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產場景下如何對Linux系統磁盤分區

生產環境:

硬件:華碩PC機,4 Intel(R) Core(TM) i5-6400 CPU @ 2.70GHz,內存4G;

任務:生產場景下如何對Linux硬盤分區,安裝CentOS6.9版本,搭建公網環境;

技巧:U盤安裝、生產場景分區


1、背景

  添加一臺新電腦,目前該主機是裸機,沒有安裝任何操作系統。在安裝操作系統之前,先要分區,在這裏作者是按企業生產場景環境來分區的,對硬盤分區之前,我們先梳理磁盤分區的相關知識。


2、磁盤分區知識:

   爲什麼硬盤要分區,因爲我們要告訴操作系統,從哪裏讀取數據,又要從哪裏寫數據。硬盤分區有主分區、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之分。一塊硬盤最多可以有4個主分區,一個擴展分區,當然在擴展分區內還可以劃分多個邏輯分區。

主分區:一般爲第一分區,在上面安裝操作系統。

擴展分區:不能算一個正常的分區,而是一個鏈接,起到一個指向的作用。

邏輯分區:邏輯分區是存在於擴展分區內。

分區要點:

1)  多個主分區的原則:1≤主要區≤4

2)  擴展分區和主分區組合:1≤(主分區+擴展分區)≤4

3)  分區成四塊磁盤的話:P+P+P+P   P+P+P+E

      特殊說明:

1)  擴展分區不是一個真正的分區,建立完擴展分區需要在上面建立邏輯分區纔可以使用;

2)  對於主分區和邏輯分區在使用上是沒有區別的。

3)  分區數字編號1-4留給主分或或擴展分區使用,邏輯分區編號一般從5開始;

4)  硬盤也可以不分區,直接格式化使用。


3.硬盤分區的設備名

設備名稱如下,可以以此類推:

系統的第一塊IDE接口的硬盤爲 /dev/hda

系統的第二塊IDE接口的硬盤爲 /dev/hdb

系統的第一塊SCSI接口的硬盤爲 /dev/sda

系統的第二塊SCSI接口的硬盤爲 /dev/sdb

分區則使用數字編號表示:

系統的第一塊IDE接口的硬盤的第1個分區稱爲 /dev/hda1

系統的第二塊SCSI接口的硬盤的第2分區稱爲/dev/sdb2


4、生產場景分區方法

4.1 Linux系統地分區的要求:

1)  最少要有/以及swap兩個分區;

2)  Swap的作用:虛擬內存,swap=1.5*物理內存容量,或者swap=2*物理內存容量

3)  建議設置獨立的/boot分區

4)  常規生產線上一般服務分區方式:/boot ,swap,/三個分區。

優點:簡單方便、易於維護、可批量部署,最主要的是不會因爲分多個分區,有的分區滿了,有的分區而剩餘很多空間卻不能利用的情況。

缺點:如果系統出了問題,重新裝系統時,因爲所有數據在根分區(/),所有數據都有可能損壞。


4.2 生產環境中安裝Linux系統時如何進行分區

服務器角色

分區建議

優點 

RAID方案

單機服務器

如8G內存,300G硬盤

 

 

/boot  100-200M

swap 16G,內存大小8G*2

/ 80G

/var  20G(也可不分)

/data  180G(存放web及db數據)

 

數據盤和系統盤分開,有利於出問題時維護。

視數據及性能要求,一般可採用raid5折中。

負載均衡器(如LVS等)

/boot  100-200M

swap 內存的1-2倍

簡單方便,只做轉發數據量很少。

數據量小,重要性高,可採用RAID1

負載均衡下的RS server

/boot  100-200M

swap 內存的1-2倍

簡單方便,因爲有多機,對數據要求低。

數據量大,重要性不高,有性能要求,數據要求低,可採用RAID0

數據庫服務器

mysql及oracle

如16/32G內存

 

 

/boot  100-200M

swap 16G,內存的1倍

/ 100G

/data 剩餘(存放db數據)

數據盤和系統盤分開,有利於出問題時維護,及保持數據完整。

視數據及性能要求主庫可採取raid10/raid5,從庫可採用raid0提高性能(讀寫分離的情況下。)

存儲服務器

/boot  100-200M

swap 內存的1-2倍

/ 100G

/data(存放數據)

此服務器不要分區太多。只做備份,性能要求低。容量要大。

可採取sata盤,raid5

共享存儲服務器(如NFS)

/boot  100-200M

swap 內存的1-2倍

/ 100G

/data(存放數據)

此服務器不要分區太多。NFS共享比存儲多的要求就是性能要求。

視性能及訪問要求可以raid5,raid10,甚至raid0(要有高可用或雙寫方案)

監控服務器

cacti,nagios

/boot  100-200M

swap 內存的1-2倍

 

重要性一般,數據要求也一般。

單盤或雙盤raid1即可。三盤就RAID5,看容量要求加盤即可。


5、在整個分區過程中產生兩個問題:

問題1:您的分區方法產生了如下關鍵錯誤,您還沒有創建/boot/efi分區,在繼續安裝CentOS前您必須更正這些錯誤。

方法1:先採用網上的方法嘗試解決此問題,按F2進入BIOS,選擇啓動項(BOOT Mode中分別有三項:UEFI+Legacy、UEFI、Legacy),其中默認是UEFI+Legacy,按要求選擇Legacy,重新啓動後無法找到U盤,所以放棄使用該方法,如果該電腦有光驅的話,可能就解決此問題了,因可以通過光驅安裝系統。

方法2:分區時,創建獨立的/boot/efi分區,100MB即可。

因爲採用Legacy無法識別U盤,所以採用UEFI引導,需要根分區或swap分區,必須創建獨立的/boot/efi分區,否則無法繼續安裝。


問題2:您的分區方法產生了如下關鍵錯誤,sda必須有一個GPT磁盤標籤。

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關鍵採用了UEFI+GPT模式啓動電腦的方法,本分區並沒有採用MBR分區方式。

下面通過加入GPT磁盤標籤來解決可以繼續安裝的問題:

按下Ctrl + Alt + F2  進入到rescure模式

Parted

Mklabel gpt /dev/sda

Yes

Print /dev/sda

按下Ctrl + Alt + F6回到安裝界面

注意:既然解決了安裝問題,最終導致整個硬盤只能劃分主分區,不能劃分擴展分區。

現在的說法是使用GPT對磁盤進行分區,它更先進,更健壯,所有計算機系統都在向其轉移。

整個分區過程嘗試過N種方法,最終硬盤分區通過:

wKioL1nDWMfQ8_jJAAEY1fE5RXE824.jpg

添加gpt標籤

wKiom1nDWP3Q-X2KAADxTus53vI865.jpg

注意:有一塊電腦硬盤,另外還有一個U盤,看清楚,一不心會損壞U盤中的數據

wKiom1nDWP3TExMLAAB6WG5vbwE492.jpg

標準分區

wKioL1nDWMjioMC5AAC0NZ6krtE185.jpg

wKiom1nDWP7QKniBAAEZWt0EqNw392.jpg

wKioL1nDWMnhw1lWAACwEoEC8_A178.jpg

wKiom1nDWP7j6RZBAACNyfgzkv4170.jpg

最終的分區是:/boot,swap,/,/data

[root@JxateiLinux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3       358G  2.4G  337G   1% /    #根分區

tmpfs           1.9G     0  1.9G   0% /dev/shm   #swap分區

/dev/sda2       190M   42M  139M  24% /boot  

/dev/sda1       200M  264K  200M   1% /boot/efi   #分個幾十M就足夠了

/dev/sda5        93G   60M   88G   1% /data   #存放數據

  如果是採用專業服務器的話,基本上不會發生上述的問題。

  硬盤分了區,系統也安裝好了,接下來還要配置好公網IP。 

  配置過程要注意兩個步驟:

[root@JxateiLinux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HWADDR=88:D7:F6:56:48:D6

 IPADDR=113.195.*.*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13.195.210.1

 TYPE=Ethernet

 BOOTPROTO=static  #配置靜態IP

 ONBOOT=yes  #隨着系統啓動,即自動激活網卡

[root@JxateiLinux ~]# cat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220.248.192.*  #配置DNS

nameserver 8.8.8.8


技術經驗:能 ping 通 IP,但就是無法 ping 域名,原因就是 nameserver 要靠左頂格寫,不能有空格,所以一定要按計算機及系統的規則標準操作,否則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