民法院報》驚曝,網監處領導給劉旭“指明”了兩條路,“一是把公司賣給有實力、有背景的公司,二是不要在北京設立公司,搬回原籍福建”。

    一方面劉旭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請備案,另一方面是網監部門至今未給備案證明。2005 年6月16日,北京市網監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凡是從事計算機病毒防治產品生產、研發、儲存病毒等與計算機病毒有關的單位或個人於6月24日16∶30前到該部門辦理審批、備案手續。當月21日,劉旭按照要求向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進行備案申請。但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一年多,微點公司的備案仍舊沒有獲准。本刊記者就此事向北京市公安局發送了採訪函件,詢問“準備何時給微點公司產品備案”,對方給出的答覆是:“關於東方微點的事情網監處不接受採訪,因爲案子已經移交到檢察院和法院,和公安局沒有關係了。”

    一方面網監處以“未採取安全防範措施”爲由對東方微點進行調查,另一方面將微點機器送到對手公司。2005 年7月5日,網監處工作人員來到微點公司,對劉旭創辦的防病毒公司進行“資質”調查。劉旭告訴記者,“來的人不是產品管理科的,而是案件科的幹警。從調查形式看,這些調查不像資質調查,卻像刑事偵查”。之後,資質調查變成了“未採取安全防範措施”的案件調查。當劉旭向辦案人員諮詢如何整改時,得到答覆竟是 “我們不懂技術,你們看着辦”。
     “網監處未出具任何合法手續,存有微點主動防禦軟件設計方案和源程序等核心機密的計算機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送到了競爭對手——瑞星軟件公司那裏”,來自《人民法院報》的報道如是說。

    一方面是國家有關部門正式聘任的863專家,另一方面網監部門予以強行“解聘”。劉旭從1988年開始進行防病毒研究,2002年11月被國家863計劃反計算機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聘爲特聘專家。他也是國內防病毒企業裏惟一的一個國家 863反病毒專家。2005年6月27日,北京市網監處通知劉旭,他被國家863計劃反計算機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解聘了,理由是劉旭已經不是瑞星公司總經理了。只是一個簡單的口頭通知,更沒有給劉旭解聘書。

    一方面是以“傳播四種病毒”爲主要理由拘捕田亞葵,另一方面是四種老病毒不具主動傳播性。2005 年8月30日,微點公司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的副總經理田亞葵被刑事拘留。北京市公安局的《起訴意見書》中稱,田亞葵運行或激活四種計算機病毒,致使與其使用同一路由器連接互聯網的用戶被感染病毒,造成經濟損失18萬元。而據《人民法院報》、《檢察日報》等報道,起訴意見書中所說的四種計算機病毒,根本不可能主動傳播。另據《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報道,起訴書中所說的受到病毒攻擊並受到經濟損失的兩家公司,一家表示“沒有人可以接受採訪、回答相關問題”,另一家的回答是“沒有聽說遇到過病毒攻擊,未聽說有經濟損失”。

    一方面是微點公司按規定向有關部門提出檢測要求,另一方面是網監部門阻止檢測。按照公安部的規定,防病毒軟件產品上市前需提交產品檢測結果報告和公安機關頒發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研究的備案證明。微點公司按要求向國家病毒防治產品檢測中心提出檢測要求。而據《人民法院報》報道,國家病毒防治產品檢測中心主任張健稱,網監處曾給他發公函,內容是:東方微點公司有正在辦理的案件,其產品檢測先緩一緩。

    一方面是微點公司副總田亞葵被釋放,另一方面是電視臺驚曝假新聞。2006年7 月28日,田亞葵在被關押了近11個月後,終於被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取保候審。而在8月11日中午12點,北京電視臺(BTV3)“法制進行時”欄目報道 “一家公司近日在互聯網上‘下毒’!”北京臺的消息中說,“不久前一家殺毒軟件公司,爲了自己的生意竟然在互聯網上傳播病毒。公司副總田亞葵被捕”。
     劉旭告訴記者,微點公司看到此消息後,與電視臺進行了交涉。北京臺“法制進行時”欄目負責人稱,這條新聞是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提供給他們的。

    一方面是媒體高度關注劉旭創新受阻事件,另一方面是多家網站接到據稱是“網監處”的電話。《人民法院報》、《檢察日報》、《中華工商時報》、《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劉旭事件,引起廣泛關注。但奇怪的是,多家網站在轉載了媒體報道後,又將其撤了下來,原因是接到了“網監處“的電話。
     在9月5日記者發現的百度搜索怪事發生後,希望向百度公司詢問,但百度相關部門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第二天,記者再次用百度搜索“東方微點”等關鍵字時,之前的情形沒有再次出現。微點公司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與百度進行了交涉,百度給出的解釋是,“接到了有關部門的電話”。但這位百度工作人員堅決不肯說出 “有關部門”是誰,並稱百度也是受害者。

    一方面是劉旭要求開聽證會,另一方面是聽證會遲遲沒有結果。2005年9月8日,劉旭對網監處通知的“對微點公司採取六個月之內計算機不能接入互聯網和開機”的處罰意見提出異議,要求舉行聽證會。
     在9月21日的聽證會上,劉旭當場質疑,“一、被扣押的機器沒有做任何封裝,任何人想做手腳都是有可能的;二、爲什麼把從我公司扣押的機器直接拉到別的防病毒軟件公司去?那裏面有我的源程序!”

     時至今日,聽證會過去一年有餘,沒有任何結果。一項重大創新成果,爲何會有如此曲折離奇的遭遇?
-------------------------------------------------------------------------------------
天極網9月22日消息 (記者 遲百) 天極網ChinaByte曾深度報道的殺毒專家劉旭創新面臨慘境一事今日有了最新進展。  今天出版的《新京報》刊登了《瑞星訴東方微點侵犯商業祕密》、《京華時報》刊登了《瑞星向前高管索賠231萬》等報道。針對瑞星起訴的報道,東方微點公司、劉旭、田亞葵向天極網ChinaByte發來了最新聲明。
  聲明全文如下:
  究竟誰侵犯誰的商業祕密?
  2006年9月22日,《新京報》刊登了《瑞星訴東方微點侵犯商業祕密》、《京華時報》刊登了《瑞星向前高管索賠231萬》等報道,就此東方微點公司、劉旭、田亞葵發表聲明。
  報道中瑞星公司稱,“通過北京網絡行業協會電子數據司法鑑定中心的《說明》及《司法鑑定結論》可以得知,在中國大陸地區,僅有瑞星公司與SOPHOS網站有病毒文件交換關係”。北京網絡行業協會電子數據司法鑑定中心憑什麼認定只有瑞星公司和SOPHOS公司交換病毒?事實上,東方微點公司和SOPHOS公司也進行病毒交換。
  報道中瑞星公司稱,“在北京東方微點公司進行‘微點主動防禦軟件’測試的移動硬盤中,使用了田亞葵提供的病毒樣本,該樣本與瑞星公司2002年10月之前與SOPHOS網站進行交換的樣本完全一致”。瑞星公司如何獲得東方微點公司移動硬盤和病毒樣本,究竟是誰竊取誰的“商業祕密”?
  報道中瑞星公司稱,“東方微點研製的‘微點主動防禦軟件’正是根據‘SOPHOS病毒’開發的”。“微點主動防禦軟件”僅專利就申請了六項,這些專利申請文檔闡明瞭主動防禦病毒的原理、方法。權威機構經過系列攻防測試,認爲“由北京東方微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微點主動防禦軟件’,對識別和防禦未知病毒具有較好的效果,開創了主動防禦病毒的新思路,是反病毒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和創新。微點主動防禦軟件的研製成功,對提升我國信息安全的防護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根據“SOPHOS病毒”難道就能開發出“微點主動防禦軟件”?瑞星公司作爲國內知名的反病毒公司,究竟是無知還是演一場鬧劇?既然瑞星公司也有“SOPHOS病毒”,爲什麼瑞星公司沒能研製出主動防禦軟件?
  報道中瑞星公司稱,“田亞葵到該公司任副總經理,主管研發工作”。田亞葵根本就不懂得反病毒技術,瑞星公司非常清楚這一事實,東方微點公司能讓田亞葵負責研發部嗎?這顯然是在造謠。
  現任瑞星公司董事長王莘在2004年成立了與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業務相同的北京瑞星國際軟件有限公司,現在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還有屬於該公司的研發人員嗎?所謂瑞星公司的研發人員究竟是屬於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還是屬於北京瑞星國際軟件有限公司?究竟是誰侵犯了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權益、知識產權、商業祕密?
  作爲持有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31.92%股權的第二大股東劉旭,保留對王莘等人侵犯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權益、知識產權、商業祕密等行爲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對於瑞星公司損害東方微點公司、劉旭、田亞葵聲譽,我們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特此聲明。
  北京東方微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股東 劉旭
  北京東方微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田亞葵
  二○○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人民法院報》:“我們都支持劉旭”
本刊上期發表了《誰在製造困局?》的文章後,編輯的手機就響個不停,許多讀者發來短信,聲援劉旭,表達看法。
  手機尾號是6456的讀者說:“我是個農民,看過有關劉旭的報道,很感動。中國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現在都到了什麼年代了,再這樣下去,中國怎麼發展?希望你們對這樣的事多報道。”
  手機尾號是2831、2031的讀者與劉旭有共同的遭遇,感同身受,他們不禁感嘆:中國知識分子幹事業爲什麼這樣難?
  江西省定南縣人民法院法官劉宇峯發來短信說,請向劉旭先生問好。文章寫得太好了,提升了報紙的品位。
  手機尾號是9877的讀者更關心事情的進展和劉旭的近況。他說,他們那兒有很多本刊的讀者,他們都很想知道國家有關部門是怎樣處理這件事情的,希望本刊繼續關注。
  人民網、博客網、北青網、天涯社區、中國討論區,以及天極網、中國網論法律站點、中國教程網、硅谷動力、SICTO、TECHWEB等IT網站,都轉載了本文。網友的反應更是激烈:
  “一位有技術的專家創業都有這般的不容易,其他的創業者的艱辛就更不要說了。中國的某個執政部門就是有這麼‘能耐’,讓這種事情發生在中國,而且是在中國的首都北京,真是慘不忍睹啊!”
  “中國還在鼓勵自主創新,都不知道鼓勵的人跑那裏去了?怎麼鼓勵的?這麼大的技術創新不是來保護、關心,而是進行扼殺。”
  一位剛剛下載了微點主動防禦軟件測試版的網友寫道:“很好的用戶界面!劉旭,好樣的!MicroPoint,好樣的!希望大家都能去東方微點下載測試版試用,希望越來越多的網友支持,好東西我們一定支持!”
  網友們認爲,今年年初的全國科技大會明確提出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並相繼發佈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及其60條配套政策。中國的科技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此時,劉旭事件的出現,迫使我們從更深層次思考:任何創新都會打破原有的競爭格局,都會影響競爭對手的切身利益,這就決定了它不會一路坦途。鼓勵創新之後,我們還要思考如何好好地保護創新。如果不能好好地保護創新,鼓勵創新就失去了意義。而如何從法律層面對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予以保護,免遭外來非正常因素干擾,是今後完善自主創新環境的重點。
  另據記者瞭解,由於我國科研活動遠離經濟與社會實際以及立項和評估中的問題,出現了大量的科技泡沫,導致我國在國際科技總體實力競爭中長期處於弱勢。
  至今,“劉旭事件”還沒有政府相關部門的消息。我們會緊密跟蹤事件的進展,相信,“劉旭事件”最終會水落石出。相信,中國的“劉旭”會越來越多,“劉旭事件”會越來越少。
-----------------------------------------------------------------------------------------------------------------------------
著名反病毒專家劉旭怎麼也沒想到, 他歷時幾年研製成功的實現世界反病毒技術重大突破的主動防禦軟件,在提倡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建立創新型國家的今天,竟然遭到種種阻撓。一年多來,產品一直無法上市,面臨夭折的絕境,他個人以及一起做事業的人更是備受摧殘。


  相關文章:請給自主創新一條活路
     自主創新成就突破
  劉旭是中國IT業響噹噹的人物!他原是中國科學院數學所高級工程師。1993年,受北京瑞星電腦科技開發公司老闆的盛情邀請,他下海了, 任瑞星公司的總工程師,後兼總經理。由其開發成功的反病毒卡開創了計算機殺毒產品的先河, 而後的瑞星殺毒軟件不但榮獲國家科技成果獎,還以單機產品佔據國內市場60%左右的份額,一舉把名不見經傳的瑞星公司,推到了國內殺毒軟件市場霸主的地位。爲此,他被譽爲中關村軟件"五傑" 之一、"中國殺毒軟件市場旗手" 並被國家八六三計劃反計算機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聘爲特聘專家。企業界獲此殊榮的,僅他一人而已。
  2003年,劉旭離開了瑞星。短暫的調整之後,他成立了東方微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把目標瞄準主動防禦病毒產品。
  談起研發初衷, 劉旭說:“傳統的計算機防病毒軟件是在病毒發生後,分析提取這些病毒的數據, 作爲新病毒特徵進行防禦,用戶必須定期升級殺毒軟件,才能實現防病毒的目的聯網病毒傳播速度快、範圍大、 危害強的當今,這種滯後的、事後的防禦是過期藥,只能起亡羊補牢的作用, 不能適應信息發展的需要。”
  正因爲如此,研發主動、防範病毒的技術勢在必行,也成爲了全球各大反病毒軟件廠商的競爭重點,但由於技術難度大,世界上尚無此類產品。
  經過幾年的艱苦攻關,2005年初劉旭和他的團隊終於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研發了,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從根本上防止計算機病毒的軟件產品----微點主動防禦軟件, 申請了6項國家專利,這種軟件能根據病毒實施的侵害行爲對其進行主動識別和捕捉,有效預防未知病毒的出現,從而避免計算機被病品感染。
  2005年7月中旬, 科技部火炬中心組織計算機專家對該軟件進行了考察,出具考察意見:“該軟件採用行爲識別和特徵識別技術,實現了對計算機病毒惡意攻擊行爲的主動防禦,較好地解決了現有產品或系統以被動防禦爲主、識別未知攻擊行爲能力弱的缺陷,在技術上有較大創新。”
  專家們認爲,該軟件是防計算機病毒的一場偉大革命,是對過去殺毒軟件的顛覆。
  此後, 新華社、科技日報、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發佈了報道:“我國科學家突破計算機反病毒技術,微點主動防禦計算機病毒技術世界首創。”
  在科技日報、某部隊全面安裝使用後, 微點主動防禦軟件發揮了很好的安全防護作用。科技日報的一個工作人員興奮地告訴記者:“好用得不得了, 我們的網管都快失業了。”

  產品上市遭遇阻撓
  按照公安部的規定,防病毒軟件產品需要有銷售許可證才能進入市場,而申領銷售許可證應當提交產品檢測結果報告和公安機關頒發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研究的備案證明。
  2005年6月21日,劉旭向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處(以下簡稱網監處)提出了備案申請,已有15年研發反病毒軟件經歷的劉旭知道,這只是個告知程序,而非審批程序,基本上都是第二天就完成了。沒料到的是,厄運恰恰從此開始。
  網監處不僅不予備案,反而以“反病毒公司資質調查”、“未採取安全技術防範措施”爲由, 開始了對東方微點公司的調查, 包括劉旭在內的公司管理、研發人員被多次傳喚,存有微點主動防禦軟件方案設計、源程序等核心機密的數十臺計算機被扣押。
  “從調查形式看,這些調查不像資質調查,卻像刑事偵查,來的人不是產品管理科的,而是案件科的幹警,詢問從未涉及研發人員知識結構、技術背景、專利許可等有關反病毒資質問題,卻問公司是否偷稅漏稅,是否盜取其他反病毒公司的病毒樣本。” 劉旭說。


(上圖:面臨困境的劉旭,一臉憔悴。)

  “更爲惡劣的是,在未出具任何合法手續的情況下,電腦竟被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送到了競爭對手,瑞星軟件公司那裏,網監處還給國家病毒防治產品檢測中心發公函,要求其對微點產品不予檢測“ 劉旭氣憤地說。
  記者與國家病毒防治產品檢測中心主任張健取得聯繫,張健承認網監處確實給其發過公函,內容是,東方微點公司有正在辦理的案件,其產品檢測先緩一緩。
  這一緩, 就是近一年。 劉旭說:“與此同時, 網監處領導還給我指明兩條路:‘一是把公司賣給有實力,有背景的公司;二是不要在北京設立公司,搬回福建(原籍)。”
  令他們更加不可思議的事還在後邊,去年8月30日凌晨,網監處拘留了公司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的副總經理田亞葵。理由是“涉嫌侵犯商業祕密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有無幕後黑手
  這麼好的自主創新產品,命運爲何如此多舛?劉旭分析說:“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一重大科研成果對過去的殺毒軟件產品來說,是顛覆性的“重創”, 將會改變殺毒軟件市場的格局。我不怕否定自己過去的產品,但一些殺毒軟件公司卻怕我的新產品上市,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商業利益。他們與主管部門勾結起來,採取封殺我們的軟件、打擊我們的公司的方式, 阻礙科技創新和進步。”
  劉旭所說是否屬實?記者經過艱難聯繫,試圖採訪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領導。被告知,採訪必須與宣傳部門聯繫。8月29日上午10 時,記者把採訪提綱發到宣傳處。8月30日,記者電話催問,被告知“耐心等待,到時候會通知你” 但截至31日報紙付印,記者也沒收到任何迴音。
  從北京市公安局的《起訴意見書》可知, 田亞葵案是這樣定性的:田於2004 年12 月21日19時許,在使用筆記本電腦與互聯網連接的過程中,運行或激活“W32.SPYBOT.WORM”、“W32.SOBIG.E@MM"、“download.trojan”、“downloader.trojan”四種計算機病毒,致使與其使用同一路由器連接互聯網的用戶被感染上述病毒.造成經濟損失18 萬元, 田又於2005年5月盜用瑞星公司的用戶名、密碼和密鑰,從英國sophos公司網站獲取3萬餘個病毒樣本,價值293萬元。
  據劉旭介紹,這4 種計算機病毒,根本不可能主動傳播。而運行木馬病毒,受害人只能是自己。商業祕密是不爲公衆所知悉,能爲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病毒樣本根本不是商業祕密, 全球有50多個國家與sophos 公司交換病毒,我們也與之交換。由研發部負責日常維護, 田亞葵根本不管這事。
  “退一步說,即使我犯罪成立,與公司什麼關係呢?憑什麼不給公司的產品備案。” 田亞葵質疑。
  而據北京媒體報道,網監處2005年10月22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東方微點公司在世界首創主動防禦病毒軟件,打破了對於計算機病毒全世界只能被動防禦的局面。但爲研製這個軟件, 其在未採取物理隔絕等安全技術措施的情況下,違規在互聯網上下載、運行5000多種病毒,導致病毒傳播到互聯網上, 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造成嚴重危害。警方對該公司副總經理田亞葵執行逮捕。這是全國首例涉嫌故意傳播網絡病毒案。”
  這就令人不解了: 針對同一個案子,新聞發佈會通報的內容怎麼和起訴書指控的內容不一樣。
  記者請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和信息安全方面的專家馬民虎釋疑。馬教授說,防病毒產品的備案只是登記一下,不需要嚴格審覈。就警方指控的兩項犯罪來說,侵犯商業祕密罪與反病毒產品無關。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如果是其起訴書指控的運行或激活那4種病毒情況, 也與產品無關。應由田個人承擔責任,如果是其新聞發佈會通報的未採取措施測試病毒情況,那麼,直接責任人應該對這一不當行爲負責。也與產品無關,因此,只要這個產品經檢測確實能有效地防禦病毒, 就應該給其備案、 銷售許可證, 讓它上市。 警方把產品本身與研發過程的不當行爲混淆了。
  拷問原始創新機制
  當初,爲了研發這個軟件,劉旭自籌資金1000萬元。軟件研發成功後,卻遲遲不能上市。 一年來, 東方微點公司爲此遭受了800多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在東方微點公司,記者看到,偌大的辦公區域顯得空蕩蕩的, 爲了節省開支,大多數照明設備都沒開啓。公司副總郝建民對記者說:“若按計劃發展,公司現在應該有200多人,但現在公司還是初創時的40 多人。這些人,可以說都是中國軟件業重量級的精英, 他們去任何公司所得的報酬都不會低於微點。雖然如此,雖然公司一年來歷經磨難,但他們始終不離不棄,因爲他們相信公司。”
  “我把親戚朋友那裏能借的錢都借來了,把房子抵押在銀行獲得貸款160萬元,我要保住我的研發團隊,保住我的產品,但我的錢只能撐一兩個月了。”面對記者的採訪,劉旭憂心忡忡。
  雖然有外國公司提出購買該軟件,其出的高價“我們這一輩子都吃不完、花不完”。但劉旭堅持不肯將自己的成果賣給國外廠商。他認爲,這是中國人自己難得的原始創新。
  於是,這個研發軟件的專家,只好一面向親友籌藉資金維持公司運營; 一面四處奔波,到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尋求支持和幫助。哪還有精力搞研發?
  而對於田亞葵來說,在被關押了近11 個月後,今年7月28 日,終於被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批准取保候審。他做夢都沒想到。此生還會有在看守所度過的經歷,不知他是如何熬過來的。
  不過,出乎記者意料的是,記者見到的田亞葵,並沒有剛從牢獄出來的委靡,倒是精神矍鑠、笑容滿面。他說:“我做沒做什麼事,犯沒犯罪,我自己太清楚了。我相信法律,所以我很坦然,還是劉總承受的壓力更大,剛從看守所出來時,第一眼看到劉總,我嚇了一大跳。劉總比我進去時憔悴、蒼老多了。”
  劉旭以及東方微點公司的遭遇,得到了許多專家的關注和同情。 原八六三信息安全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專家組成員、國信辦電子政務信息安全體系研究專家組副組長陳拂曉,專門致函有關部門領導:“面對關係到國家重大利益的科技成果瀕臨夭折,有着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英才有可能遭到不測,我無法保持沉默。這個事件,是對我國保護原始創新機制的一次拷問。”
  “誰來爲這耽誤的一年時間負責,誰來保護原始創新?”陳拂曉痛心地說。
  據悉,全國工商聯在獲知劉旭以及東方微點公司的遭遇後,也專門過問。著名學者郎鹹平也給予了言辭激烈的評論。
  “新產品上市咋那麼難?微點主動防禦軟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如果還上不了市的話,公司就無法‘挺’下去了, 我本人也身心交瘁。 究竟誰來保護自主創新?”劉旭的話聽上去非常沉重。

經歷11個月看守所生涯的田亞葵,反而精神矍鑠。馬守敏 攝

       人民網:微點主動防禦軟件受奧組委表彰
       光明日報:我國反病毒技術經受北京奧運會重大考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