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網遊企業的上市浪潮

網遊概念股,上市迅猛

  在衆多海外上市公司中,網絡遊戲行業的上市速度,是傳統行業甚至新興服務行業、IT企業都難以企及的。

  根據《上海證券報》2007年1月的報道,《在海外八大市場上市總數達86家主要分佈於五大行業》中顯示:“從整個市場看,主要分佈在傳統行業、服務業、其他高科技行業、廣義IT和生物醫藥5大行業中。”而在這5大行業中,“廣義IT”指的就是中國的網絡遊戲行業。

  以完美時空爲例——成立於2004年,短短3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公司創立、自主研發並運營、赴海外上市三大步——速度之迅猛令人歎爲觀止。

  但同時有人卻質疑:一些已上市或正在籌備上市的網遊企業,其規模和知名度並沒有達到盛大、第九城市等老網遊上市公司當年上市時的水平,如此一窩蜂地搶閘上市,是真正的需求還是跟風?

  而事實上,今年和明年已經及即將在海外上市的網遊企業數量,已高於截至去年年底爲止的網遊上市公司總量。

代理費5年飆升100倍

  對於今年以來這一波網遊上市潮,杭州天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郭羽卻認爲不足爲奇:“這兩三年來,網遊企業上市的週期的確大大縮短了,真正的原因是市場環境的劇變,導致網遊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劇增,迫使他們儘快推動企業上市,以募集足夠的發展資金。”

  杭州天暢是極少數靠自有資金發展起來的網遊企業,但他的大多數的同行都是靠風險投資的支持成功創業的——包括當年網遊界風雲人物陳天橋,最初也是憑着3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而發家。

  經歷了2000年中全球網絡產業的冬天,至2001年初,陳天橋手上的現金只剩下了幾十萬美元。但就是憑着30萬美元,盛大就從Actoz手裏拿到了“傳奇”的代理權,打造了一個網絡神話。

  這個在業界耳熟能詳的故事總是讓人聽得怦然心動,但卻再也不能複製。因爲自“傳奇”以後,網遊代理費用每一年都在以幾何級數瘋漲。

  現在代理一個優質網遊的費用是多少?

  記者統計了幾個數字:2002年,九城取得網絡遊戲“奇蹟”在中國的代理權,代價是200萬美元,爲2001年“傳奇”代理費的7倍;2004年,九城拿下全球頂級遊戲開發公司暴雪娛樂“魔獸世界”的中國獨家代理運營權,代理費用1300萬美元,是兩年前“奇蹟”代理費200萬美元的6倍以上;直到2006年,朱駿再次豪賭“地獄之門”,代理費已飆升到3500萬美元,是最早期“傳奇”的100多倍。

 

高成本繃緊資金鍊

  而運營一款遊戲,代理費並不是全部的成本。

  我們爲“魔獸世界”算一筆賬:根據Blizzard對服務器的要求,需要用惠普的8路服務器,這種服務器的平均價格是15萬美元一臺,3臺服務器加一臺NAS爲一組,那麼一組服務器的投入爲60萬美元左右——這樣一組服務器,支持的平均在線人數爲6000人。

  2007年“魔獸世界”中國區的同時在線人數已超過80萬,也就是說九城最少要投入135組這樣的服務器,光服務器的成本投入已超過8000萬美元。

  當然,服務器的數字是隨着“魔獸”開始盈利而呈遞增趨勢的,如果僅以九城當初的推廣計劃(即2005年達到40萬~60萬的在線人數)計算,前期投入是70~100組服務器,即4200萬~6000萬的投入。

  按最低成本計算,1300+6000=7300萬美元,再加上人力資源成本及其他費用,人工投入,直接投入6億元人民幣應該只少不多。

  而這,還只是2004年的魔獸世界,至於“地獄之門”、“勁舞團”等更近期、代理費更昂貴,及服務器要求更高的遊戲,成本更是可想而知了。

  那麼,回過頭再來看自主研發遊戲成本,由於國內服務器價格僅爲惠普服務器的數十分之一,研發人員的人力資源成本也比國外低很多。郭羽坦承,自主研發遊戲的成本確實比代理國外優秀遊戲要低一些。

  然而這個“低一些”也只是相對而言。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在上海ChinaJoy展會期間曾表示,要做一個網絡遊戲開發企業,起碼需要1億元,而史玉柱則爲“征途”準備了2億的資金。

  而更困擾自主研發網遊企業的是“跳票”(延遲正式上市時間)成本。網絡遊戲“跳票” ,往往是因爲公測時發現遊戲還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重新開發、重新設計——這一現象在自主研發和代理遊戲中都時有出現,但由於國內技術環境還不成熟,自主研發遊戲的發生頻率尤其高。

  金山的“春秋Q傳”曾九次宣佈“跳票”,三次更名;史玉柱的“巨人”上市時間已被當初計劃延遲了一年;網易的“天下貳”原定2007年第一季度上市……

  對於網絡遊戲研發來說,“跳票”的代價是很巨大的。以金山爲例,“春秋Q傳”配備的研發團隊最高峯時有310人,一般也維持在200人左右,預計每跳一次票要付出幾百萬元代價——九次“跳票”,損失又以千萬爲單位。

  因此,史玉柱爲當初的征途準備2億資金,並不是誇大其詞,而是在情理之中。

 

不上市,毋寧死

  毋庸置疑,成功的網遊企業是非常賺錢的,從史玉柱創造的“征途”神話中就可見一斑。但如此高的門檻,如此大的資金壓力,對企業來說無疑也是一個殘酷的考驗。

  “完全憑藉自有資金,在前期或者還可以支撐,但到快速發展時期幾乎是不可能的。”郭羽向記者坦承。

  郭羽1999年投資邊鋒遊戲,2004年以2000萬美元賣給盛大的陳天橋;2004年再投資天暢科技,但終於頂不住資金壓力,今年只得以2億元人民幣賣給了香港財華社。

  郭羽表示,把天暢的股權轉讓給財華社,自己還掌握着經營權,相當於爲天暢引入投資者。但即便如此,2億元資金的注入仍不足以支持天暢在長時期裏的快速發展,他不否認財華社很有可能推動天暢上市,進行再次融資。

  說到底,不管是掌控着上市公司的“有錢人”史玉柱,還是已經獲得風投支持的衆多其他網遊企業,資金依然是壓在頭上的一座大山,除了上市融資,幾乎沒有其他路可走。

  不上市,毋寧死——網遊上市潮背後的動因無他法可解,除非出現大洗牌的寒冬,否則隨着資金門檻的不斷提高,這股熱潮看來只會越來越迅猛。

  上市趨勢:地點選擇多元化

  網易、盛大、九城、完美時空……金山之前,網遊企業上市地似乎只有納斯達克可以選擇。

  而金山成功在香港上市的經歷,不但打破了此前的陳規,且見證了一箇中國網遊企業在各大國際交易市場進行探索的故事,而從這個故事裏,我們看到了網遊企業眼裏納斯達克、香港股市和內地股市的變遷。

  八年抗戰,一波三折

  早在1999年,金山便有了上市的打算,那時內地的科技企業基本上都是在香港上市,金山也在琢磨着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但是他們發現,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創業板市場只有三四家企業在IPO價格以上,整個亞洲股市都非常低迷,所以,金山選擇等待內地A股推出針對中小企業的創業板。

  然而2004年,金山公司董事長求伯君卻公開表示,由於受到軟件公司淨資產法規的限制,金山已經放棄了在內地主板上市的想法。顯然,此時金山關注的是美國納斯達克的遊戲概念股。

  2006年,金山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然而當年“安然”、“世界通訊”等財物欺詐事件對國際投資市場造成了重大損害,美國國會出臺了《薩班斯法案》,導致一系列企業難以通過美國的上市門檻,金山赴美上市計劃擱淺。

  兩地“錢”景一樣美

  無疑,《薩班斯法案》對青睞美國資本市場的準上市公司來說,打擊不可謂不大。但公司選擇上市,目的無非是融資擴大再生產,在世界上任何一家交易所上市從某種程度上講意義是一樣的。

  最終,金山選擇了棄納市,迴歸香港H股——10月9日,金山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3.6港元,融資淨額6.261億港元。首日開盤價3.9港元,比發行價高出8.33%。

  雖然金山募集到的資金比完美時空的1.6億美元頗有不如,但美國上市成本之高,亦需納入考慮範疇。而從2006年到2007年的情況看,中國企業也越來越多地選擇在中國香港上市——這多少體現了衆多準上市企業的選擇趨向。

  “不過,也不能完全說網遊公司開始避免在美國上市。”有分析師表示,“美國市場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而且對網遊公司的整體估值也比較理想。”

  總的來說,美國上市與香港上市,“錢”景同樣美好,而久遊網選擇了在日本交易市場上市,更體現了未來網遊企業上市地點的多元化趨勢——未來,將不再是納斯達克一家的獨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