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業務理論的原理- 定義操作執行者的環境。

在《面向業務開發應用》中,我們看到業務中的各個操作都需要操作者的處理,因此在構建業務處理體系前,必須具有操作者的環境,

根據一般的企業特點,操作者環境是一個如下結構體系:


爲了便於用戶更靈活的進行管理。系統需要有如下特點:

1.         多身份管理的支持: 就像潛伏中的餘責成所具有的雙重身份一樣,企業中實際存在大量多重身份的情況,某個員工如果既爲銷售部工作,又爲採購部工作,他的彙報上級應該是各自業務的領導,多身份的支持允許企業實現這種需求。

2.         角色的雙重屬性,在絕大部分軟件中,角色只有包含(或者稱隸屬)關係,用於權限分配時,角色的下屬角色都會擁有上級角色的權限,但實際企業應用中這種單一的所屬關係使用起來很彆扭,比如我們想構建一個組織結構圖,總經理管理若干副總,不能讓副總具有總經理的權限,爲此,應該增加一種管理型下屬角色關係,來實現這種需求。

3.         計算機登錄控制的實現,在安全級別較高的企業中,往往希望某些業務只在特定的計算機物理位置處理,這樣我們就需要控制用戶對計算機的登錄能力,結合多身份管理,我們可以讓用戶的特定身份與計算機進行關聯,這樣就可以實現用戶在處理特定業務時只能在特定計算機登錄的安全需求。

 

建立了操作者環境後,面向業務體系所指的操作者實際就是用戶的身份及角色,我們在處理業務時如果需要指定操作者時,只需要讓系統有能力選擇身份/角色即可。下面我們就可以討論面向業務開發應用的業務處理層面的結構了。

 

相關文檔

面向業務開發應用

《探索流程的奧祕之三, 如何梳理業務流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