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由的窮遊網---十年一劍

導語:在所有互聯網公司都靠以快取勝的時候,窮遊網卻選擇做一家“慢公司”,爲什麼阿里巴巴會投資它?

窮遊網在2011年前後,在微博SNS如日中天的時代,獲得很好的發展機會,用戶產生爆發式的增長。它在去年,還獲得來自阿里巴巴的戰略投資。

窮游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窮遊的網友是怎樣的一羣人,是什麼力量在驅動他們寫那麼長的攻略?在所有互聯網公司都靠以快取勝的時候,他們卻選擇做一家慢公司,爲什麼阿里巴巴會投資這樣一家慢公司?前不久,帶着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拜訪了窮遊網的COO蔡景暉,看看身居窮遊網核心層的老蔡是如何看待窮遊十年發展歷程的。

窮遊經歷互聯網的所有形態,但初心未變

熟悉窮遊網發展歷史的人都知道,2004年在德國留學的肖異在宿舍裏創辦了窮遊網。最初的形態還是BBS。當時海外留學生論壇有很多,但是他們大多都是說租房、做飯、八卦、一些生活瑣事,只有窮遊網是在講旅行,告訴你怎麼玩得更好。在窮遊網剛創立的時候,只有肖異一個人,連版主都沒有。足球評論記者出身的肖異嗅覺很敏銳,善於發現大家的興趣點並進行信息整合,而整合後的信息就會產生媒體效應。窮遊網最開始在學生中口口相傳,有一些學生非常積極也願意分享內容,這些人後來就成爲核心網友,慢慢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對於一個社區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最初那一批種子用戶,最初這批人決定了窮遊網的基因。

而蔡景暉加盟窮遊網是在窮遊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也就是SNS蓬勃發展的年代。2006年在澳大利亞Lonely Planet (孤獨星球)工作的蔡景暉在搜索境外遊信息的時候,無論搜索什麼,最後都會回到窮遊網,發現這個網站挺厲害的,引發了他持續關注的興趣。

2010年蔡景暉在南極旅行時,收到了老友肖異的短信,希望得到一條作爲旅行者從南極發回的祝福,從南極回來約了見面一聊,肖異當時也正好想把窮遊做大,大家想的方向非常相似,彼此也認可窮遊的理念。在2011年的時候,蔡景暉毫不猶疑地加盟窮遊網,當時網站還只有4個人。

加盟窮遊網的蔡景暉一開始就覺得微博對窮遊而言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因爲窮遊最初完全是靠口碑傳播的,到現在這個機制也是存在的,但是它發展會很緩慢。而微博傳播就把口碑傳播的效應擴大了,大家都知道,微博要想製造影響力必須要靠事件和意見領袖,他們當時就通過“造星”的方式進行口碑傳播。你要是說窮遊品牌肯定比較抽象,但是你可以把社區裏的“明星用戶”拎出來,他可能就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做出了一些不普通的事,比如謝謝和菜菜,他們是一對80後小夫妻辭職去環球旅行,花了四萬塊錢,走了很多個國家,發生了很多故事。2011年關於他們的那條微博在一天之內被轉發七八萬次,後來他們的故事上了魯豫有約,各大媒體都爭相報道,他們的故事還上了四川省的英語考試。還有後來的花甲揹包客,《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的作者小欣,等等。

窮遊網通過挖掘這些人的故事,把品牌逐步樹立起來了,他們所倡導的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得到了廣泛傳播,在這個階段窮遊網的用戶在沒有什麼廣告宣傳的情況下瞬間激增。

窮遊用戶是比較有性格的,這些用戶的性格最終構成了窮遊網的價值觀。所以窮遊就是通過樹立一個羣像,塑造了窮遊的形象,創造了一種價值觀。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每個人通過一些機緣做了不普通的事,然後這些人聚集在一個社區,自己也想變成這裏面的一份子。

對於現在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網,蔡景暉認爲雖然傳播的介質變了,但是核心的東西沒有變。它只是傳遞信息的方式和組織形態變了,但是內容和價值觀都沒變。窮遊網形態不拘泥形式,不是一個BBS,也不是一個App,它是一個雲端的一種生活方式和信息庫的整合。只要用戶在,核心的內容可以在任何環境下去實現。比如他們可以在BBS呈現,就是現在的窮遊網,也可以在微博呈現,也可以移動客戶端呈現。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形態肯定會變,移動客戶端的小屏決定了要精準地幫用戶挑選信息。窮遊網通過大數據的處理,幫用戶節省決策的成本,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定位,至於你的獲得方式,可以是微信,可以是微博,也可以是PC,也可以是客戶端。只要窮遊網能影響到你,最終你還是窮遊網的用戶。

窮遊社區的核心價值觀是互助和協作

我一直很好奇,窮遊網的網友到底有哪些共同特徵?窮遊網上幾萬字甚至十萬字的旅遊攻略是怎麼完成的?是什麼力量驅動網友花費如此大精力產生內容。

蔡景暉覺得窮遊的用戶和他們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自由,一個是好奇。最開始,這幫留學生在歐洲玩,是因爲覺得窮遊能帶來自由的感覺。直到今天,沒那麼窮了,還是要自由。第二是好奇,好奇心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東西。你總是要有好奇心,你才願意探索,願意嘗試新的東西。這麼多年,窮遊的核心其實沒變,因爲人性是不變的。從用戶出發, 服務好這些人,這些是最根本的。所謂品牌、人和情感結合出來的,是別人達不到的。

蔡景暉給出的答案是靠“愛”。他說窮遊網的網友特別懂得感恩,很多網友之所以來分享內容,是因爲他此前在這裏得到過幫助,蔡景暉說這就是窮遊網的互助基因。至於爲什麼寫這麼多,是因爲不停地有人逼着你寫。有評論說樓主你寫得太好了,你繼續寫吧,你就會有動力寫,後來完成了“鉅作”,自己會很有成就感。這些內容質量也很高,最後出來的內容都是很精華的內容,因爲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比較一般的,喝彩聲就比較少,會沉下去。在黑馬哥看來,窮遊網社區是一個協作經濟的範例,網友既是閱讀者,同時又是內容產生者,還是編輯,網友的共同協作最後讓社區產生優質內容。

窮遊的將來的商業化要依賴大數據

微博在被阿里戰略投資以後,漫天飛舞的淘寶廣告讓微博用戶反感,很多人都反感微博的過度商業化的問題,在去年阿里投資以後,窮遊網是否也會存在過度商業化的問題呢?蔡景暉說當初阿里來談合作的人也是窮遊的忠實用戶,對窮遊的商業模式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他深知窮遊的價值在哪裏,就是提供信息去幫助別人決策這件事。他認爲這件事一定要團隊自主發展,一定不能被施加外界的壓力。他給窮遊承諾要完全獨立運營,你們自己要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籤的時候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網站上至今也沒有任何淘寶廣告。窮遊的商業模式,大的方向來講就是信息引導消費決策,最終產生消費的comission。

蔡景暉說窮遊從第一天起第一條信息是荷蘭某家酒店1歐元能入住,這樣的東西用戶拿到手裏可以直接消費。窮遊的商業化,將會始終圍繞着信息輔助決策上來進行,只是隨着平臺的不同承載方式發生變化。將來窮遊網,將會利用大數據手段,將用戶消費行爲和旅遊服務進行精準匹配。爲了匹配更精準,他們目前做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工作就是把信息結構化、碎片化。舉個關於結構化信息的例子,現在有個塞納河介紹,我要出去玩,他們會把這個塞納河放在你的行程裏面,這個碎片直接就能接上一個服務,就是塞納河遊船服務。他會告訴你這邊有個塞納河遊船,你要自己去12歐,你拿着他們的voucher或二維碼之類的東西去,8歐。其實從11年到現在,窮遊網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數據結構化,現在都是重組的時候了。在蔡景暉眼裏的商業化,是從用戶需求到商品體驗是非常順暢的一個行爲,而不是一個商店在賣東西,那是一個old-fashion的方式。關鍵在於前端的需求要做到多精確。這裏面想象的空間很大,酒店只是其中一環,還有很多其他需求。如何把這些需求更好地結合起來推薦給消費者,這是窮遊將來的核心商業價值。

對於窮遊網目前諸如賣T恤衫、辦演唱會、開咖啡館等一些不務正業商業行爲,蔡景暉認爲他們這麼做的目的主要還是爲了線下聚攏人氣,將窮遊的品牌落地。大家一直在談窮遊這個品牌,這個品牌大家也是非常喜歡的。實際上,一個品牌需要質感,需要落到實物上去體現。另外,社區裏的確有用戶需求,覺得這個東西能產生故事。爲什麼呢?以窮遊網的T恤爲例,大家出去玩穿着這樣一件T恤,會增加很多跟人相遇的故事。因爲一件T恤,你覺得你和他是一類人,能夠和你談得來,是有親近感的,有一種情感認知。從品牌上來講,就是通過這個可以讓品牌落地,讓品牌具象化。最初賣T恤時,就只是發了一個微博,放了一個鏈接,做了很簡單的頁面直接銷售,第一天就因爲購買人數太多崩潰了。他們辦演唱會和party也是一樣,把線上的虛擬的變成線下的人的聚會。咖啡館也是,很多人在線上討論希望能夠有個線下聚會地方,最終咖啡館就這樣做成了。

在黑馬哥看來,窮遊網這種無心插柳的商業行爲,將來可能也會成爲窮遊網的收入來源。隨着長尾效應的進一步釋放,基於窮遊網4000萬用戶,一些原來看似不怎麼掙錢C2B的個性化產品,最終疊加起來也是一比不小的商業收入,將來沒準會催生社區旅遊電商的一種新模式。

後記:

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十年的時間,有多少家網站產生,又有多少家公司銷聲匿跡。

而窮遊在上個十年裏,跟其他追求短平快的互聯網公司不同,窮遊網卻堅持做一家慢公司,從個人網站起步,最終成爲擁有四千萬用戶中國最大的境外旅遊社區。十年來,他們社區運營經驗值得學習,他們的品牌推廣手段值得借鑑,他們在商業化探索的值得尊敬。

對於下一個十年,世界將變成啥樣,窮遊網最終將何去何從,現在下定論還爲時過早,但是關鍵是你要在路上,才能越走越遠。

看好你,追求夢想的自由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