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Redhat7.x系統安裝

1.實驗目的

 

  • 掌握Redhat7.x系統的安裝;

  • 能夠搭建起一個基於Redhat7.x平臺的Linux服務器,並實現其正常運行。

 

 

 

2.準備工具

 

  • Vmware workstation 10

  • rhel-server-7.x-x86_64-dvd.iso鏡像

 

 

 

3.實驗要求

 

  • 能夠獨立安裝Redhat7.x並完成Linux服務器的搭建,實現其正常運轉;

  • 觀察Redhat7.x的安裝與Redhat6.0安裝的區別;

 

 

 

4.實驗步驟

 

一切準備工作妥當之後,開始Redhat7.x系統的安裝

 

 

4.1.Vmware Workstation創建服務器外殼

 

點擊【創建新的虛擬機】

wKiom1ckMHmwQnHsAAHZ-EzIeX8567.png


wKiom1ckMHmj4In8AAFld1y7ozo863.png

【自定義】、【典型】均可,然後點擊【下一步】,繼續創建


wKioL1ckMUmzhPlUAABKEEDZrwE607.png

繼續下一步設置


4.1.1.系統鏡像選擇


wKioL1ckMUnwPw6jAABPjLnIRC8808.png

此處是選擇安裝鏡像,可選可不選。我們安裝系統使用的是ISO文件,所以不選【安裝程序光盤】;選擇【安裝程序光盤映像文件】有時鏡像問題可能報錯(識別不出鏡像文件);所以,此處建議選擇【稍後安裝操作系統】。


wKiom1ckMHrjZy_dAABJl1WhL1g836.png

上圖中,客戶機操作系統選擇【Linux】,系統版本選擇【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 64位】

 

注:

雖然安裝的是Linux7.x系統,但是由於Vmware版本限制,沒有7.x版本的選項。當然,可以把Vmware更新到11.0版本,然後在此處選擇7.x版本的系統。而VMware11.0的版本在後期做集羣等試驗時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建議使用Vmware10.0版本。選擇【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 64位】對安裝好後的Linux7.x系統並沒有任何影響。

wKiom1ckMHug4M6lAAA4h3PACJ8504.png

上圖中的【虛擬機名稱】和【位置】均爲自定義選項,可自選。

 

 

4.1.2.硬件設置





wKioL1ckMUrz6LFEAAA0JbRV_V0244.png

上圖中【每個處理器的核心數量】可以根據自己的硬件情況選擇。當然,此處的參數也可以在後續安裝中設置。

 



wKiom1ckMHuTjpNYAABRsSZp7A4585.png

內存建議選擇2G(當然根據自己的物理內存情況而定,可更大或相應減小),更大的內存在系統安裝時可更快。系統安裝完成後可改回1G,足夠實驗所用。


wKioL1ckMUrAhnsaAABOubc8vFM712.png

【網絡連接】可自選,安裝成功之後仍可選擇


wKioL1ckMUvjCT-6AAA9z7YGfB4734.png

wKiom1ckMHzjjdK2AAAymZt6byY248.png

wKiom1ckMHzDWILUAABKmaojcm4434.png

以上幾幅圖例選項默認即可。


wKioL1ckMUyxaRnyAABT5q7XXoU518.png

磁盤容量建議給大點,給的空間大,不會以相同容量佔用物理磁盤空間,而是根據自己的使用情況,虛擬機用多少佔用多少。所以,給多大都行。此處給100G即可,後期實驗中空間不足時可以添加新磁盤。


wKiom1ckMH7CStOZAABNZ3SAY6w119.png

點擊【自定義硬件】


wKioL1ckMU2BdSqUAAB2SLO-Dws714.png

如上,前面的處理器設置選項在此處仍可以做修改。

在【處理器】選項右邊勾選虛擬化,如上圖。

wKioL1ckMU7Q_CMMAABzYBVpmDc405.png

選中【新CD/DVD】,【使用ISO映像文件】,點擊【瀏覽】找到自己映像文件的路徑


wKiom1ckMIDRsgQZAABuX6H8olI666.png

如上圖:我們也可以根據情況刪除一些不需要的設備,如:聲卡、打印機等。


wKioL1ckMVDBpEpoAABLtIWETfk958.png

最後,點擊【完成】,完成基本設置。

 

 

4.2.Redhat7.x-系統安裝

 

安裝完成之後,跳轉至如下界面。



wKiom1ckMIGg7IytAACzHh4L72M434.png

點擊【開啓此虛擬機】,開始系統的安裝。

 

 

4.2.1.安裝環境測試

wKioL1ckMVGiiPEoAAATBmhvM2k759.png

如上:安裝界面出現之後,默認選項是白色字體選項,即測試介質(測試光盤媒體)並且安裝系統。如果選擇此選項,檢測一段時間之後,如果光盤沒問題,即開始安裝。爲節省時間,選擇第一個,直接開始安裝(本實驗確定鏡像文件無問題)


wKiom1ckMIKgR7F-AAAHrnssZlY137.png

根據提示,按下【ENTER】鍵


wKiom1ckMILzeavfAAB7dVWqqDg777.png

檢測硬件環境,檢測完畢之後,如果沒有問題,直接跳轉至語言選擇界面

 

 

4.2.2.語言選擇


wKioL1ckMVLQbxJKAAIE50lnynk034.png

如上,默認的語言選擇是英語。也是我們實際企業使用中必須選擇的語言。爲方便實驗的介紹,選擇簡體中文進行安裝。如下:


wKioL1ckMVPDk8BnAAHfwPmN-9A238.png

點擊【繼續】,跳轉至如下界面


wKiom1ckMIWgzYXwAAIZc2OMUbI761.png

如上圖:Redhat7.x的安裝與6.x的安裝區別較大。RHEL 6.x的安裝,完成一個設置,點擊繼續跳轉至下一個設置繼續。但是RHEL7.x系統的安裝只有這一個界面,所有設置都在一個界面上完成,並且,完成設置之前,開始安裝的按鈕是灰色的,即不能繼續安裝。

 

 

4.2.3.日期&時間設置

 

【安裝信息摘要】界面點擊【日期和時間】,進行日期&時間設置



wKiom1ckMIfSGRV7AARB8DG9zdU209.png

【地區】選擇亞洲,【城市】選擇上海。默認情況下,虛擬機的安裝,時間都是與我們的真實機同步的。如果不同步,建議把時間設置與真機同步,方便後面的實驗。

 

除了和本機進行時間同步外,我們也可以設置與NTP服務器進行時間同步。

注意上圖右上角,【網絡時間】右邊的齒輪(即設置),點擊進行NTP設置

wKioL1ckMVezcsVrAABpBi8916I846.png

如上,4個默認的RedhatNTP,我們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點擊【確定】進行時間的同步(當然,前提是我們的電腦聯網)。

wKiom1ckMIqTC7GhAARqlJNICis570.png

配置完時間後,點擊上圖的【完成】按鈕。

注:

上圖的【網絡時間】處一直處於關閉狀態,是因爲我們並沒有設置NTP服務器。由於沒有聯網,我們也就不能選擇默認的NTP服務器.

 

4.2.4.鍵盤設置

 

點擊【鍵盤】

wKioL1ckMVrg2GiWAAFPgbIBSdQ139.png

默認漢語。點擊【完成】繼續下一個。

 

 

 

4.2.5.語言支持

 

在【安裝信息摘要】界面選擇【語言支持】

wKiom1ckMIvT1uotAAGb6NVw_-A384.png

安裝的是中文環境,所以此處選擇中文語言安裝,並在右邊框中勾選【簡體中文】,點擊完成。

 

 

 

4.2.6.安裝源

 

在【安裝信息摘要】界面選擇【安裝源】

wKioL1ckMVuDTAZ3AAGQb06DDxg532.png

如上,前面的設置我們已經選擇過安裝鏡像,此處按照默認的並點擊【完成】,進行下一個設置。

 

 

4.2.7.軟件選擇

在【安裝信息摘要】界面選擇【軟件安裝】

此選項默認選擇最小安裝,是不帶圖形化界面的安裝。要帶圖形界面的安裝,選擇最後一項【帶GUI的服務器】

wKiom1ckMI3xkIeDAAJohUGNh8I464.png

如上:選擇【帶GUI的服務器】,右邊的選項不用再勾選,默認全部選擇。這一點也是與RHEL6.x安裝的不同之處,比較方便。

wKioL1ckM23jJf-xAAAycayIxe4101.png

如上,點擊完成之後,跳轉至【安裝信息摘要】,【軟件選擇】與【安裝源】進行軟件依賴性檢查。

 

 

4.2.8.安裝位置

 

在【安裝信息摘要】界面選擇【安裝位置】。進行系統分區:

wKiom1ckMp7CcmB8AAHR3FqF0JM046.png

系統默認選擇的是【自動配置分區】。建議手動進行分區,選擇【我要配置分區】,然後點擊【本地標準磁盤】。最後點擊【完成】,跳轉至分區界面,開始分區。

如下:



wKioL1ckM26RixnOAAGzqRkIJJQ274.png

wKioL1ckM2-D_faEAAD6bcdWreQ964.png

如上,點擊下面的【+】添加分區


wKiom1ckMqCC2Z7nAABJYjMExek897.png

添加/boot分區,給500M空間。

添加完成後如下:



wKiom1ckMqDRNtZlAAHLjfdI9ls927.png

繼續添加swap分區,給2G(SWAP分區的空間一看是內存的1.5-2倍,當然,內存大的話可以忽略)

wKioL1ckM3ChX7ZOAABJf_EM44E505.png

wKioL1ckM3HDHNcVAAHTo8NWhDA040.png


繼續添加,添加根分區/,給60G空間

wKiom1ckMqLwdBtEAABIjldc9Io036.png

注:

分區時,【期望容量】如不加單位,默認爲M,但是也可以自己加單位,如上。

wKioL1ckM3LiW7iXAAHOa4l3OC4646.png

分哪些區,可以自定義,本實驗我們就分以上3個區。分完之後點擊左上角的【完成】。

wKiom1ckMqOBXBHEAACTrC5t69g548.png

點擊【接受更改】,開始格式化。

 

 

4.2.9.主機名及網絡設置

 

在【安裝信息摘要】界面選擇【網絡和主機名】。進行主機名和網絡的配置:


wKioL1ckM3PhxkkuAAFsUvsPcTo575.png

在設置主機名及網絡之前,先介紹一下網卡的名字。這是Redhat Linux7.x與以往版本不一樣之處。以往版本的系統網卡都以ethx命名。而RHEL7.x版本的系統直接讀取的是網卡的硬件,以eno+網卡編號命名。這樣保證了網卡唯一性,並且不容易搞混。比如說:有兩塊網卡,命名爲eth0之後,就不容易區分是那塊網卡了。而此處的命名,可以讓我們根據網卡的具體編號輕鬆識別。

 

主機名設置

wKiom1ckMqeQfEwfAAFxotCvP74725.png

爲主機命名:freeit.example.com.

注:實際環境中,也是以域名的方式進行命名的,而不是像windows一樣。

 

命名完成後,點擊右下角的【配置】,進行網絡配置

wKioL1ckM3bgLCIsAAB6F4oAwfs254.png

選擇【常規】,勾選【可用時自動鏈接到這個網絡】,否則網卡不會自動開機啓動。

 

配置IPV4地址

wKiom1ckMqnwWbBxAACdVhMPtIk921.png

IP地址的配置如上,默認的配置爲DHCP,選擇【手動】配置,並配上相應網段地址。

wKioL1ckM3nyw8gCAAGAjOoc4x4757.png

網絡及主機名配置完畢之後點擊左上角【完成】按鈕,完成配置。

wKiom1ckMquyV5D3AAIDT6pNbKU771.png

本界面所有配置完成之後,點擊【開始安裝】,跳轉至系統的安裝界面。

wKioL1ckM3vQDACgAAMQhGVa75M684.png

此界面還有兩個配置(兩個配置缺一不可),要進行root—超級管理員的密碼設置和用戶(root)的創建。

點擊【ROOT密碼】進行root密碼設置

wKiom1ckMq3TZ3keAAE1UrsMWGc197.png

注:

  • 密碼設置過於簡單,界面下方會進行提示。如果仍要使用這個簡單的密碼,請點擊兩次【完成】按鈕完成設置

  • 現實生產環境中建議root密碼設置符合複雜性原則

 

完成root密碼設置之後繼續用戶的創建

wKiom1ckMq6jyd91AALyRJwf1KU821.png

點擊【創建用戶】

wKioL1ckNPXTNEovAAFs6ui_bz8641.png

注:

  • 可創建管理員用戶勾選【將此用戶做爲管理員】即可,也可創建普通用戶即不用勾選

  • 密碼設置原則與root一樣

 

兩項都設置完成之後繼續安裝進程

wKiom1ckNGTA3VE2AAHM_JlxKeA301.png

注:

如果有一個沒有設置,安裝進程會在最後卡主,要完成配置才能繼續。如有興趣可以自行實驗。

wKioL1ckNVTgdRy2AAGlt8EqvXE211.png

安裝進度完成後點擊【重啓】

 

重啓後繼續完成最後的設置,具體如下:


wKioL1ckM37SAC9EAAEksCzpY7Q201.png

如上:Kdump,即內核崩潰機制,默認勾選,此處去掉勾選。

wKioL1ckM37wIg23AAAlXVkZkqg634.png

點擊【是】繼續。


wKiom1ckMrCAGL9YAAEYr2HgT-U796.png

默認【是,我現在註冊】,選擇【不,我想以後註冊】


wKioL1ckM3-xtl0TAAAZAel4dQs964.png

【確定】,重啓,完成安裝


wKiom1ckMrGAL-xGAAMHpc2Gs_s432.png

如上,就是安裝完成的界面。默認普通用戶(root)登錄。如果要用其他用戶登錄,請點擊【未列出】。如下:

wKioL1ckM4Hg3yDZAADe6rdaC4k200.png

可以再次填寫其他用戶登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