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行爲決定今後的路有多長

此刻的行爲決定今後的路有多長

如果今天你沒有耕地,那麼你覺得明天你可以順利播種嗎?

不要在意昨天你做了什麼;也不要問明天你能做什麼;重要的是此刻你在做什麼,是今天這24小時你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因爲明天你能做什麼取決於此刻你在做什麼。

在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位高權重,有的人身份卑微,有的人不斷拼搏不斷進取,每一天都在爲明天能夠更好而奮鬥着;而有些人則每一天在碌碌無爲的混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碌碌無爲混了一輩子。雖然這些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給人一種天壤之別的感覺,但是我想說其實他們至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他們心裏,都想更好,都想住洋房、開豪車、贏娶白富美,都想人生輝煌,都想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也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好人,有用之人”。

那麼到底他們的差別在哪裏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差別越來越大,越走越遠呢?在此,我們暫且拋開出身、天資等因素的影響。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人身體內的調節有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而人生恰恰就是那正反饋調節。什麼意思呢?就拿學生學習來解釋這個調節過程吧。學生A一次考試成績不錯,他從這種好成績中體會到了一種喜悅感,那麼接下來他就會更用功的學習,並且他帶着一種愉悅的心情來學習,效率會更高,那麼他的成績自然會越來越高,這就類似於人體系統的正反饋調節一樣,今天的用功會間接促使明天更用功,如此反覆下去他便會越來越好;而學生B相反,一次成績不好,他在今後的學習中就會有一種消極情緒,也不會太用功,剛好與A相反,越來越差,這同樣是正反饋調節。而如果追本溯源,也許當年A與B成績只差不到10分,而人生從此分叉,走向了兩個相反的端點。當然,也有反例,由於世界是複雜的,尤其是奇妙的人類,不可能所有人都按同一個模式運作着,我們不要過分計較那些特例,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大多數人的普遍現象上。

毫無疑問,所有的學生都想考出好成績,都想被老師喜歡,被同學羨慕,但是他們的心裏反應和行動不同,就有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人生也是一樣的,絕大多數人都想好,但是隻有少部分人真的好了。那些人生贏家,往往是那些不好高騖遠,立足腳下,踏踏實實做手頭的工作的人,他們不會爲過去的輝煌感到驕傲,也不會爲過去的失意懊惱,更不會爲撲朔迷離的明天擔憂,因爲他們沒有時間,他們手頭有太多的事等着他們去做。因爲他們踏踏實實,順利的做完了今天手頭該做的事,那麼明天就會有更進一步,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們去做,就這樣,他們的人生越走越高,越高越走的快,似乎他們被一種無形的力在推着前進。同時有另一波人,確切的說是另一大波人,他們也是想着要奮鬥,也是想着自己要有所成就,但是他們總是想,總是想,總是想……,總是想着明天要做什麼,但往往是因爲他們今天沒有做該做的,導致本來安排明天要做的事沒有辦法做或者沒有那個能力去做。

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如果你跟你身邊的人一樣,如果你跟大家沒什麼區別,別人吃飯你也吃飯,別人應付工作你也應付工作,別人按點上班按點下班,你也是,那麼如果上帝需要安排1%的人成功,你告訴我上帝有什麼理由安排你而不安排“他”呢?所以如果你想成功,首先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跟你身邊的人有所區別,每一天的24小時不要跟大家一樣只是完成必須要完成的任務,至少要向前多走一步。否則就跟鹹魚沒什麼兩樣。

如果你想上帝可以助你成功,那麼你就必須給他一個理由,那就是今天這24小時你比別人多做了什麼?此刻的行動將決定你今後的路有多長!

勸君立刻行動,祝君明日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