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軟件批發商

幾年間,這個山西人將一個小小的軟件企業折騰成中國最大的軟件批發商——北京正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或許家鄉人不一定知道他現在掌管着一家知名的軟件公司,但一提起姚增起,許多人還記得當年曾經爲全鄉學生做學習輔導報告,後來跳級上大學、讀碩士、攻博士,一路飛奔的那個聰明的學生。這個聰明的學生再次演繹了當年晉商“子弟優秀者學商”的風氣。

1978年,15歲的姚增起跳級考上中國科技大學,進了無線電系自動控制專業。本科畢業後姚增起就順理成章地考上了中科院自動化所的碩士以及博士。到1988年他25歲獲得博士學位的時候,他才發現對自己所從事的控制系統研究並不是真的感興趣。對於自己,一向能領先爭第一的姚增起第一次感到深深的迷茫和困惑——我應該幹什麼呢?

在那段困惑的日子裏,他看什麼都很模糊。許多同學都出國了,但自己就是沒興趣;專業研究已經拿到博士學位了,但就是提不起精神;要說搞個公司吧,又不知從何處下手。一個偶然的機會,姚增起買了個“好易通”之類的東西,覺得還挺好用,可就是價錢太貴了。能不能開發一種便宜的專門針對學生市場的呢?他頓時來了精神,覺得創業的機會到了,趕緊出去進行市場調研。可一調研才知道,當時自己根本做不起——這樣的產品光開一個模就要15萬元。算了吧。

想想做軟件應該成本低一些,於是姚增起將目光移向了辭典軟件,準備創辦公司,要與上海譯文出版社合作。於是一向發怵與工商稅務等部門打交道的姚增起也開始研究如何進行企業運作。就這樣北京正普電子技術公司於1993年8月誕生了。

公司開張後,姚增起便開始琢磨各種各樣的軟件。由於與自動化學報很熟,他先替編輯部編了一套管理軟件,邊用邊修改,最後形成產品。令他意外的是,這種管理軟件最後居然以每套880元的價格賣出去了100多套。隨後,他自己開發了信封打印軟件,又賣出去了幾百套,接着又琢磨信函廣告軟件,同時還賣過遊戲手柄、股票卡……小小的公司總算滾動起來了,但姚增起的心中依然沒有燃起期待已久的激情。

如果姚增起只是滿足於每年二三十萬的獲利,那肯定就沒有今天的姚增起和如此規模的正普公司。當時市場上普通軟件價格約五六百元一套,而遊戲軟件光盤猛降到60多元的水平,這讓姚增起看到了機會——軟件將會在短時間內迅速進入家庭,軟件市場上原有流通銷售渠道肯定會出現巨大的空缺。於是正普公司開始在媒體上打出廣告開展軟件郵購業務,由於軟件的巨大市場需求,很快姚增起發現正普做郵購還只是“小兒科”,乾脆轉向做批發吧。

1996年起姚增起率領正普公司大規模介入軟件市場,從軟件銷售渠道的建立着手,設立正普軟件銷售組織。經過5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全國6大軟件批發中心架構,及遍佈全國的3000餘家代理商的銷售網絡,所擁有的代理商總數居同行首位。目前正普公司在中國軟件銷售市場的份額超過15%。隨着INTERNET在技術及應用上不斷成熟,正普公司又及時啓動了自己的網絡戰略,開發出自有品牌2688系列商務軟件。

彷彿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靈感,姚增起終於找到了運籌帷幄的感覺,也在多次的往復震盪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好男兒志在商界。他發現企業家的任務就是對社會資源的整合,而他所擅長的正是此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