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未來市場巨大

可穿戴設備將衝擊智能手機的存在

不可否認,可穿戴設備未來的市場非常之大,甚至極有可能衝擊智能手機的存在。

從功能角度講,可穿戴設備有機會一步步替代智能手機。現階段來講,許多可穿戴設備只能算是手機的附庸產品,通訊、社交等功能以手機爲基礎,可穿戴設備只是起到一個拓展的作用。

手機功能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基礎的功能,即通訊;二是智能手機發展帶來的社交娛樂功能。這兩種功能,前者是最容易被可穿戴設備所取代的,通話及信息功能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能夠非常簡單的內置到可穿戴設備之中。而手機上餘下的社交娛樂甚至移動辦公方面的功能,則極有可能會被功能日益完善的平板電腦所替代,我們已經看到不少智能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已經逐漸趨於平板化。

社交遊戲方面,可穿戴設備未來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Google Glass給我們展現了可穿戴設備在社交上豐富的前景,文字、圖片乃至視頻的及時便捷分享已經不是問題。進一步,我們或許能看到利用Google Glass實現增強實景、虛擬現實,一旦這樣的技術應用到遊戲之中,可穿戴設備將可以顛覆遊戲行業現有的遊戲理念。

運動健康市場機會巨大

而現在可穿戴設備最爲關注的兩個方向,體育運動和醫療健康則是智能手機本身無法獨立完成的功能需求。目前市場上很大一部分手錶、手環類可穿戴設備產品圍繞的方向都是體育運動及醫療健康,這一市場對於可穿戴設備公司來說還大有可爲。

通過查看今年可穿戴設備市場投資數據可以發現,其中融資最多的三家公司Jawbone、Fitbit以及Withings的產品都和運動、健康有關係。其中Jawbone在今年9月以債務融資的方式籌款超一億美元,公司的Up智能健身腕帶頗受用戶青睞。Jawbone UP可以跟蹤用戶的日常活動、睡眠情況和飲食習慣等數據,目前已經推出了第二代產品。而另外一家關注個人健康的可穿戴設備創業公司Fitbit在今年8月份也獲得了D輪融資,總額爲4300萬美元。Fitbit旗下有多款智能硬件產品,其中Fitbit Flex是與Jawbone UP類似的智能腕帶產品,在市場上也頗具競爭力。可穿戴設備市場融資額第三的公司Withings同樣是智能健康類產品,今年7月份該公司融資3000萬美元。Withings在中國市場的關注度相比前面兩家公司較弱,該公司也表示7月份的融資將會被利用來拓展海外市場。Withings的產品線較廣,其中2013年6月份最新發布了可穿戴健康追蹤設備Pulse,體積與U盤相當,可監測心率,可計步,可計算卡路里消耗。

雖然目前市場上有關運動健康的可穿戴設備非常多,但並沒有哪家公司能夠保持絕對高的市場佔有率,其它創業公司仍然有機會在這方面取得突破。

輕便數碼產品領域需要新的爆點

就如智能手機的出現一樣,輕便數碼產品領域,需要有新的產品來替代智能手機。設想下,當智能手錶或者眼鏡能夠實現很好的通話及信息溝通功能時,由於智能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和平板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功能上也越來越接近。智能手錶/眼鏡+平板電腦的組合將使得智能手機的存在顯得跟尷尬。現在市面上的PhoneTablet就已經顯示出,未來大屏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只會存在一種。一旦可穿戴設備解決了通訊、社交方面的需求,辦公和娛樂的需求將可以交由平板電腦來解決。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在未來

可穿戴設備一定會發展的理由有很多,業界也將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捧的很高。但標杆性產品、隱私安全、消費者欠缺認知、市場需求不足、創業團隊對生產供應鏈的不熟悉、後端服務亟待完善等問題讓可穿戴設備的未來,還在未來。

缺乏標杆性產品

就如iPhone之於智能手機一樣,可穿戴設備現有的產品中,缺乏能夠引導市場發展,讓用戶趨之若鶩的產品。目前市場上的產品類別基本可期:智能眼鏡、智能手錶、腕帶……而這些產品之中,腕帶類產品集中在運動健康上,彼此之間的差距不大,產品設計誰也無法成爲標杆。至於智能手錶,說不好聽的,現在基本上是被做爛的產品,上至一線的電子科技巨頭諸如三星、高通,下至一些創業團隊,都在做智能手錶,無論設計、功能,彼此都大同小異。而智能眼鏡,現在推出這類產品的廠商不多,一線巨頭目前僅有谷歌在發力,設計與功能吸引了很多關注,但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直到現在,真正用得上Google Glass的用戶非常罕見,谷歌也沒有透露Google Glass到底何時才能真正走向市場。

至於誰能夠成爲可穿戴設備的標杆性產品,目前不得而知。但這樣的產品要出現,依舊需要時間沉澱。產品方面一定要能夠解決大衆需求、設計及功能在目前市場存在產品的基礎上有大幅創新。

消費者欠缺認知、市場需求不足

正因爲缺乏標杆性產品,可穿戴設備在大多數消費者心目中仍然是一款存在與想象中的產品。舉例來說,筆者曾在上個月向喜歡運動、關注睡眠質量的朋友推薦類似Jawbone UP及Fitbit的腕帶類產品,這位IT圈外的朋友對此毫無感覺,任我將該類產品的功能乃至可穿戴設備的優勢甚至發展史都說教了一遍,最終仍然是覺得“看起來很神奇,但好像沒多大用處”。或許是我的方法存在問題,但我們仍可以看出,除了IT圈子裏的人,普通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印象停留在“酷”、“炫”,對功能及實用性的認知非常少。因此,目前可穿戴設備的市場需求仍然很窄。

對於消費者認知欠缺,除了媒體的傳播之外,前面所說的“標杆性”產品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創業團隊的阻力

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除了IT行業巨頭們的引領,創業團隊的推動力也不容小覷。相對互聯網行業軟件方向的創業,可穿戴設備領域要求創業者不僅僅需要對開發技術把控力要強,還需要創業者對硬件行業的生產供應鏈要熟悉。就目前市場情況來說,可穿戴設備領域獲得成功的創業團隊鳳毛麟角。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硬件開發週期長,Yeelink創始人姜兆寧曾表示:

不像軟件可以敏捷開發,半個月一個新版本,用戶升級也快。硬件的開發週期可能會長達 18 個月之久,其中做出原型只佔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時間花在定型和量產環節。很多時候,創業者不得不返工到上一個階段重新調整,比如量產時發現某個問題無法解決,只能重新定型試驗,反覆折騰幾次,節奏會亂,週期一下就拖長了。

工業設計差。以智能手錶爲例,作爲許多新興創業團隊切入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典型產品,絕大多數智能手錶的設計大同小異。手錶最初的功能是計時,而現在很多人購買手錶則是爲了彰顯個人身份。目前,智能手錶的工業設計,與市面上很多功能表甚至低端的電子錶差不多,並沒有像當初iPhone的設計一樣能夠成爲引領行業設計趨勢的產品。

資金投入大。相比軟件在機器上可測試演示,硬件創業時需要切實的做出具體可見的產品來進行測試。另外,硬件產品的工業設計、渠道建設、市場營銷推廣等等方面需要的資金投入都非常大,這使得小型創業團隊很難涉足該領域。

客戶服務跟不上。海底撈的成功在於其服務的完善,而創業團隊真正的困難其實是在硬件開發完成之後的客戶服務。仍然與軟件產品對比,軟件產品存在的問題能夠通過網絡更新進行解決,而硬件產品一旦出現問題,需要有專業技術客服指導甚至上門服務才能夠解決。以今年較爲火熱的樂視智能電視爲例,樂視智能電視的出現給整個電視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成功獲得了大量的關注。但在第一批產品發貨之後,我們在微博上便能夠看一些購買電視的用戶對其後期客戶服務工作的吐槽。幾乎所有的傳統硬件廠商都有巨大的客服團隊在支撐其發展,而這點對於創業團隊來說過於艱難。

硬件發展仍需時日

在討論可穿戴設備發展時,不可避免的一個典型話題就是電池。

Jawbone首席執行官Hosain Rahman認爲:“計算不是問題,所有可穿戴設備都在受電池技術的限制。”

電池限制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在於兩方面,一個是電池的體積,一個是續航能力。由於可穿戴設備的特殊性,要求設備的體積要輕便、容易攜帶,所以電池需要足夠小。而這個問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得到解決,三星公司日前在“韓國2013能源展”(Korea Energy Show 2013)上展示了首款柔性電池產品。三星這款電池具有可任意彎曲、投入火中不會爆炸等特點。另外,LG公司也在不久前宣佈成功量產可彎曲電池。這些消息對於智能手錶類的可穿戴產品絕對是個福音。

而在解決體積問題之後,續航能力就可以有所期待了。

敏感話題:安全

這裏的安全分爲兩個方面:隱私安全、數據安全。

現在備受用戶關注的隱私安全主要是涉及他人隱私。谷歌的Google Glass一度因爲威脅他人隱私安全成爲大衆關注熱點,甚至不少場合明令禁止佩戴Google Glass的消費者進入。最近新面世的三星Galaxy Gear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其自帶攝像頭由於方便偷拍也成爲不少人關注的焦點。可穿戴設備結合移動互聯網,非常方便用戶將看到的一些畫面進行分享,無論用戶是否有心,都極有可能威脅他人隱私安全。而現在國內外對此均無具體的相關法律法規來制衡,廠商也並未對此給出相關對策。

除了他人隱私安全,個人隱私安全也不容忽視。現在很多可穿戴設備的產品功能都依託於雲服務及大數據的處理與運用幫助用戶解決需求,而這就使得大部分用戶的數據都存儲在雲端,用戶數據的安全隨之也備受消費者的關注。國內外的巨頭廠商提供的雲服務非常多,但沒有任何一家的服務在數據保護方面能夠百分百安全。如何將敏感數據與普通數據區分保護,這需要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想象未來

除了智能手錶、智能眼鏡以及腕帶,我們應該學會去想象更多的可穿戴設備,比如鞋子、手套、耳環、戒指甚至我們的衣服等。

而在功能上,除了通訊、社交遊戲以及運動健康等,我們是否可以開發出更多涉及生活、工作及學習的功能?比如,會不會有一款智能面罩能夠根據當前空氣中的PM2.5數值爲我們進行空氣淨化,會不會有一款能夠爲盲人導航的智能眼鏡?衣服上可以不可以根據當前氣溫調節保暖功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