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搶了什麼存儲的蛋糕?

       超融合市場的熱度,打破了存儲行業的沉寂。以往,各存儲廠商的主要產品是各類FC SAN、NAS、IP SAN存儲以及相關的數據管理軟件。當然,近幾年存儲行業裏也出現了一些新技術和趨勢,比如全閃、對象存儲等等,但由於各大存儲廠商都能很快的跟進並推出相關的產品和方案,所以各存儲廠家的差距也並不十分顯明。

        超融合概念在Nutanix等公司的推廣之下,這幾年熱鬧的很。Nutanix最近披露的財報就展示了其超融合產品線銷售額成長的增速。

超融合熱了,傳統的存儲廠商們不自在的不自在,着急的着急,是投入力量開發一套自有的超融合新品?還是走OEM路線?各存儲廠商的玩法各不相同,比如HDS、EMC採用了貼牌服務器硬件、OEM軟件的方式推出自家的超融合產品線。

        服務器及存儲廠商HPE則在自家的服務器基礎上推出了HC系列的超融合產品,產品包括HC 250和HC 380兩個型號。如下圖就是HPE基於Apollo 2000服務器(不是HPE主流的ProLiant DL系統機型,主要面對分支機構、中小企業市場)推出的2U 4節點的HC 250超融合設備,分佈式存儲軟件由StoreVirtual VSA提供,可以支持VMware/HyperV虛擬化系統。如下圖就是HC250的前後面板。

image

 

       超融合熱了,傳統的存儲廠商們不自在的不自在,着急的着急,是投入力量開發一套自有的超融合新品?還是走OEM路線?各存儲廠商的玩法各不相同,比如HDS、EMC採用了貼牌服務器硬件、OEM軟件的方式推出自家的超融合產品線。

        服務器及存儲廠商HPE則在自家的服務器基礎上推出了HC系列的超融合產品,產品包括HC 250和HC 380兩個型號。如下圖就是HPE基於Apollo 2000服務器(不是HPE主流的ProLiant DL系統機型,主要面對分支機構、中小企業市場)推出的2U 4節點的HC 250超融合設備,分佈式存儲軟件由StoreVirtual VSA提供,可以支持VMware/HyperV虛擬化系統。如下圖就是HC250的前後面板。

另外,HPE也基於ProLiant DL 380推出了超融合HC 380產品,僅支持VMware vSphere虛擬化系統,分佈式軟件依然使用的是StoreVirtual VSA

        b0048b3e218d42f5e758b0219d91b33d

        另外,HPE也基於ProLiant DL 380推出了超融合HC 380產品,僅支持VMware vSphere虛擬化系統,分佈式軟件依然使用的是StoreVirtual VSA

7e4c5cb68b12bec26ce410bd78c48d1c

       隨便提一句,HPE在超融合之路上也曾經和VMware vSAN有過合作,最後鬧掰了後基於自家的 StoreVirtual VSA軟件(基於早年收購的Lefthand技術)推出了超融合方案,前段時間有機會看到過一次HPE的超融合控制檯界面,粗糙的UI讓我倒吸了一口北京甘純的霧霾。

       服務器廠商如聯想則採用OEM Nutanix的方式推出了HX系列的超融合產品線。

464bdad2ff8d139a388dea9ea3509768

 

       而NetApp存儲公司,目前並沒有參與超融合市場,而是繼續將收購的SolidFire產品進行打磨,SolidFire全閃存產品基於Element OS,多個SolidFire節點可以組成一個集羣爲外部服務器提供服務,並通過ISCSI方式讓外部服務器接入。 NetApp在這一個領域的暫時缺席,不知道日後是否會推出相關產品(也許正在內部開始呢?誰知道呢)。

       華爲則基於自己的刀片服務器產品,推出了基於FusionCube的超融合方案,不過個人感覺華爲有參與到幾乎任何的IT領域,但是在超融合產品上投入並不大,可能超融合產品線跟華爲現有的存儲產品線衝突有一定關係。這就跟一些IT公司參考OpenStack的套路類似,刷存在感比真金白銀的收入的意義更大一些。

        講完幾家存儲公司的情況,回到主題,超融合到底吃了哪部分的市場?

        首先,我們先來給超融合進行一個定義,超融合是基於虛擬化,加上軟件定義存儲技術以及服務器硬件實現的融合技術。所以如Ceph,VMware vSAN只是軟件定義存儲方案,並不是超融合技術,因爲它們都沒有實現在同一服務器硬件上同時實現虛擬化、計算、存儲功能。

        由於超融合基於虛擬化技術(Nutanix甚至推出了自有的虛擬化系統Acropolis Hypervisor來完善產品堆棧),所以虛擬化市場自然是最重要的場景。在虛擬化場景,所有的存儲都可以被超融合方案替代,無論是中檔的混合存儲,還是對延遲和速度要求很高的全閃模式,通過超融合技術裏都可以實現,但是由於客戶採購慣性、市場認知以及供應商***等原因,完全吃下這個場還需要時間,但技術本身已經完全具備這個能力。

         在系統架構方面,每一個超融合節點上都有運行控制器虛擬機(Nutanix叫Controller VM,簡稱CVM),這個CVM不僅可以實現分布式管理、存儲、高可用,還可以實現存儲的控制器和緩存的作用,加上超融合節點本地插接的SSD/HDD,可以實現存儲分層功能。另外,加上數據本地化功能(即虛擬機運行在某節點,虛擬機數據也會自動在本地存取一份)將讀IO操作本節點內部完成,所以可以提供更好的讀取性能。而在共享存儲模式下,存儲的性能會受控制器數量、控制器帶寬、緩存容量的限制,所以插接了再多的SSD/HDD盤,提供的性能也會受到控制器和鏈路帶寬影響。所以,目前的高性能全閃存儲也大多都使用分佈式的架構,由多個節點共同來提供IO性能,而不是以往向上堆疊的方式來擴充存儲的容量和性能

        另外,超融合方案也支持如NFS/ISCSI等協議的輸出,所以非虛擬化環境或非超融合集羣內的服務器也可以通過網絡來使用超融合提供的存儲(Nutanix支持NFS/ISCSI/SMB協議輸出,VMware vSAN則在最新的6.5版本里提供了ISCSI輸出功能),在應用場景方面,可以通過SMB來存儲Windows數據,通過NFS來存儲虛擬化或Linux數據,使用ISCSI承載數據庫系統(如SQL/Oracle)或集羣服務(如Windows WSFC)等需要使用塊存儲的場景。

        綜上所述,當前的超融合技術已經完全可以滿足虛擬化場景的需求,而對於那些還沒有虛擬化物理服務器,則可以使用NFS/ISCSI/SMB來進行數據的網絡遠程存取,最新版本的Nutanix產品可以支持包括不在超融合集羣上運行的Windows/Linux/VMware vSphere環境來進行遠程的SMB/NFS/ISCSI訪問,這也會侵蝕這掉傳統存儲一部分市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