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籌是被玩壞的C2B


什麼叫“衆籌”?

我們先來看看京東衆籌對“衆籌”的闡述。

“衆籌”譯自crowdfunding,即大衆籌資或羣衆籌資,是一種通過互聯網方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從行業來看,國內的衆籌還是一個新興行業,處在初創階段。衆籌的通俗說法就是,彼此成就夢想,大家籌錢完成一個任務。和預售、團購的區別是:預售是B2C,衆籌偏向C2B,就是出資人先有購買或投資的意願,籌資人按需組織生產。

衆籌具有三點特徵:1. 排他性,即處於衆籌期限內的產品僅在單一渠道發售,在其他渠道享受不到相同的產品回報和服務回報;2. 預售性,即出資人先付款,籌資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製造或進行服務前期準備工作後,再給予出資人產品回報或服務回報;3. 有下限,即衆籌項目的成立需要募集的資金到達一定的規模下限,否則項目不能成功啓動。

目前,國內衆籌發展呈現上升態勢,衆籌已成爲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領域。隨着國人的接受度增強、監管政策逐步放開等有利形勢,衆籌市場將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衆籌不僅能拓寬籌資人融資渠道,也將改變傳統的電商模式。

當前中國衆籌存在的問題

衆籌機制不完善

“衆籌的基本出發點是儘量拉近資金供求雙方的距離,減少各種中介的作用。在理想狀態下,創業者無需應付複雜的金融條款和高昂的融資成本,投資者(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意願和喜好直接進行投資。

傳統的商品預售遵循合同法、消費者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如果商品售賣者不能按期交付商品,或者交付的商品質量不合格,相關的賠償、退款和召回程序有明確的法律可依,消費者損失的只是時間成本。但在商品衆籌模式下,消費者的預付款兼具預購、投資和資助性質,一旦出現違約,如何挽回損失,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在法律適用方面,創業者、消費者和平臺的意見也不統一,因此當前商品衆籌的消費者保護處於模糊狀態。”

還不成熟的衆籌誠信

想當初,馬雲爲了做淘寶,特意做了支付寶。支付寶的意義就在於,他解決了用戶對資金安全,平臺信任的問題。

在當前的衆籌環境中,除開京東、淘寶等體系內的衆籌相對安全一些外,當投資者(消費者)在新的衆籌平臺開展衆籌行爲時,其徵信體系及誠信環境缺失籌資人的信任機制、分配機制、退出機制就成了問題。

由於用戶是通過網銀或者支付寶等方式將自己的投資款項打入第三方賬戶,這個過程將面臨無法最終獲得衆籌商品,或衆籌商品質量問題無法保障,售後無法保障等問題。而項目的真假,是否安全,也缺乏合理的監督理賠機制。

之前媒體關於的國內某手錶廠商拖欠用戶商品,不退用戶籌資的報道,也反應出了國內衆籌的不誠信。

中國式衆籌,投資者(消費者)面臨的是不誠信,高風險的衆籌環境。

衆籌淪爲炒作工具

“目前,中國式衆籌網站的交易規則和盈利模式是,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未達到預定籌款目標,系統會將已籌集到的資金退還給出資人。如果項目籌款成功,網站將根據籌得金額按比例收取佣金,佣金是主要收入來源,其次還有廣告收入。

而在國外,諸如Kickstarter等國外衆籌平臺的盈利模式通常是,從融資成功的項目中收取一定佣金,費用比率一般爲5%10%。但在國內,衆籌模式很難收取佣金,而且由於用量很小,再加之很多衆籌項目融資金額不大,即便收取也沒有意義。”

以廣告爲主的收入模式,決定了中國式衆籌淪爲營銷工具的下場。

只金融,不商務

看遍衆多衆籌平臺,我們發現,衆籌產品中,科技類產品佔據了衆籌產品的大部分,而民生類,比如服裝,鞋帽,電器等產品則較少。

這是因爲,衆籌尚未成爲普遍以上的商務平臺,而僅僅是少數玩家的工具,當然也可以說是先行者的工具,其次,中國式衆籌並未拜託國外衆籌網站金融爲主的影響,而忘記了“衆籌”具有更好的電子商務功能。

不可否認,衆籌是比團購更好的C2B模式,它雖然並未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發起,消費者參與,消費者定價,但它比團購更爲先進,從更實用的角度解決了企業(發起者)和消費者(投資人)之間的需求問題。

如果將現有的科技產品衆籌,推廣到日常生活用品衆籌,我想應該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可惜的是,目前的中國式衆籌,已經成爲了少數玩家的圈錢工具,名聲已經開始發臭。

馬雲說“C2B 纔是電子商務的未來”。

本來,衆籌本有機會成爲新的電商生態,成就一樁大買賣,但是現在,中國式衆籌成了快被玩壞的C2B

中國式衆籌,哪裏是你的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