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藍橋大賽經歷(題目分享)

前言
藍橋杯大賽簡介:
爲促進軟件和信息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由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舉辦藍橋杯大賽。八年來,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超過 1200 餘所院校,累計20萬餘名學子報名參賽,IBM、百度等知名企業全程參與,成爲國內始終領跑的人才培養選拔模式和行業認可度最高的 IT 類科技競賽。
追根究低就是ACM的縮小版,含金量一般般吧,但拿到國一或特等的話,就可進近五百強了。
​ACM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參加的,所以藍橋杯更趨向於大衆化。
報名原因:
2017報名的時候,由於在外實習,沒有參與校內的選拔,最後自己自費參加的。本來不想參加的,就算拿到獎也沒什麼多大用,加學分評獎之類的都已足夠了,更何況在2016的時候拿到了ACM(Java)金獎,這個就太蒼白了,今年參加的原因主要有那個:
1.考研,考數據結構和c語言,想提前學習c
2.爲了在寒假的時候找點事做
(後來回到家全忘了,所以回家做作業真的是騙人的,完全靜不下心,一心只想玩,哈哈哈)
鑑於以上兩個原因就報名參加了,並且報的是C/C++類。
題目難度:
雖然沒怎麼複習,但昨天晚上掃了下歷年的真題,相比於往年,感覺變簡單了,後面五道編程思路都是有的,但是敲不出C代碼,用Python太多了,嘻嘻,難易程度每個人都不一樣吧,反正總體感覺容易了。
考試方式:
全程上機,四個小時,從九點到下午一點。
題目類型:
總共十道題,五道填空(其中一道代碼填空),剩餘五道編程。
填空題比較簡單點,可以用各種方法做,比如計算器,推導之類的,但是編程大題真的需要實實在在寫代碼,難度很大。
題目內容:
1.第幾天
2.明碼
3.乘積尾零
4.測試次數
5.快速排序
6.遞增三元組
7.螺旋折線
8.日誌統計
9.全球變暖
10.成績最大

        備註:想要具體題目內容,關注公衆號:趙林隨筆,回覆“藍橋杯
想要答案的同學,回覆“答案

考試技巧:
對於ACMer而言,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麼技巧而言,但是對於我們普通大衆想要拿獎,爭取學分的同學而言還是有一定技巧的。
1.前五道不管用盡什麼方法一定要填對,不要寫多餘的廢話,讓你填什麼就是什麼,不要畫蛇添足。
2.把握時間,四小時雖然很長,但是不要將時間浪費到一道題上,我身旁的同學Java組,將一道題調試了一個小時,最後還是沒有做出來,導致最後答其他的題有點慌,沒了思路。
3.先做簡單的,不會的最後做。
4.利用樣題I/O,如果你是在寫不出來,那就scanf和printf輸出樣例,也應該
通過一步,拿到一定的分數。
最後一點,一定要練,一定,一定!!!
總結:
 大學生涯的比賽到現在告一段落了,大三的這一年也就這樣漸漸告別了,該忙自己的事了,結果只不過是一段小插曲,經歷纔是最重要的。
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