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路:要成爲精英,需要補上哪些鴻溝?

吳軍老師曾指出,上完大學還不能稱之爲精英,他們之間有一些鴻溝,有志成爲精英的人,需要補上這些鴻溝。即使是畢業的人,在工作中補上這些鴻溝也無妨。

1.看透錢

上哈佛的目的,是成爲精英,不是學習賺錢。在哈佛看來,對於精英的標準不應該是掙錢多,而是有影響力。這點上,不敢說自己做到了,因爲我還不是精英,但我在努力積蓄自己的影響力,這個公衆號就是一個例證。

如果是大一的時候,去面試完了之後,面試官問我有什麼問題?我第一個問題一定是,我的薪資可以給多少?

現在,我先問自己的是,我能爲該公司提供什麼價值?其次是,在這個行業,我該如何構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圈?

因爲我相信這一點——錢,是能力提升之後,你能提供別人無法提供的價值,從而帶來的附贈品。

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不在於看不看錢,掙不掙錢,而在於能不能看透錢!

2.先學會服從,合作;學會當助手,當領導

不一定每個精英都具備良好的領導力,但良好的領導力可以調動更多資源,讓自己成爲精英,影響更多人。而練習領導力的第一步,則是先學會服從。

這一點我是在管理教學部之後發現的。當別人不聽你的話,而且你也沒有開除或降低他薪資的機會時,唯一希望別人做的,就是服從安排,合理調整。一個我行我素,不願意服從的人,可能成爲傑出人才,但通常難以具備領導力。

合作,我是在管理了一年曲藝隊之後才明白的。一個小品的編排,練習,都需要大家一起來改進,迭代。如果只有一個人,那就不能弄出一個好小品了。這也是爲什麼我演了那麼多小品,但在公衆場合要表演的話,往往很難,因爲沒人和我搭戲。

後兩個,當助手,當領導,相信有了前面的基礎,應該容易一點吧!以後再補上。

3.認清邊界,學會在邊界裏做事

與有所爲相比,我認爲有所不爲更爲重要。面對那麼多機會,今天這個人告訴你比特幣賺錢,明天那個人告訴你社羣也特別賺錢,後天又有人說區塊鏈特別好,要不要去做?如果沒有核心,最後必將一事無成。

在能力圈上,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做的就特別好。巴菲特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投資。芒格說:”只按原則做事,只在能力圈內做事!“

大學前三年都沒有意識到邊界的重要性,做了很多雜事,幸好大四意識到了。所以給自己設立了三個原則,

原則1:勝可知,而不可爲,故未謀勝,先慮敗。即勝利可以預見,但不能強求,所以先別急着規劃自己如何勝利,而要想着自己會死在哪裏?

原則2:承認自己是個笨人,所以凡事留有一定的冗餘備份,安全空間,允許自己犯錯。

原則3:學會拒絕別人的邀請,請求,專注於核心。

相信有了這三個原則作爲約束,我可以更好地打造核心競爭力吧!

4.把自己培養成健全的人

要談戀愛。因爲了解異性,是成爲健全心智的人的必經之路。談了戀愛,才知道心與心之間的深度交流,溝通的重要性。

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這些人不一定是自己的室友,而可能是那些和你有着同樣價值觀,同樣興趣的,遊戲除外。

大學裏,我認識的人分爲四種。

第一種,跟我一起學英語的人,這幫人對自己非常狠,不僅英語好,而且在自己的院裏也都是學霸居多,平均績點4.0的不在少數。

第二種跟我玩的,演小品的人。這幫人成績一般,但非常愛玩,愛開玩笑。網上的小品,電視,電影,包括所有八卦新聞,他們都知道。網上所有段子,大部分我都是通過他們瞭解到的,因爲我沒有時間刷微博,B站或者抖音,今日頭條。

第三種人,和我一個院的,一起學數學的人。這幫人有屌絲,有學霸。男女比例均衡,而且男生也不太懂浪漫,這是和美院聯誼的時候,美院的女生說的。他們大部分都保研了,但也有部分是沒考上的。

第四種人,在網上認識的。他們一般是職場人士,很多工作都很忙。來源主要有三個地方,007,一起寫文章的;得到,一起學習交流的,這些人基本什麼都懂點,反駁我觀點的人,基本都來自這裏;混沌大學,這些人以創業者,商業方面的居多。可以說,建立了一個較爲多元的朋友圈了,雖然我不經常看朋友圈。

要和一些師長成爲朋友。遺憾的是,沒有交到一個我們院的老師作爲朋友。

5.樹立信仰

在宗教裏,信仰指相信某一信念,同時毫不懷疑。沒有信仰,做事情就沒有目標,遇到困難容易打退堂鼓。相信大家也很少看到一個沒有信仰的精英吧!

筆者不信教,但我有一份清單,清單上寫着我相信的信念(過些天放出來)。

比如,在做事情的選擇上,我會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性原理:這件事是否有助於提升我的認知。

內驅力原理:這件事是否是我內心熱愛喜歡的?

複利/低邊際成本 :這件事是否做越久,收益越大?執行次數多還是利率高呢?

正面的黑天鵝:這件事有可能創造巨大機會嗎?

零和博弈:是否能夠優化正在做的事情,抽出時間做?或者是否還有其他時間,精力做?

這就是我的信念,我非常相信他們,是因爲有足夠的事實證明它是暫時正確的。

雖然這些信念可能會改,以後,這些信念也一定會改,或者增多。否則,怎麼說明我進步了呢?

但現在,我相信它們,並按照這些信念去行事,去選擇,它們就是我的價值觀體現。因爲這些信念給了我底氣,所以我做事可以理直氣壯,可以果斷作出選擇,然後相信我的選擇。

以上五條是吳軍老師列的,但我認爲可以再加一條。

6.如果別人不懂你,請保持你的純真!

在四年裏,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做的。自己去學英語,認識了一幫人,格局大了不少。自己去寫作,也認識了一幫人。學經濟學,心理學,商業,然後認識了很多網友,俗稱沒怎麼見過的朋友。

我的同齡人沒有和我一樣這麼做的,但我相信這些事情對我以後非常有幫助,於是自己一個人去做了。

有人說:”思想上特立獨行,行爲上最好隨大流“。但如果實在不行,也可在行爲上特立獨行,保持那份純真。

查理芒格曾說過一段話:”Acquire worldly wisdom and adjust your behavior accordingly. If your new behavior gives you a little temporary unpopularity with your peer group then to hell with them.“

翻譯過來是說:”獲得普世智慧,並以此規範你的行爲。如果你的新行爲讓你暫時看起來和你的同齡人不一樣,從而導致你不受歡迎,那麼,去他們的!“

只有當你去做了,同行的人,纔會出現。

懷着夢想,用我們的熱情,進化這個時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