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的生死存亡

 最近摩爾定律似乎開始走向衰亡。關於摩爾定律是否失效的爭論日趨激烈。

摩爾定律
 摩爾的觀點觀點首次發表在1965年4月的《Electronics》雜誌上,後來則被世人稱爲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爲: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實際上,摩爾定律並不是一條科學定律,而是對新興的電子產業的觀察報告。儘管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摩爾定律仍應該被認爲是觀測或推測。
戈登·摩爾
紛爭
 關於摩爾定律是否還有有效,業界大致分爲鮮明的兩派,以Intel、AMD、華爲等爲代表的在不同場合表態認爲,摩爾定律不會失效。而NVIDIA則是摩爾定律的抨擊者,黃仁勳數次出面炮轟。

 最近幾年,芯片的發展速度有所減慢,摩爾定律開始不準了。大約十年前,芯片的速度就開始停滯不前,新款產品的迭代時間開始變長,晶體管成本也不再下降。
 在摩爾定律五十週年紀念會議上摩爾說道:“最初預計該定律的有效期僅有十年,現在已經超額完成任務了。”
 博通公司首席技術官Henry Samueli曾表示:“摩爾定律已經頭髮花白,步履蹣跚了。它還沒死,但是時候退休了。”
 在今年北京召開的GTC技術大會上,黃仁勳聲稱:摩爾定律已經終結。晶體管數量每年增長50%,但CPU的性能每年僅增長10%。

 但因特爾卻一如既往地支持摩爾定律。
 “其中大部分觀點是錯誤的。”英特爾高級院士Mark Bohr此前在一場美國的“製造大會”上表達了自己對摩爾定律的最新看法。他認爲,在當今世界僅有幾家公司有能力實現摩爾定律的效益,摩爾定律帶來的不是一場競賽,但一些公司卻背離了摩爾定律的法則,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製程節點名稱根本無法正確體現製程位於摩爾定律曲線的哪個位置。
 Mark Bohr認爲,摩爾定律在任何可預見的未來都不會終結,有一天可能會達到物理極限,但目前還看不到終點。就像1990年,當晶圓上的晶體管大小達到用以印刷它們的光的波長(193納米)時,物理學界明確指出不能再向前推進了,但英特爾突破了那個挑戰。

 或許摩爾定律會漸漸失效;或許摩爾定律會一直延續。即使摩爾定律在將來的某一天死去,它依舊偉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