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層模型與四層模型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

OSI:開放系統互聯模型

IOS:在計算機網絡中,IOS是互聯網操作系統,是思科公司爲其網絡設備開發的操作維護系統


七層模型介紹

1-7: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數據單位:比特--幀--報文--TPDU--SPDU--PPDU--APDU

幀中保存的最主要的信息是網卡的硬件MAC地址,MAC地址負責局域網通信

報文中保存的最主要的信息是IP地址,IP地址負責外網通信

傳輸層的數據單位是段,TPDU是傳輸協議數據單元

SPDU是會話協議數據單元

PPDU是表示層協議數據單元

APDU是應用協議數據單元

分層是爲了方便管理數據

數據發送是從上層(7)傳到下層(1),然後通過物理層傳遞到對方,接收的時候從下層傳遞到上層

5-7層是用來對用戶提供服務

1-4層對實際的數據傳遞提供服務


七層模型作用

物理層:設備之間的比特流的傳輸、物理接口、電氣特性等(8根網線,1326四根線負責傳輸數據)

數據鏈路層:成幀、用MAC地址訪問媒介、錯誤檢測與修正

網絡層:提供邏輯(IP)地址、選路

傳輸層:可靠與不可靠的傳輸(TCP\UDP協議)、傳輸前的錯誤檢測、流控

會話層:對應用會話的管理、同步

表示層:數據的表現形式、特定功能的實現,如加密

應用層:用戶接口


wKioL1YDWgvSyXaZAAHqWDcC4O4018.jpg


TCP/IP協議4層模型

應用層--傳輸層--網際互聯層--網絡接口層(負責MAC編碼和實際數據的傳遞)

網絡接入層與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相對應。它負責監視數據在主機和網絡之間的交換。事實上,TCP/IP本身並未定義該層的協議,而由參與互連的各網絡使用自己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然後與TCP/IP的網絡接入層進行連接。地址解析協議(ARP)工作在此層,即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

網際互聯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網絡層,主要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它所包含的協議設計數據包在整個網絡上的邏輯傳輸。該層有三個主要協議: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傳輸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爲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證了數據包的順序傳送及數據的完整性。該層定義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應用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高層,爲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TCP/IP模型與OSI模型的比較

共同點

1.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都採用了層次結構的概念

2.都能夠提供面向連接和無連接兩種通信服務機制

不同點

1.前者是七層模型,後者是四層結構

2.對可靠性要求不同(後者更高)

3.OSI模型是在協議開發前設計的,具有通用性。TCP/IP是先有協議然後建立模型,不適用於非TCP/IP網絡

4.實際市場應用不同(OSI模型只是理論上的模型,並沒有成熟的產品,而TCP/IP已經成爲"實際上的國際標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