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的禁忌

靈感有着一顆玻璃心——容易被絲毫的鄙視、嘲笑或責備秒殺。

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也同樣傲驕,在錯誤的時機一言不當,足以使“集思廣益”一秒變成“集體冷場”。 近年來,對於頭腦風暴,支持者甚是推崇,反對者也條條在理地表示難以認同。其實,反對者指出的所有問題,都源於頭腦風暴之前或中間過程中所插播的幾句經典臺詞。 爲了讓頭腦風暴迸發更絢麗的靈感火花,本文列出七大禁忌語,特供快子們參考。 

1. “大家要在走出辦公室前想到點子。” 

頭腦風暴也是工作業務的一部分——發生在辦公場合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因此,不時地聚集到附近的公園或咖啡廳, 透個氣想想招,並無什麼緊要,因爲場景的變化能夠激發思維的細胞。如果你和你的團隊一定要將頭腦風暴侷限於辦公室,那麼許多靈機一動的瞬間都會流失,靈感也無法捕捉。 靈感的保質期異常短暫,不斷奔涌的思緒和高度興奮的大腦,都要求靈感得到及時表達。因此大家可以在辦公場所劃出一塊頭腦風暴專用區——一個不需要提前預訂的鄰近場地,確保這個“點子生產基地”方便進入,不設任何障礙,儘管它可能只是辦公室最邊的一角,少有人走動的走廊或無人的樓梯間。 

2. “好了,大家可以開始發言了。” 

我們經常可以在集體頭腦風暴的開頭聽到這麼一句話。然後呢?往往是平常最踊躍發言的人再次表演“單口相聲”,剩下的人默默地在一旁畫圈圈、發呆流口水或低頭狂刷屏。 如果在集體討論前,每個參與者能夠有幾分鐘的時間,將自己的想法快速地寫下來,頭腦風暴的最終效果和參與度將明顯提升。 “集體討論抑制了創意的表達”,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前任編輯羅勃特·艾普斯坦(Robert Epstein)在接受《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採訪時說。“其中一個原因是支配欲比較強的人容易成爲僅有的發言者。如果大家可以輪流發言,那麼最終就會團結一致地解決問題。” 建議大家下次進行頭腦風暴時,試着這樣做:首先說明討論的問題,然後派發便條貼,給參與者五分鐘的時間,讓他們安靜而快速地將自己的想法通通寫在便條貼上,之後纔開始集體討論。一般情況下,一個團隊按這種方法操作的話,都會看到討論的熱情和良好的效果。 

3. “我們必須在離開辦公室前想到一個絕世金點子。” 

這是最糟糕的點子。頭腦風暴使用的是人類的右腦,篩選過濾用的則是人類的左腦,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向參與者宣佈只能集中醞釀一個金點子,就等於謀殺了會場上每一個創意的頭腦。 其實,可以在頭腦風暴開始前,在日程安排上留點時間用來論證和篩選頭腦風暴中生成的所有想法,並告知參與者們,最後敲定的金點子將在這個過程產生,而不是在大家交流分享時決定。 畢竟頭腦風暴針對的是數量不是質量,追求的是集思廣益不是精益求精,最終目標是相互碰撞的思想火花,而不是經過千錘萬打、深思熟慮得出的單一想法。 

4. “大家都很忙,別花時間說些有的沒的。” 

這句話出來之前,肯定有人已經說過剛剛提到的經典臺詞:找到唯一的絕世金點子。會說這些話的人決心栓住那些脫繮的想法,往高效省時的路上奔去。但這樣一來,他們最終得到的不過是成倍疊加的單調和乏味。 頭腦風暴應該作爲一個安全港灣,庇護那些玩興大發的嬉笑、無畏的實驗精神和一定量的胡說八道,因爲無邊無際的想象往往是無敵創意的孵化器。 “胡說八道的作用不容忽視”, 現代物理學經典之作《物理大師之舞》的作者蓋瑞·祖卡夫(Gary Zukav)說。“真正的藝術家和物理家都知道, 從人類當前的理解力而言,所謂的胡說八道只是因爲我們的智力無法消化,說明我們還沒找到一個能夠理解其中道理的角度。” 因此,鼓勵參與者們將內心最怪誕、最狂野想法大膽說出來吧。理性又偉大的解決方案就是從中誕生的。 

5. “我先跟大家說說我的個人想法。” 

有時候,經理會在頭腦風暴開始前說:“好吧,討論之前,我先跟大家說說我認爲可行的想法。” 然後呢?膽小保守的參與者會盡量附和boss的想法上,不惜折損自己的創意。而膽大叛逆的參與者則會下意識地與boss的想法保持距離,儘管頭兒也不一定是華而無實的草包。 那麼,給boss們一點溫馨建議:一開始先闡明問題或目標所在,別急着表達自我,而是留在後面才亮劍。 

6. “大家都坐好。” 

好吧,雖然這句話不會直接說出來,但卻透過行爲示意。參與者坐在舒適的座椅上,在整個過程中一動不動,導致集體精神渙散。 我們要讓參與者知道,繞圈圈、坐地板或在角落跳跳操都是允許的。運動能夠激發活力,人有活力,腦子纔會更加活泛。 組織一場頭腦風暴時,如果發現參與者在自己位置上閒得無聊,默默地呼朋喚友開睡衣派對,我會直接讓大家休息5分鐘。當參與者回來的時候,座椅被撤走,他們只能站着繼續開會。然而事實證明,站着開會總能讓參與者活力重煥,創意爆發。 

7. “你說的之前已經試過了。” 

這種話我們都聽過,還附帶多種版本,例如“這不是我們的辦事風格”、“客戶不會喜歡的”、“成本太高了”或“要花的時間太久了”,又或者直接來一句“能長點腦子嗎?”云云。 我將這些話看成“嗜血狂魔”,因爲它們直接將所有的想法扼殺,還一把將屍體摔到牆上,濺了一地狗血。 在集思廣益的時候,最不能容忍主觀判斷和決斷。所有的篩選和論證都應該留到最後,因爲頭腦風暴打開的正是思考的大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