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生存定律-六個程序員的故事(1)

程序員生存定律這系列的目錄在這裏:程序員生存定律--目錄

喜歡從頭瞄的,可以移步。

-------------------------------------------------------------------------------

此前的章節基本上是在分析並試圖建立一種成長的模型,爲免這種分析和模型離開現實,下面將考查一些具體的,程序員的故事,看的話最好把這六個故事都看完,否則容易片面。

很多人更喜歡看名人的故事,比如李開復老師的故事。這必然是有幫助的,但可參照意義往往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因爲大部分人往往即走不進哥倫比亞大學,也走不進卡內基梅隆,這就導致了名人和一般人的起點非常不同。此外美國處在整個IT產業鏈的高端,各種遊戲規則也與國內不同,這就導致了李老師的人生路徑很難被一般人所複製。

在國內這個情形也同樣存在,排名前五的大學往往會在起點上就與大多數不同。很多公司的招聘,大致是按照某種學校的排名來設定招聘範圍的。

 

我曾經很客觀的評估了下自己,結論是即使再給我一次機會,進很好的高中,自己也努力學習,我也考不進清華,但即使如此我也要做IT,我也要謀求發展。相信大部分人的經歷更類似於我,而非是李開復老師,因此下面收集了幾個普通程序員的成長故事來給大家做些參考。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則隱去了真實姓名,但不管怎樣,這裏的故事很草根,它其實就在你我身邊,相信參照意義也會更強一些。

 

 一個40歲程序員的無奈 

1 佚名老程序員的故事

A有點莫名其妙的就混進了程序員的隊伍,稀裏糊塗做了幾年之後,猛一擡頭髮現自己快40歲了。老A出身名門,是中國頂級學校的畢業生,畢業後跑到英國留學七年,得了兩個碩士學位,按理講奮鬥個英國綠卡應該並不是很難,不過老A還是選擇了回國。

 

A自身智商是不缺的,否則也考不進頂級學校,但卻不太考慮自己的事情,反倒對如何解決臺灣問題,如何解決和印度的關係思考頗多,讓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觀點是:國家應該使勁鼓勵往澳大利亞這類地方移民,改變它的選民構成,這樣他自然就變成親中的。

 

這類小事糊塗體現在,他歸國後並沒太多的考慮自己的發展,而是隨便找了一個蘇州的做打印機驅動的公司。

 

公司當時剛剛開始起步,需要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大量溝通,並處理與設備相關的極多的各種細節。

 

A的背景和性格都不太適合做這類工作,溝通的時候太以自我爲中心,但實際上食物鏈下端的公司是處在弱勢地位上的,更要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再加上人又有點疏闊,細節問題不大處理的來,因此雖然一開始被給予厚望,但成績卻一直平平。老A在這家公司堅持三年之後在看不到任何前景的情況下選擇了離開。

 

離開後老A加入了一家純粹做外包的公司,並被派去日本。這時候,工作範圍一下擴的很開,什麼野村證券的金融系統,某個網站的前端開發等等都一一做過。每當換一家公司,都要從頭學點東西。

這些工作本質上和上一家公司差別並不太大,但總是很繁瑣,和以前一樣老A完成的比較一般。這樣再加上日本的經濟實在不景氣,很快老A派不出去了,無奈之下,老A又回到了國內。可是時間不等人,一來二去老A已經差不多40歲了。

 

從日本回國之後,由於前面幾年積累不多,老A只好回到離家鄉比較近的一個城市,繼續在對日外包行業裏摸爬滾打。

感悟程序人生

A的路其實走錯了。考入等級學校並能出國留學可以講是給自己掙得了不錯的選擇權。但就像再多的遺產也經不起子女揮霍一樣,基礎再好也經不起錯誤的選擇。幾次相對比較不好的選擇之後,選擇權就消失殆盡,而時間不等人,價值沒提升年齡卻提升的同時,人生也就開始有點困頓。

 

我們可以用這本書裏提到的各個維度來觀察一下老A的人生。

 

價值 實現程度(表達力,稀缺性,公司平臺)職場成就

 

A在幾乎所有項目上做錯了選擇。

 

從增值的角度看,首先是大方向上過於糊塗。以老A的履歷,如果走純技術路線,那就要到一家技術含量高的公司,否則就要迅速向管理職轉型。老A卻選擇在一家技術路徑不長的公司裏做技術。

 

即使單純是從做技術的角度看,老A也還是做錯了。我們在前面曾經提到,要持續增值,不要失去焦點,你不能學的是嵌入式底層開發,回頭做前端開發。老A又恰巧選擇了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領域---打印機驅動程序。這類工作對他以及對其他畢業生是同樣的陌生,難度又不高,在這類工作面前,他的學歷背景等等完全沒有優勢,等於主動的爲自己做了重置,也等於人生的增值失去了焦點。

 

既然做錯了選擇,本來就應該趕緊在“表達力”這項上調整自己,迅速適應當前情境,這樣依賴於在公司起步階段進入公司這一優勢,也可以謀求一定發展。但老A又錯了,他看到了許多自己不適應,但不涉及是非的地方,但並沒有積極改變自己,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出走。

 

當老A第一次從公司出走的時候,他的價值、表達力、稀缺性並沒有因爲近三年的工作經歷有任何提升,仍然吃的是老本(名校,留學經歷)。

 

接下來,在公司的選擇上老A再一次錯了,第一次的選擇本來就不太正確,但第二次選擇就幾乎把自己逼到了死衚衕裏面,轉到純粹的外包領域這又是一次重置,讓之前三年的經驗歸零。

 

去日本一事更是讓事情雪上加霜,短期來看也許可以多賺點錢,可幾乎一直處在食物鏈的末端,沒有任何技術積累,這直接決定了回國後的選擇空間。回國後再一次進入外包公司,以老A的年紀和性格,未來已經很那看到亮色。

 

A的內心想必是痛苦的。老A的情形並非個案,如果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很多類似的故事。

有的可能是已經失業,再就業艱難;有的可能是隻能維持現狀,並等待人生下滑。也許是巧合,這點在40歲左右的程序員身上發生的特別慘烈。

這種情形有一個根本的特點,就是自身價值沒有質的突破,這樣不管你曾經多麼風光,多麼好運,在10年時光面前,往往會被打回本色。

陷入這種困境之後,要想掙脫已經很難,而如何避免陷入這種困境,也許可以從下面李雲的故事中獲得啓示。李雲的故事與這裏的老A可以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老A是通過高中的努力達到人生高點,但浪費了自己的選擇權,使選擇權逐步收窄,而李雲則是起點很差,但始終堅持增值,最終累積出了高度,逐漸使選擇權越來越大。

一個普通碼農的退場過程

1 碼農退場的的故事

聲明:下面這篇文字,非本人所做,而是CSDN上流傳比較廣的一個2007年的老帖,原作者已經聯繫不到,但這個故事真的很有代表性,因此把它錄在這裏,與廣大程序員再次分享。爲了保持原滋原味,基本未對原文做任何修改,而只是調整某些敏感詞彙和小的筆誤。感謝原作者。

再過幾天,我就正式告別程序員生涯了,這也是我最後一次以職業程序員身份在CSDN發表文章。小弟談談入行幾年來的感受,做一個人生階段的自我總結,同時希望能給後來者帶來點參考意見,能在這段路上走的更好。

本人2002年下半年正式入行,至今20074月一直從事軟件開發工作。

上大學選擇這個專業是陰差陽錯,但接觸之後對計算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對寫軟件有一種強烈的衝動。

軟件成型後,那種成就感和自豪感能給我難以名狀的滿足。

那時,喜歡看侯捷的書,對核心技術和核心技術人員由衷的崇拜,對技術的追求和水平的提高有一種莫名的狂熱,當時我想只要能從事軟件開發的工作,起初的薪金待遇可以不計,等我技術方面成熟後,自己就有更高更好的選擇了,程序員→系統分析員→項目經理→自己的軟件公司,這是當時我一個朦朧的程序人生規劃。

現在想來,不禁一番唏噓。

我記得我在培訓的時候,一個培訓的老師當時是本地一家有名的高科技企業的CTO,確實是專業人才,就是不太會講課。我問他做程序員的感受,他說經常寫程序經常寫到凌晨2點鐘,很累不過很有意思,因爲他喜歡這份職業(當然喜歡啊,他月薪7000-80002001年,濟南),但也幹不長啊,他已經做好了轉行的準備,去做和計算機相關的行業。那年他28歲,我22歲。其實他那番話讓我和我的同學已經很羨慕,我們羨慕他的技術深度和現在的崗位層次。金領啊,他就是我們眼裏的金領啊。

而另一個技術水平很高的老師(在外企寫單片機的,30歲,月薪8000-1萬),告訴我的是:遲早要轉行,就像他現在來當培訓教師一樣,原因只有一個:太累。

 

我沒在乎他們的感慨,因爲我年輕啊,加班到夜裏2點很輕鬆啊,何況寫寫自己喜歡的軟件,很高興啊。那時對我來說30歲只是一個遙遠的數字。工作後,感覺完全不一樣了。首先很慚愧自己的機遇和能力都不是太好,一直從事基於數據庫的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我認爲是軟件開發裏最簡單和最基礎的方面),換了三家公司,從基礎程序員作到了系統分析的層次,現在開始往對外和管理方面發展。可以說粗略的沿着我以前設計的程序人生軌跡走了走。

其間也有過失業的落魄,吃不上飯的緊張,我記的最難的時候到CSDN上來發表文章,得到了很多兄弟姐妹的祝福和支持,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真的謝謝。

(此處省略64字,因爲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爭議。

 

我今年28歲,未婚,徹底煩了。爲什麼?累,沒有希望。先說說我的一點感悟:

軟件行業分析:

1、開發出售行業適用的單機版軟件。

2、開發行業適用的網絡版(B/S)軟件,一般是大單,幾十萬到幾百萬。

3、和行業的政府主管部門合作,推行一些行業方面的應用軟件。

補充:做軟件一定要做行業軟件,纔有前途。

這是本人幾年來對這個行業的一點分析。

 

其實第一種情況是軟件公司最通常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軟件價格不高,但只要質量站得住腳,可以細水長流,保證公司的成本沒問題,做的好還可以盈利不少,但想做大公司很難。

第二種情況,是真正掙錢的情況,接一個大單,什麼錢都掙出來了。可以鍛鍊開發隊伍,建立完整的大的開發框架,而且在這個行業裏可以造成很大影響,在一個地方實施成功後可以低成本的再推廣,佔領一片市場。總之一句話可以讓一個小公司真正的成長起來。

第三種情況純粹就是斂財了,和主管部門合作,強行推廣軟件,絕對的只賺不賠,我想各個地區都有這樣的案例,如稅務方面的。缺點是這樣的公司都受地域性限制,老闆錢拿的太舒服,沒什麼上進心,公司很難做大,不過也成了地方的行業一霸了,也不錯。

 

累,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爲什麼沒有希望呢?因爲我發現一個公司真正勤勤懇墾的實幹是掙不到大錢的。

真正能掙到大錢的公司完全都是靠老闆的個人關係到什麼程度,要想在某個行業裏成爲軟件老大,要看你和這個行業裏的政府主管部門的關係如何。我看到了太多軟件和他們公司的產品,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爛”。可那賺錢的速度... ...

其實賺多少錢,都是老闆的,我們打工的不就是拿個死工資嗎,我們更多的人不是連個受剝削的機會都找不到嗎?每次面試剛從大學出來的計算機的本科生,我真想對他說:你何必要選擇這一行?每次面試那些工作經歷比我長,年齡比我大程序員,看着他唯唯諾諾的目光,我就想:曾幾何時我也像他這樣,被人橫眉冷對的面試多少次,以後我是不是還會像他這樣,再去看人家的臉色啊?心寒啊!

看着同期畢業的同學,都轉了行,在自己的行業裏都混的不錯,大部分都比自己掙錢多,有幹頭;就是掙錢少的,他也乾的輕鬆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和自己項目接洽的企業或政府的信息部主管或網管,懂的不多,輕輕鬆鬆,錢比我們的多,有問題老找我們,面對他犯的低級錯誤,我們還得笑呵呵。我心裏確實不平衡啊。

一句話,不當程序員後悔,當了程序員更後悔。

出路在哪?我在找…

1、從程序員,到系統分析,到項目經理。條件:必須是大公司,工資高,福利好,有完整的發展曲線;個人對軟件開發有持續的熱情。

2、轉行到大型企業,事業單位,政府做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可以說是網管)。生活有保障,不必太辛苦。條件:一定的能力,一定的人際關係。

3、考研,考博再深造,出國或留校搞教學,培養一代不如一代的本科生,閒時打着大學的名義做做項目,賺個房錢。條件:高學歷,一定的經濟基礎和家庭背景。

4、創業:這個談起來大發了。這裏只說條件:很好的項目,創業精神,一定的經濟基礎。

5、共享軟件:很多程序員的夢想,自己寫個軟件全世界的賣,光註冊費夠一家人生活的了。成功少數,但只要有的都發達了。如ACDsee,優化大師,超級兔子,千千靜聽。但我告訴你,這方面基本是沒法幹了,寫個小東西掙錢玩玩可以,要靠他吃飯,餓死吧。條件:過硬的專門的軟件技術,富有創意的頭腦。

6、網站:基本情況和共享軟件差不太多,只是比共享軟件更好乾點。但奇蹟照樣有,可看看hao123的神話和現在很牛的80後的富翁。關鍵你有沒有這個本事和這個命了。

7、行業信息化諮詢顧問:隨着各個行業信息化的普及,企業對這方面人才需求很大。真正實現信息化的企業都需要這樣一個既懂軟件,又懂行業知識的人員,他和網管還是有區別的,他的要求更高些,更像一個自由職業者,專家類型的,這樣的人放在企業裏小的是個主管,大的是個副總。條件:很深的行業內部的技術或管理經驗,較強的軟件開發或實施經驗;通常35歲以上纔是成熟人才,因爲經驗是要經過歷練的。

8、轉行,徹底的轉行。幹不下去,精力不夠了,腦子不靈了,錢太少。只要你夠理由,你就走。重新開始另一段新的生活,有什麼了不起的,哪裏也餓不死我這個幹軟件的。

我是哪種人,我說我是第8種人,看看能不能兼第56種人。

我大學由於種種原因沒畢業,最高學歷是高中。就學歷而講,能幹到我目前這個水平我覺的可以了,是時候激流勇退了。

就職業規劃和財富而言,我這幾年走的路並不成功,最起碼無奈的轉行本身就是一種失敗。就我的人生而言,我覺的很成功。我了卻了自己的一個人生夢想,在短時間內品嚐了一個“高科技”行業的酸甜苦辣,技術出身也使我比別人多了一份淡定和從容。現在我可以放下這段旅程,再來一個新的開始。

程序員兄弟們別自卑,說到優勢我們有很多:

1、聰明的頭腦,較高的智商。有人說程序員呆,不會爲人處事,只會和機器打交道,沒前途沒希望。我告訴你,程序員願意和機器打交道是因爲他專注於技術,是職業特點,如果我們程序員的頭腦用到一般行業,企業,政府單位裏去耍耍陰謀詭計,騙騙人,賣賣產品或套套別人的話,我敢說,他們十個人也玩不過我們一個人。俗一點:就他們那點智商,也就騙騙鬼啊。

2、創新精神,學習能力和頻繁的知識更新速度。做軟件的都知道,幹一行的軟件,就得學一行的知識,這一行的知識掌握的越豐富,軟件纔可能寫的越好。我們都具備很好的學習能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不敢說每個做過的行業我們多麼瞭解,最起碼我們總是站在風頭浪尖上,高屋建瓴,問題看得遠,想的長(要不你怎麼去設計數據庫啊)。我們能以非專業人士的角度,系統的分析出一個行業某方面的流程,那當我們就做這個行業時,我們對我們的能力還沒有信心嗎?

3、紮實的工作態度,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紮實的工作態度是每個合格的程序員都應該具備的,因爲我們要對代碼負責;談到危機意識,我想大多數程序員都和我一樣吃者碗裏的,看着鍋裏的吧,也是被社會逼的沒辦法。其實這都成了我們的優點了,以後從事哪個行業,都需要這兩點精神。

 

我要走了,去幹個和軟件根本不搭邊的行業,我去幹是因爲我是老闆之一,而且錢絕對比現在好賺。過年的時候,我有個外甥剛大學畢業,非要做軟件,我給他了以下建議,算是爲後來者留一點東西:

1、能進大公司就別去小公司,在大公司裏你能接受真正正統軟件開發教育,比到小公司當個什麼啥都幹,啥都不精的主管強。

2、不斷的學習,注意技術積累和更新,那是你唯一的資本。

3、做軟硬件結合方面的開發,單片機的開發,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比較有前途而且門檻高。但凡基於數據庫的開發,不管是.NET平臺的,J2EE平臺的,VC,DELPHI,PB,VB都是扯淡,其核心價值是開發人員的經驗而不是技術本身。因爲真正的核心技術都在國外,中國沒有,我發現不管那種語言,最好用的類庫或組件都是老外寫的。

4、要有個好點的學歷,別像我一樣。畢竟是個高學歷的行業,學歷低人家都瞧不起你,你的發展也很有限 。30歲之前,可考慮弄個高程,CCNA,數據庫管理員之類比較有含金量的證書打扮打扮自己,過了35歲其實意義就不大了。

何去何從,我們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轉行了,我就不再是程序員了嗎,不!我只是不在做爲別人打工的職業程序員了,我要做自己的終身程序員。閒來時我會爲自己寫程序,寫我願意寫的。當寫程序不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興趣和熱情時,他纔會陪伴我一輩子。我還會再來CSDN,做爲一個非專業人士,一個輕鬆的真正的程序員而來。未來的一天,當我老的時候,不管那時我有什麼成就,或不名一文,如果別人問起我以前是幹什麼的,我希望仍能自豪的回答:“我曾經是一名軟件工程師”。

 

2 感悟程序人生

上面這段文字裏,有比較大的一部分是個人的心路歷程,而非是一種經歷,但正是從這些心路歷程裏,我們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一個要退場的程序員真實的內心世界。

 

很多人也許看的很感動,感動之後且讓我們回到理性的世界。

我們還是用這本書裏提到的各個維度來觀察一下上述這段人生。

 

價值 實現程度(表達力,稀缺性,公司平臺)職場成就

 

決定這段故事主旋律的其實是故事主人公所選擇公司(以及行業)在整個社會分工鏈中的位置。這點直接決定了主人公內涵價值增加不易,最終看不到出路。

當一個人選擇沙漠的時候,就必然缺水;當一個人選擇做信息管理系統,那就必然會面對激烈的競爭以及純技術路徑短的現實。

 

在一個特定的領域裏,如果幾個公司做不好,那可能是公司經營的問題;但如果所有公司都做不好,那就更可能是大環境問題。一旦大環境有問題,那就不管你怎麼選擇公司,都不太會有起色,這等價於前面談到的關於公司的各個因素中,只有一個分工位置因素有影響。這種情形下你基本沒機會去使用你的表達力,好比說大政治家如果去種地,那多高的政治手腕也影響不了畝產,這是一個道理。

 

在這種情境下任何一個人大致只能有三個選擇:

 

一是均衡發展,成爲公司裏最最關鍵的人。均衡發展意味着,有業務、有技術、有管理、有人脈。因爲技術路徑較短,所以一定不能只是停留在技術層面。這樣在有一定的稀缺性後,可以選擇一個利潤來源比較穩定,較有潛力的公司。故事的主人公也認識到了這點,列舉了幾種類型的軟件,頗得其中精髓。現實點講就是,很可能做個三到四年後要把精力轉到業務、管理和人脈的構築上,當然構築成不成功因人而異。這是通過橫向展開,擴展自己的價值,並選擇留在這個領域裏的辦法。

 

一是短時間累積技術基礎,在分工鏈上升級。信息管理系統所面對的問題和網絡應用的開發是共通的,其差異往往是用戶規模、數據規模所導致的。極端的講,12306、淘寶也是一種信息管理系統,但明顯其開發需要較高的技能。所以說如果一個人真的很喜歡技術,那不妨去看看關聯公司的招聘廣告,歸納一下必備的技能。深化算法基礎、參加特定的開源項目等都應該都對技術水平提高有所幫助,接下來可以考慮換到故事主人公所說的一些大公司或者需要較高個人技能的公司去,這樣就可以站到一個新的起點上。當然這個過程不能太長,否則一旦七老八十,那工作就換不成了。這是利用技能的可流動性,在分工鏈上爬格子的辦法。

 

最後就只能是轉行了,如果有合適的機會,這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這樣一來,確實會浪費一些之前的積累。


同上一個故事的A相比,這段故事的主人公起點要低了一點,因爲某種原因,大學沒有讀完,所以當初並非有特多的選擇權,從信息管理系統切入也許有着自己的無奈。從此可以得出一個廢話一樣的結論:大學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方向,開始積累,那麼接下來的路會寬很多。

------------------------------------------------------------------------------

關於我自己的各種信息,在左邊欄可找到,想了解下寫這書的人是不是騙子和大忽悠的可以瞄。

最後希望感興趣的支持V衆投,感覺上這應該是國內最靠譜的生活購物等的問答社區了吧,都是朋友給朋友做的答案,同時實行一人一號,一人一票制度,想找什麼答案關注公衆號:vzhongtou(左側有二維碼)就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