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閱讀 R-FCN: Object Detection via Region-based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本文轉載自:

http://www.cnblogs.com/lillylin/p/6277094.html


R-FCN論文閱讀(R-FCN: Object Detection via Region-based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目錄

  • 作者及相關鏈接
  • 方法概括
  • 方法細節
  • 實驗結果
  • 總結
  • 參考文獻

 


 

作者及相關鏈接

  • 作者:

方法概括

  • R-FCN解決問題——目標檢測

  • 整個R-FCN的結構

    • 一個base的conv網絡如ResNet101, 一個RPN(Faster RCNN來的),一個position sensitive的prediction層,最後的ROI pooling+投票的決策層

  • R-FCN的idea出發點(關鍵思想)

    • 分類需要特徵具有平移不變性,檢測則要求對目標的平移做出準確響應。現在的大部分CNN在分類上可以做的很好,但用在檢測上效果不佳。SPP,Faster R-CNN類的方法在ROI pooling前都是卷積,是具備平移不變性的,但一旦插入ROI pooling之後,後面的網絡結構就不再具備平移不變性了。因此,本文想提出來的position sensitive score map這個概念是能把目標的位置信息融合進ROI pooling。

    • 對於region-based的檢測方法,以Faster R-CNN爲例,實際上是分成了幾個subnetwork,第一個用來在整張圖上做比較耗時的conv,這些操作與region無關,是計算共享的。第二個subnetwork是用來產生候選的boundingbox(如RPN),第三個subnetwork用來分類或進一步對box進行regression(如Fast RCNN),這個subnetwork和region是有關係的,必須每個region單獨跑網絡,銜接在這個subnetwork和前兩個subnetwork中間的就是ROI pooling。我們希望的是,耗時的卷積都儘量移到前面共享的subnetwork上。因此,和Faster RCNN中用的ResNet(前91層共享,插入ROI pooling,後10層不共享)策略不同,本文把所有的101層都放在了前面共享的subnetwork。最後用來prediction的卷積只有1層,大大減少了計算量。

方法細節

  • Backbone architecture: ResNet 101——去掉原始ResNet101的最後一層全連接層,保留前100層,再接一個1*1*1024的全卷積層(100層輸出是2048,爲了降維,再引入了一個1*1的卷積層)。
  • k^2(C+1)的conv: ResNet101的輸出是W*H*1024,用K^2(C+1)個1024*1*1的卷積核去卷積即可得到K^2(C+1)個大小爲W*H的position sensitive的score map。這步的卷積操作就是在做prediction。k = 3,表示把一個ROI劃分成3*3,對應的9個位置分別是:上左(左上角),上中,上右,中左,中中,中右,下左,下中,下右(右下角),如圖Figuire 3。

  • k^2(C+1)個feature map的物理意義: 共有k*k = 9個顏色,每個顏色的立體塊(W*H*(C+1))表示的是不同位置存在目標的概率值(第一塊黃色表示的是左上角位置,最後一塊淡藍色表示的是右下角位置)。共有k^2*(C+1)個feature map。每個feature map,z(i,j,c)是第i+k(j-1)個立體塊上的第c個map(1<= i,j <=3)。(i,j)決定了9種位置的某一種位置,假設爲左上角位置(i=j=1),c決定了哪一類,假設爲person類。在z(i,j,c)這個feature map上的某一個像素的位置是(x,y),像素值是value,則value表示的是原圖對應的(x,y)這個位置上可能是人(c=‘person’)且是人的左上部位(i=j=1)的概率值。

 

  • ROI pooling就是faster RCNN中的ROI pooling,也就是一層的SPP結構。主要用來將不同大小的ROI對應的feature map映射成同樣維度的特徵,思路是不論對多大的ROI,規定在上面畫一個n*n 個bin的網格,每個網格里的所有像素值做一個pooling(平均),這樣不論圖像多大,pooling後的ROI特徵維度都是n*n。注意一點ROI pooling是每個feature map單獨做,不是多個channel一起的。

 

  • ROI pooling的輸入和輸出:ROI pooling操作的輸入(對於C+1個類)是k^2*(C+1)*W' *H'(W'和H'是ROI的寬度和高度)的score map上某ROI對應的那個立體塊,且該立體塊組成一個新的k^2*(C+1)*W' *H'的立體塊:每個顏色的立體塊(C+1)都只摳出對應位置的一個bin,把這k*k個bin組成新的立體塊,大小爲(C+1)*W'*H'。例如,下圖中的第一塊黃色只取左上角的bin,最後一塊淡藍色只取右下角的bin。所有的bin重新組合後就變成了類似右圖的那個薄的立體塊(圖中的這個是池化後的輸出,即每個面上的每個bin上已經是一個像素。池化前這個bin對應的是一個區域,是多個像素)。ROI pooling的輸出爲爲一個(C+1)*k*k的立體塊,如下圖中的右圖。更詳細的有關ROI pooling的操作如公式(1)所示:

    

  

                          

 

 

  • vote投票:k*k個bin直接進行求和(每個類單獨做)得到每一類的score,並進行softmax得到每類的最終得分,並用於計算損失

  • 損失函數:和faster RCNN類似,由分類loss和迴歸loss組成,分類用交叉熵損失(log loss),迴歸用L1-smooth損失

  • 訓練的樣本選擇策略:online hard example mining (OHEM,參考文獻1) 。主要思想就是對樣本按loss進行排序,選擇前面loss較小的,這個策略主要用來對負樣本進行篩選,使得正負樣本更加平衡。
  • 訓練細節:
    • decay = 0.0005
    • momentum = 0.9
    • single-scale training: images are resized such that the scale (shorter side of image) is 600 pixels [6, 18].
    • 8 GPUs (so the effective mini-batch size is 8×), each GPU holds 1 image and selects = 128 RoIs for backprop.
    • fine-tune learning rate = 0.001 for 20k mini-batches,  0.0001 for 10k mini-batches on VOC.
    • the 4-step alternating training between training RPN and training R-FCN.(類似於Faster RCNN)
    • 使用atrous(hole算法)

實驗結果

  • VOC2007和VOC2010上與Faster R-CNN的對比:R-FCN比Faster RCNN好!

  • 深度影響對比:101深度最好!

  • 候選區域選擇算法對比:RPN比SS,EB好!

 

 

  • COCO庫上與Faster R-CNN的對比:R-FCN比Faster RCNN好!

  • 效果示例:

總結

  • R-FCN是在Faster R-CNN的框架上進行改造,第一,把base的VGG16換車了ResNet,第二,把Fast R-CNN換成了先用卷積做prediction,再進行ROI pooling。由於ROI pooling會丟失位置信息,故在pooling前加入位置信息,即指定不同score map是負責檢測目標的不同位置。pooling後把不同位置得到的score map進行組合就能復現原來的位置信息。

 

參考文獻

  1. A. Shrivastava, A. Gupta, and R. Girshick. Training region-based object detectors with online hard example mining. In CVPR, 201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