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吞噬世界

eating-earth.png


Marc Andreessen 是Legendary 投資人和Netscape的創始人,他有一句名言: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software,以及伴隨software而來的大量的數據,改變了很多傳統行業,從通信業到運輸業,從商業到旅遊業。


現在,軟件幾乎是一切事情的核心。

軟件有着各種各樣的形式,電子郵件和短信方便了人們的溝通,電子商務使購物更加容易。軟件成爲了溝通和購物的核心,也讓我們獲得了客戶,提供服務,擴大客戶羣。

但是軟件的作用遠遠不止於這些。現在我們以APP的形式使用軟件,使用打車軟件將我們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使用軟件預定住宿的房間。我們使用軟件,幾乎可以買到所有的東西,小到服裝大到傢俱,或者是書籍和食物。我們使用軟件如此頻繁,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我們在用它。


前不久,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hatsapp,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Oculus。

我在網上看到很多的評論,認爲facebook對whatsapp的收購是爲了挽救facebook app在移動端活躍用戶下降的頹勢,而對Oculus收購則是爲了進軍遊戲圈。

我不好說以上看法是否正確,但是這些看法至少並不太客觀。

在生命科學領域有一本書叫做《自私的基因》,是從基因的角度來講人類甚至是地球生命的進化,正如《信息簡史》一書中的摘錄,如果採取恰當的視角來看待生命,我們就會發現DNA在歷史上和在重要性上都是佔先的。從這個視角來看,基因纔是焦點,纔是核心,纔是主角。我們不過是生存機器,某種機器人載具,被盲目地編程來保全一種稱爲基因的自私分子。

所以,如果從application的視角來看最新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我覺得,無論是google收購Nest,還是facebook的兩筆收購,還是apple最近推出的carplay,其用意都是一樣的,讓每一個人儘可能多的處於application的online狀態



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說法是,硬件十年,軟件十年,互聯網十年,移動互聯網十年,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第四年。

我們把上面這個過程看做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後面的時間裏,隨着柔性屏幕、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技術、車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隨着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每一個人都將變成隨時隨地在線。

想想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吧,可能在不遠的將來,人類不再需要出門,我們使用app可以完成溝通、購買、教育、醫療、娛樂種種動作,我們需要做的只是點開一個一個app。每一個人就像是一個電子一樣,在自己的位置附近做隨機的運動。那個時候,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個終端,連接到一個邊緣模糊而又無處不在的雲上。這個雲由一個個的application組成。

我不知道這個場景有沒有讓你想起《***帝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