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個常用Javascript語句等

 

107個常用Javascript語句

 1.document.write( ” “); 輸出語句

2.JS中的註釋爲//

3.傳統的HTML文檔順序是:document- >html- >(head,body)

4.一個瀏覽器窗口中的DOM順序是:window- >(navigator,screen,history,location,document)

5.得到表單中元素的名稱和值:document.getElementById( “表單中元素的ID號 “).name(或value)

6.一個小寫轉大寫的JS: document.getElementById( “output “).valu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input “).value.toUpperCase();

7.JS中的值類型:String,Number,Boolean,Null,Object,Function

8.JS中的字符型轉換成數值型:parseInt(),parseFloat()

9.JS中的數字轉換成字符型:( ” ” 變量)

10.JS中的取字符串長度是:(length)

11.JS中的字符與字符相連接使用 號.

12.JS中的比較操作符有:==等於,!=不等於, >, >=, <. <=

13.JS中聲明變量使用:var來進行聲明

14.JS中的判定語句結構:if(condition){}else{}

15.JS中的循環結構:for([initial expression];[condition];[upadte expression]) {inside loop}

[ad#468*15-w2]
繼續閱讀…

JS的對話框

JS的對話框

1.警告框(alert):出現一個提示框

2.詢問框(prompt):返回輸入的值

<script>

var username=prompt(“請輸入你的名字:”);

document.write(“你好!”+username);

</script>

3.確認框(confirm):根據不同的選擇,返回true/false

<head>

<script>

function confirmit() {

if(confirm(“你確認刪除此文件麼?”)) {

document.testa.submit();//如果點確認,則提交爲true

}

}

</script>

</head>

<body >

<form action=”tt.htm” method=”post” >

<input value=”刪除文件”/>

</form>

</body>

[ad#468*15-w2]

繼續閱讀…

JS函數及事件處理

JS函數及事件處理:

無參函數定義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test()
{
  document.write(“a”);
}
</Script>
調用: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est();
</Script>

有參函數

function test(a)
{
  document.write(a);
}
test(“sldfsf”);–傳什麼就打印什麼

可以返回值,但不需要寫返回類型(因爲弱類型)\
function test(y)
{
  return y*3;
}
document.write(test(22));

JS事件處理(重點)

1.onFocus:在用戶爲了輸入而選擇select,text.textarea等時
<body>
<form name=”test”>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value=”sss” onfocus=”JavaScript:alert(document.test.userName.value);” />
</form>>
</body>

2.onBlur:在select ,text,password,textarea失去焦點時
3.onChange:在select,text.textarea的值被改變且失去焦點時
4.onClick:在一個對象被鼠標點中時(button,checkbox,radio,link,reset,submit,text,textarea等)

<body>
<img src=”dsf.jpg” onclick=”alert(‘OK’);” ></img>
</body>
5.onLoad:出現在一個文檔完成對一個窗口的載入時(一般寫在Body標籤中,即窗口第一次載入時)
<body onload=”javacript:alert(‘hello’);” onunload=”javascipt:alert(‘byebye’);”>
nihao
</body>
6.onUnload:當用戶退出一個文檔時(同上)

 
7.onMouseOver:鼠標被移動到一個對象上時

<body >
<img src=”sdf.jpg” onmouseover=”alert(‘over’);” onmouseout=”alert(‘out’)” ></img>
</body>
8.onMouseOut:鼠標從一個對象移開時(同上)

 
9.onSelect:當form對象中的內容被選中時(比如全選,部分選中等)

 
<body >
<form name=”test”>
 <input type=”text” name=”t” value=”hello” onselect=”javascript:alert(”);” />
    <select name=”se”>
     <option value=”0″>hehe</option>
        <option value=”1″>hehe</option>
    </select>
</form>
</body>
10.onSubmit:出現在用戶通過提交按鈕提交一個表單時

 
<body >
<form name=”test” action=”1.htm” onsubmit=”return true;”>
 <input type=”submit” value=”ok” />
</form>
</body>
———-
<body >
<form name=”test” action=”1.htm” onsubmit=”alert(‘ok’);”>–在點了提交按鈕後但在表單真正提交上去之前彈出
 <input type=”submit” value=”ok” />
</form>
</body>
—–
<body >
<form name=”test” action=”1.htm” onsubmit=”return false;”>–程序執行到此中止
 <input type=”submit” value=”ok” />
</form>
</body>
小結:onsubmit=”return false/true;”很重要,可以用來做驗證,注意上面的返回只能是T/F之一


<hea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check() {
  if(document.test.t.value==”") {
   alert(“空串不允許”);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script>

</head>
<body >
<form name=”test” action=”1.htm” onsubmit=”return check();”>
 <input type=”text” name=”t” />
 <input type=”submit” value=”ok” />
</form>
</body>

JS基本語法

JS基本語法:

變量

  JS是一門弱類型的語法,所有的變量定義均以var來實現

  JS的變量建議先定義,再使用,最好加註釋

  Js區分大小寫

  JS可以不需定義即可直接使用變量,但不建議這麼做.

數組定義:

  var arr=new Array(3);

    通過arr.length取得數組的長度

注意.JS中數組長度雖然可以定義,但沒什麼用,不會出現數組溢出的情況

使用+進行字符串連接

字符串在Js也是當成對象使用的

substring(),charAt()

JavaScript初步及調試

JS初步及調試:

JavaScript(ECMAScript)包含三部分內容:

1.基礎語法

2.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

3.Bom

  Brower object model

 把整個瀏覽器當作對象,然後就可以通過它控制裏面的各個對象,比如工具欄等

alert(“ddd”);

document.write(“ddd”);

引入外部Js(2.js)文件:

<script src=”2.js”></script>

Js弱類型,全部變量使用var來定義

Js的調試:

1.使用打印

2.啓用腳本錯誤通知

IE–工具–internet選項–高級–(取消)禁用腳本調試–打勾禁用腳本調試(其他)–勾上顯示每個腳本錯誤的通知

Wait sleep區別

  • 來源不同
    • Sleep是Thread提供的方法
    • Wait繼承自Object
  • 代碼位置不同
    • Wait需要寫在Synchronize語句塊裏面
  • 是否釋放鎖定對象
    • 調用wait方法,釋放鎖定該對象
    • Sleep時別的線程也不可以訪問鎖定對象

Synchronized總結

  • 無論synchronized關鍵字加在方法上還是對象上,它取得的鎖都是鎖在了對象上,而不是把一段代碼或函數當作鎖――而且同步方法很可能還會被其他線程的對象訪問。
  • 每個對象只有一個鎖(lock)與之相關聯。
  • 實現同步是要很大的系統開銷作爲代價的,甚至可能造成死鎖,所以儘量避免無謂的同步控制。
  • 搞清楚synchronized鎖定的是哪個對象,就能幫助我們設計更安全的多線程程序。
  • 還有一些技巧可以讓我們對共享資源的同步訪問更加安全:
    • 定義private 的instance變量+它的 get方法,而不要定義public/protected的instance變量。如果將變量定義爲public,對象在外界可以繞過同步方法的控制而直接取得它,並改動它。
    • 如果instance變量是一個對象,如數組或ArrayList什麼的,那上述方法仍然不安全,因爲當外界對象通過get方法拿到這個instance對象的引用後,又將其指向另一個對象,那麼這個private變量也就變了,豈不是很危險。 這個時候就需要將get方法也加上synchronized同步,並且,只返回這個private對象的clone()――這樣,調用端得到的就是對象副本的引用了。

對於synchronized,其使用原則就是能同步兩行就不要同步三步,能同步一部分代碼就不要同步整個方法,儘量少用同步

關於鎖的理解:

關鍵是看它鎖定的對象或者引用所指向的對象是否一致。同步的時候就用鎖對對象進行加鎖,有了這鎖就可以防止對方訪問,要訪問就要排隊,但是對自身來說要訪問則沒任何障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