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生活]智能DIY的基礎準備:多功能直流電源

1. 需求和作用

        我們在DIY的時候,即使目標只是一個半智能的無電裝備,也很難避免使用到直流電源。現在大大小小無數的工具種類,經常都是要直流電源。但是它們對電源的電壓電流頻率要求又不同。比如點亮LED1.5v,單片機3.3v,充電起子4.2v,usb 5v,路由器5v-24v,平板5v-12v,電動車24v+等等。雖然市場上呼籲電源接口的統一化,但是很多廠家出於保護設備考慮,電源適配器經常不能通用。所以像我們這種動手慾望極強的創客,家裏可能已經是成箱的電源適配器。這些適配器經常質量還不錯,送人一般也沒人用,扔掉也有些可惜。像我就會把一部分電源改造,用到智能設備上。但是這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我們經常同時使用的工具和設備就那幾個,爲了收納整齊,電源和設備經常會分開放,但是我們每次找電源花的時間就很多。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通用性很強,可以適應不同輸出接口的電源。而接口類型其實也不是很多,只是和電壓、電流形成一個矩陣乘積纔多。我們把電源設計成可調或者多個電壓接口,把輸出接口統一化,到設備再用轉接口。這樣一個或多個電源,可以安靜的躺在工作臺那,天天爲我們的動手站崗了。

        這裏想提醒大家,鋰電本身也是一種直流電源,因爲它的充電器也是電源的一種。所以我們買鋰電工具,要做好預算和規劃,儘量減少充電器的種類。像我很不幸,因爲有幾個裝備,沒能買到統一的牌子和電壓,結果有4個充電器之多:大有12v、20v,得偉14.4v,藤原18v。我打算把大有的工具12v,得偉的14.4v,逐漸出手,換成百得的matrix,可以節約很多空間。

2. 需要哪些電壓

        電流在通常情況下,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我們儘量會選大的電流輸出。但是電壓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雖然現在有很多降壓模塊,體積不大,支持電流也不小,但等於額外增加了負擔。我們需要做的是,把ac-dc和dc-switch、dc-change都做進同一個電源裏。最好不同的口,都可以分別調壓。像我主要做智能生活用品,所以24v以下是常用電壓。現在市面上有一款120w左右的電源,但是隻有一個出口,而且線比較長,其實這樣並不方便。它顯然是設計爲室外操作的。室內的電源,經常是固定位置,所以插頭一般不需要太長,只有輸出插座,沒有輸出線。

        屆此,我定位我自己的新電源爲3-24v,甚至9-24v都可以。因爲低壓的時候,經常不需要高電流支持,降壓直接加個二極管切換器就行。有一種叫撥動開關的,很實用的工具。但我希望,將來的電源,可以智能切換,那就需要單片機和其他配件了。當然這是第二階段、甚至第三階段。我們先實現比較基礎的一步。

3. 需要幾個接口

       接口很多,自然很方便,但需要的電流總值就不小;接口太少,就需要多準備幾個電源。各有利弊。一般來說,智能設備2-4a是常見電流。4a情況下,做兩三個接口差不多了。考慮到4a的設備,經常是電腦級別的,配置比較高了,同時開並且佔用公用電源的數量不多。所以第一個電源,我覺得設計爲4A、2A、2A即可。如果有多餘的設備,增加一套即可。我們常用的設備,5V居多。所以5V完全可以考慮買一個大電流的充電插座。

        市場上有一種電源,鐵盒子,多個接線柱。比如24v20A,尺寸是215mm×115mm×50mm。這是一個不小的尺寸,電流很大,接口不是很多,而且需要改造接口,比如改造成USB輸出接口,便於使用。另外還有一種服務器用的電源,功率很大,1000w左右,輸出只有12v的。因爲缺少24v供電,就可能需要備另外一個24v電源,或者改電路。1000w的12v電源,如果進行改造,的確可以集成很多輸出。它的12v輸出就有83a。聽上去有點眩暈。

4. 痛下決定

       寫這篇博文的時候,我正在整理新居,翻出了兩大紙箱的電源適配器。所以締造一個多功能直流電源就進入了我的日常。我考慮到,同時在一個工作臺,需要的接口不會太多。所以,6-10a,兩個電源,比較適合我。現有的適配器中,最高的只有19v120w,一體機的電源。顯然不足以勝任我的要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