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原理與應用

一、基本以太網
1、以太網標準:
  以太網是Ethernet的意思,過去使用的是十兆標準,現在是百兆到桌面,千兆做幹線。
  常見的標準有:
  10BASE-2 細纜以太網
  10BASE-5 粗纜以太網
  10BASE-T 星型以太網
  100BASE-T 快速以太網
  1000BASE-T 千兆以太網

2、接線標準
  星型以太網採用雙絞線連接,雙絞線是8芯,分四組,兩芯一組絞在一起,故稱雙絞線。
  8芯雙絞線只用其中4芯:1、2、3、6。

  常見接線方式有兩種:
  568B接線規範: 白橙 橙 白綠 藍 白藍 綠 白棕 棕
            1   2   3   4   5   6   7   8
  568A接線規範: 白綠 綠 白橙 藍 白藍 橙 白棕 棕
            1   2   3   4   5   6   7   8

  將568B的1和3對調,2和6對調,就得到568A。

3、接線方法
  兩邊採用相同的接線方式叫做平接,兩邊採用不同的接線方式叫扭接。
  不同的設備之間連接,使用平接線;相同的設備連接使用扭接線。
  電腦、路由器與集線器、交換機連接時使用平接線。
  這是因爲網線中的4條線,一對是輸入,一對是輸出,輸入應該與輸出對應。
  如果將1和3連接,2和4連接,相當於自己的輸出送給自己的輸入。
  這樣可以使網卡進入工作狀態,阻止空接口關閉,而影響有些程序的運行。


二、交換機原理與應用
1、衝突域和廣播域
  交換機是根據網橋的原理發展起來的,學習交換機先認識兩個概念:
  (1)衝突域:
  衝突域是數據必然發送到的區域。
  HUB是無智能的信號驅動器,有入必出,整個由HUB組成的網絡是一個衝突域。
  交換機的一個接口下的網絡是一個衝突域,所以交換機可以隔離衝突域。

  (2)廣播域:
  廣播數據時可以發送到的區域是一個廣播域。
  交換機和集線器對廣播幀是透明的,所以用交換機和HUB組成的網絡是一個廣播域。
  路由器的一個接口下的網絡是一個廣播域。所以路由器可以隔離廣播域。

2、交換機原理
  (1)端口地址表
  端口地址表記錄了端口下包含主機的MAC地址。端口地址表是交換機上電後自動建立的,
  保存在RAM中,並且自動維護。
  交換機隔離廣播域的原理是根據其端口地址表和轉發決策決定的。
  (2)轉發決策
  交換機的轉發決策有三種操作:丟棄、轉發和擴散。
  丟棄:當本端口下的主機訪問已知本端口下的主機時丟棄。
  轉發:當某端口下的主機訪問已知某端口下的主機時轉發。
  擴散:當某端口下的主機訪問未知端口下的主機時要擴散。
  每個操作都要記錄下發包端的MAC地址,以備其它主機的訪問。
  (3)成存期:
  生成期是端口地址列表中表項的壽命。每個表項在建立後開始進行倒記時,每次發送
  數據都要刷新記時。對於長期不發送數據主機,其MAC地址的表項在生成其結束時刪除。
  所以端口地地表記錄的總是最活動的主機的MAC地址。

3、交換網絡中的環

  以太網是總線或星型結構,不能構成環路,否則會產兩個嚴重後果:
  (1)產生廣播風暴,造成網絡堵塞。
  (2)克隆幀會在各個口出現,造成地址學習(記錄幀源地址)混亂。

  解決環路問題方案:
  (1)網絡在設計時,人爲的避免產生環路。
  (2)使用生成樹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功能,將有環的網絡剪成無環網絡。
    STP被IEEE802規範爲802.1d標準。

  生成樹協議術語
  (1)網橋協議數據單元: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BPDU是生成樹協議交換機間通訊的數據單元,用於確定角色。
  (2)網橋號:Bridge ID
    交換機的標識號,它由優先級和MAC地址組成,優先級16位,MAC地址48位。
  (3)根網橋:Root bridge
    根網橋定義爲網橋號最小的交換機,根網橋所有的端口都不會阻塞。
  (4)根端口:Root port
    非根網橋到根網橋累計路徑花費最小的端口,負責本網橋與根網橋通訊的接口。
  (5)指定網橋:Designated bridge
    網絡中到根網橋累計路徑花費最小交換機,負責收發本網段數據。
  (6)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
    網絡中到根網橋累計路徑花費最小的交換機端口,根網橋每個端口都是指定端口。
  (7)非指定端口:NonDesignated port
    餘下的端口是非指定端口,它們不參與數據的轉發,也就是被阻塞的端口。
  (根端口是從非根網橋選出,指定端口是網段中選出)。

  生成樹協議的狀態:
  生成樹協議工作時,所有端口都要經過一個端口狀態的建立過程。
  生成樹協議通過BPDU廣播,確定各交換機及其端口的工作狀態和角色,
  交換機上的端口狀態分別爲:關閉、阻塞、偵聽、學習和轉發狀態。
  (1)關閉狀態:Disabled 不收發任何報文,當接口空連接或人爲關閉時處於關閉狀態。
  (2)阻塞狀態:Blocking 在機器剛啓動時,端口是阻塞狀態(20秒),但接收BPDU信息。
  (3)偵聽狀態:listening 不接收用戶數據(15秒),收發BPDU,確定網橋及接口角色。
  (4)學習狀態:learning 不接收用戶數據(15秒),收發BPDU,進行地址學習。
  (5)轉發狀態:Forwarding 開始收發用戶數據,繼續收發BPDU和地址學習,維護STP。

4、關於VLAN
  VLAN(Virtual Lan)是虛擬邏輯網絡,交換機通過VLAN設置,可以劃分爲多個邏輯網絡,
  從而隔離廣播域。具有三層模塊的交換機可以實現VLAN間的路由。
  (1)端口模式
    交換機端口有兩種模式,access和trunk。access口用於與計算機相連,而交換機之間
  的連接,應該是trunk。
    交換機端口默認VLAN是VLAN1,工作在access模式。
  Access口收發數據時,不含VLAN標識。具有相同VLAN號的端口在同一個廣播域中。
  Trunk口收發數據時,包含VLAN標識。Trunk又稱爲幹線,可以設置允許多個VLAN通過。

  (2)VLAN中繼協議:
    VLAN中繼協議有兩種:
  ISL(Inter-Switch Link): ISL是Cisco專用的VLAN中繼協議。
  802.1q(dot1q):802.1q是標準化的,應用較爲普遍。

  (3)VTP
    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是VLAN傳輸協議,在含有多個交換機的網絡中,可以
  將中心交換機的VLAN信息發送到下級的交換機中。
    中心交換機設置爲VTP Server,下級交換機設置爲VTP Client。
    VTP Client要能學習到VTP Server的VLAN信息,要求在同一個VTP域,並要口令相同。

  (4)VLAN共享
    如果要求某個VLAN與其他VLAN訪問,可以設置VLAN共享或主附VLAN。
    共享模式的VLAN端口,可以成爲多個VLAN的成員或同時屬於多個VLAN。
    在主附VLAN結構中,子VLAN與主VLAN可以相互訪問,子VLAN間的端口不能互相訪問。
    一般的VLAN間使用不同網絡地址;主附VLAN中主VLAN和子VLAN使用同一個網絡地址。

5、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口令恢復:
  (1)交換機的口令恢復:
    交換機的口令恢復的操作是先啓動超級終端,在交換機上電時按住的mode鍵.
    幾秒後鬆手,進入ROM狀態,將nvram中的配置文件config.txt改名或刪除,再重啓。
    參考命令爲:
  switch:rename flash:config.text flash:config.bak
  switch:erase flash:config.text

  (2)路由器的口令恢復:
    路由器的口令恢復操作先啓動超級終端,在路由器上電時按計算機的Ctrl+Break鍵,
  進入ROM監控狀態rommon>,用配置寄存器命令confreg設置參數值0x2142,跳過配置文件
  設置口令後再還原爲0x2102。
    參考命令爲:
  rommon>confreg 0x2142
  router(config)#config-register 0x2102
    沒有特權口令無法進入特權狀態,只能進入ROM監控狀態,使用confreg 0x2142命令。
    當口令修改完後,可以在特權模式下恢復爲使用配置文件狀態。

三、三層交換的概念
1、交換機是鏈路層設備,使用MAC地址,完成對幀的操作。
  交換機的IP地址做管理用,交換機的IP地址實際是VALN的IP。
  一個VLAN一個廣播域,不同VLAN的主機間訪問,相當於網絡間的訪問,要通過路由實現。
  不同VLAN間主機的訪問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兩個VLAN分別接入路由器的兩個物理接口。這是路由器的基本應用。
  (2)兩個VLAN通過trunk接入路由器的一個物理接口,這是應用於子接口的單臂路由。
  (3)使用具有三層交換模塊的交換機。Cisco的3550和華爲的3526都是基本的三層交換機。
  1)通過VLAN的IP地址做網關,實現三層交換,要求設置VLAN的IP地址。
  2)將端口設置在三層工作,要求端口設置no switchport,再設置端口的IP地址。

2、交換機的通道技術
  交換機通道技術是將交換機的幾個端口捆綁使用,即端口的聚合。
  使用通道技術一個方面提高了帶寬,同時提高了線路的可靠性。
  但是如果設置不當,有可能產生環路,造成廣播風暴堵塞網絡。
  要聚合的端口要劃分到指定的VLAN或trunk。
  配置三層通道時,先要進入通道,再用no switchport命令關閉二層,設置通道IP地址。
  一個通道一般小於8個接口,接口參數應該一致,如工作模式、封裝的協議、端口類型。

3、端口協商方式
  端口的聚合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手動的方式,一個是自動協商的方式。
  手動的方式很簡單,設置端口成員鏈路兩端的模式爲“on”。命令格式爲:
  channel-group <number> mode on

  自動方式有兩種類型:
  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和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PAgP:Cisco設備的端口聚合協議,有auto和desirable兩種模式。
      auto模式在協商中只收不發,desirable模式的端口收發協商的數據包。
  LACP:標準的端口聚合協議802.3ad,有active和passive兩種模式。
      active相當於PAgP的auto,而passive相當於PAgP的desirable。

4、通道端口間的負載平衡
  通道端口間的負載平衡有兩種方式,基於源MAC的轉發和基於目的MAC的轉發。
  scr-mac:源MAC地址相同的數據幀使用同一個端口轉發。
  dst-mac:目的MAC地址相同的數據幀使用同一個端口轉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