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IDC機房與雲計算如何快速結合最佳實踐的經驗之談

大家好,有兩週沒好好坐下來聊聊近期的實踐課程了,今年也是對網工技能要求上的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怎麼說呢?因爲上雲的趨勢已經來臨,去年是所有的企業都在擁抱互聯網,今年則是所有的企業都在擁抱雲計算,加上各大產商的瘋狂擴展與競爭,“價格戰····”已經不計其數,但真正能協助用戶落地實施方案成功上雲的服務商,用手指在上海完全能數得過來。


這裏就不點名了,點名就有點個人情緒在裏面了,還是迴歸老本行扯扯技術,聊聊夢想。


我見過很多公司,號稱自己有云。但是去聊了下,也其實就是虛擬化(kvm、xen、vmware、hyper-v),這真的不算什麼雲,這也就是虛擬化而已。雲化的概念大家也都明白,就是把資源“池化”,伸縮自如。虛擬化可以嗎?狹義上可以的,但是以虛擬化著稱自己做了雲,這個明顯是不負責任且站不住腳跟的。


當然呢,今天我不想過多去聊雲產品、虛擬化,我想說的是“如何在物理idc網絡和雲上的網絡”連起來的話題。不論是現在的“clound link、hybrid clound”等等,均離不開傳統的物理網絡基礎設施,所以側面的證明了一家做ISP的公司,一定要有一張自己的網,這張網提供了你全國甚至全球的鏈路上的業務擴張。


所以啊,今天我來分享下我們在做傳統機房如何和雲計算節點打通的經驗之談。

首先呢,大家都知道,傳統的物理idc機房,是這樣的。

wKioL1jLz9ewB_WOAAC5GRlHenY537.png-wh_50


也有可能是這樣的:

wKioL1jL0FPxk02CAACTkSewrbg664.png-wh_50

也有可能是這樣的:

wKiom1jL0gujWC1IAAEZnoM5wqI687.png-wh_50

也有這樣涉及比較多業務系統的:

wKiom1jL0nHRM8hDAAU_0HNnPm4726.png-wh_50



以上的拓撲圖呢,都是很多項目測試期間以及改網之前的原有的樣子,已經是過去式了,所以我這裏比較直接的拿出來給大家分享了。


但是大家想一想,這一套網絡基礎設施或者一套業務系統硬件動則上千萬,哪位老闆會說不用就不用了,誰不都會想着能利舊就利舊,能跑點東西就跑點,別浪費!!!今年有太多的諮詢公司跑到各個地方說:上雲把,完全可以替代原有的基礎設施。一條***就能保證雲上的內網通信,這樣你就可以把業務遷移過去了。


但是誰有說的好,雲上好,還是物理好呢。所以這纔是但是混合雲的最佳場景。我們把物理和雲用專線打通,將雲的池化環境與傳統物理的組網打通。實現虛實結合的組網結構。就類似如下的示意圖:


(近場混合雲組網示例圖)

wKioL1jL1LeDzm9jAAEImpX9TTI091.png-wh_50

如上拓撲,雲計算的出口網絡仍然是使用的某數據中心的出口,但下面會採用裸纖或者六類網線或者內網GRE隧道打通的形式直連接入完成通信的鏈接。池化的環境與物理的完成完全打通,即實現了我們在需要對前端的快速部署或者釋放。我們在很多場景裏面也完成物理做數據計算,對外提供服務以池化的雲計算環境爲主。


方式一般分爲:GRE、裸光纖、網線直連、(IPSE***,這種不算,切記)


但以上也是目前很多廠商非常常見且成熟的對接方案,這是我在圖上標註“近場混合雲”組網的特徵,爲什麼這麼說呢,相當於你的雲要麼是自己在當前IDC機房自己建的、或者你的公有云提供商在你託管的數據中心的另外一邊,有云計算節點。這就是所謂的近場混合雲組網.


綜上結論,混合雲的組網,基本上就是這個套路,希望大家在後期不要被瞎吹牛的諮詢商套路了。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互聯,沒什麼其他特點的地方。


這裏面涉及的更多的是管理上的話題,雲化後的運維運營管理,流程對接,快捷的整合現有資源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等等。這也是今天的一小塊的開門見山的經驗之談。


後面會給大家分享,如何利用MPLS實現三層跨數據中心的內網通信、以及大二層波分組網結合GTM完成的雙活數據中心組網、以及如何利用大二層技術結合大勢的阿里雲實現虛實合一的組網,希望大家期待。



把學習和總結當成一種生活習慣,把技術成就夢想做成最佳實踐

                       ————來自一家二級運營商的網工分享


補充,以上均代表個人經驗之談與任何公司和51CTO無任何直接聯繫,不代表任何甲方立場。



QQ:549675970

QZONE:http://user.qzone.qq.com/549675970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人生格言:越努力、越幸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