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運動

經過了文革的十年浩劫,照理說中國的國民應該對“運動”這個詞“敬而遠之”了吧?我也相信象文革這樣不可理喻的事情不太可能再發生了吧!但是“運動”這種做事的風格確實被繼承了下來。
    且不說久遠的下海潮、經商潮、出國熱,就看看近幾年的幾件大事吧。
    奧運會是中國第一次玩,國人興奮和自豪啊,因爲過於得意和重視,某些敵對勢力就利用這個機會***中國,我們不得不加強保安,限制人口流動。
    許多行業都借足了奧運的概念,包括北京的城市化建設,尤其體育場館和許多國字頭的樓堂館所,藉機進行了升級和再投資。而住宿賓館業也是興沖沖,許多公司都抓緊在奧運前開出新酒店。到最後最慘的是酒店業主,想要趁機“撈一把”的都空手而歸,奧運過後北京一批酒店轉手重組。
    奧運過了就是世博,即使一向以務實著稱的上海人也不能免俗。在轟轟烈烈的“世博運動”中,上海市政府認爲現有的酒店不能滿足看世博的需求,因此發動基層街道,組織所謂“世博之家”,也就是將普通居民的空餘房子(房間)整理出來接待遊客。但世博開幕以來的實際情況和預測仍有一定差距。
    這是一場爲期半年的運動,上海市政府倒是藉助世博將黃浦江兩岸打造一新,地鐵、高架和機場的建設也趁機順風順水搞起來了。被忽悠的大多還是商家和一般老百姓。
    最有意思的是海南的開發,它給中國的房地產運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個偏於中國南端的一個小島,已經經歷過若干次“沉浮”,在那裏跌倒的人不計其數。但是中央文件一下來,地價、房價就飛漲,一夜之間老母雞變鳳凰。不久前的慘痛似乎沒有發生過,而這次瘋狂的程度可能還超過以往。
    創業板的造富運動也是人所共知,中國的首富已經在創業板刷新過了。我不知道這麼瘋狂的股價是散戶在起鬨還是機構在炒作?我非常希望是機構所爲,至少理性迴歸的着力點是由始作俑者來承擔,而不是又一次靠矇騙百姓來“劫貧肥富”。
    就連屬於國策的城市化同樣被運動化,那些進城打工的農民被稱爲“農民工”,他們也算是城市人口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大一部分,但這些“農民工”連名字都還沒有被“城市化”,更不用說教育、醫療、廉租房、保險等城市化最基本的內容了。城市讓一部分人生活美好了,但絕不是他們。實際上他們建設了城市,貼補了農村,卻犧牲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許多農民工沒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和孩子、父母不能團聚,即使好不容易在城裏有個安身之處,居住條件也遠遠不如老家的方便和舒適。
    運動的好處是充分地調動資源,將目標崇高化和理想化,但參與其中的人可能會變得瘋狂和不理性,而產出的質量往往也不高,最後的結果通常讓大多數人後悔和失望,從而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看似高效的過程,其結果非常低效。在運動中,得益的大多是投機分子,兢兢業業做事的不一定有好結果,因爲整個過程非常動盪和瘋狂,理性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而那些看透了運動的實質,藉助運動而行另外目的的人屬於“高人”,象上海市政府大概屬於這一類的。
    中國的機會確實太多,中國的發展潛力確實不可限量,但是這種運動式的發展方式,是否能夠產生出卓越的企業和企業家呢?是否能夠出現真正有學問的大家呢?是否能夠培養出世界級的科學家呢?是否能夠產生洞察未來的政治家呢?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能夠通過這種運動式的發展強大起來嗎?
    我懷疑,我擔心。


原文作者:漢庭連鎖酒店總裁季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