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軟件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之一:多種產品線
在這種模式中,利用開源軟件爲直接產生收入的專有軟件來創造或維持一種市場地位。例如,開放源代碼的客戶端軟件帶動了服務器軟件的銷售,或者借用開源版本帶動商業許可版本的產品銷售。這種模式應用的比較普遍。如 MySQL 產品就同時推出面向個人和企業的兩種版本,即開源版本和專業版本,分別採用不同的授權方式。開源版本完全免費以便更好的推廣,而從專業版的許可銷售和支持服務獲得收入。再如 Redhat 自 Redhat Linux 9.0 後將原桌面操作系統轉爲 Fedora 項目,借 Fedora Core Linux 在開源社區的聲望而促進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ES/WS 服務器產品線的銷售。

盈利模式之二:技術服務型
在這種模式中,開放源代碼軟件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市場定位,並非面向產品,而是針對技術服務。JBoss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JBoss 應用服務器完全免費,而通過提供技術文檔、培訓、二次開發支持等技術服務而獲得收入。

盈利模式之三:應用服務託管(ASP)
這種模式適用於基於開源軟件的應用服務供應商(ASP)。
例如,PHP Live! 就是一種構架於 PHP、MySQL 之上的開源軟件,它可爲企業用戶提供實時交談服務。目前已經有數十家公開提供 PHP Live! 託管服務的應用服務提供商。

盈利模式之四:軟、硬件一體化
這種模式是針對硬件製造商的。隨着競爭的普及,市場壓力迫使硬件公司開發並維護軟件,但是軟件本身卻並不是利潤中心,因而採用開源軟件。 這種模式爲大型公司廣泛採納,比如 IBM HP 等服務器供應商巨頭,通過捆綁免費的 Linux 操作系統銷售硬件服務器。SUN 公司近期將其 Solaris 操作系統開放源碼,以確保服務器硬件的銷售收入,也是這種模式的體現。

盈利模式之五:附屬品
在這種模式中,出售開放源代碼的附加產品。比如在低端市場,出售杯子和T恤衫等;在高端市場上,出售專業編輯出版的文檔和書籍。O'Reilly集團是銷售開源軟件附加產品公司的典型案例,他出版了很多優秀的開放源代碼軟件的參考資料。O'Reilly實際上僱用和支持了一些著名的開放源代碼***(例如Larry Wall和Brain Behlendorf),並以此提高它在市場上的聲望。

盈利模式之六:品牌戰略、服務致上
在這種模式中,開源公司通過開源軟件先天的傳播優勢,以極低的成本建立和傳播品牌。並通過向用戶提供產品相關的服務來獲得回報。 康比爾公司的 Compiere ERP & CRM 軟件是這種模式的典型案例。康比爾公司開發了開源的 ERP & CRM 軟件,由於其產品優秀,很快便獲得了北美、歐洲和亞洲中小企業用戶的認可,Compiere 品牌也因此迅速地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在企業管理軟件市場已經成爲全球知名品牌。

盈利模式之七:市場策略
這種模式,是一種快速搶佔市場的營銷策略,主要是爲以後增強版產品的銷售打下基礎。 這種情形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微軟宣稱部分的公開 Office 的源代碼,就是執行這種策略。另一個案例則是CRM 領域的新星 SugarCRM,這款由速加科技開發的開源版本從2004年上半年公開下載後廣爲傳播,爲在9月推出的盒裝專業版套件做好口碑上的準備。

開源軟件的經營模式多種多樣,隨着開源軟件的發展,會有更多的盈利模式應運而生。事實上,一家公司可能混合採用其中的幾種盈利模式,比如康比爾公司不僅採用了第六種品牌策略,同時也採用了第二種提供技術服務的方式。 在開源軟件大潮的衝擊之下,包括微軟在內的商業軟件公司,也開始認可開源軟件"軟件成爲服務"的本質。微軟支持的金牌合作伙伴已經提供包括 Exchange Server 2003、SharePoint Server 2003 等在內的託管服務,如 ASP-One.com 每月每用戶起價1美元的 SharePoint Server 2003 租賃服務和全包價9.95美元每月的Exchange Server 2003 租賃服務。 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各國政府的壓力下,微軟被迫開放Windows 和Office 的部分源代碼,以改善政府的信任度,贏得龐大的政府採購訂單。 開源軟件的商業運動正方興未艾。這是否會對傳統的商業模式構成致命一擊?開源軟件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企業用戶和政府用戶由懷疑上升到願意嘗試,並最終形成了信任。開源軟件已經成爲軟件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正如 Navica 公司 CEO 本納德·高登所說,"短短兩三年間,任何人在選擇任何企業軟件之時,都開始考慮一個問題:是否有開源軟件可作替代?"

***老文章,不知道原文出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