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爭與讓---情商培養

學習爭與讓---情商培養

 

Jackzhai

 

 

成功的標誌是收穫,不爭取是不可能有成功的;

在西方人看來,爭是合理的,該是我的,我爲啥不爭?我強大,規矩是我定的,你憑什麼與我爭?但中國人則不這樣。中國人很含蓄,自己想要的但又不直接說要,而是讓你自己“自願”地送來,我只是承受,不得不接受而已。大概這就是儒家思想影響了2000年的緣故吧。

爭是爲了獲得,讓也是爲了獲得。

我們的資源總是有限的,你不爭,就無法獲得,也就沒有實現你夢想的機會。

 

下面收集了一些關於爭與讓的小故事,給大家一些啓迪吧。

1、選擇適合自己的

一隻住在井裏的青蛙,非常向往大海,就請大鱉帶它去大海,大鱉欣然同意。

青蛙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驚歎不已,急不可待地撲向大海的懷抱,卻被一個巨浪打回了海灘,摔得暈頭轉向。大鱉見狀,讓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揹着它在大海里遊。青蛙逐漸適應了海水,開始自己遊。

過了一會兒,青蛙有些渴了,但它喝不了又苦又鹹的海水;它也有些餓了,卻怎麼也找不到一隻自己可以吃到蟲子。

青蛙對大鱉說:“大海的確很好,但我的身體狀況,不能適應海里的生活。看來,我還是回到我住的井裏,那裏纔是我的樂土。”

 

2、專業與否不重要

保爾.德.賽內維爾(Paul deSenneville)不懂音樂,但他總覺得自己有些與衆不同的地方,因爲他喜歡曲調。

一 天,他腦子裏飄起一段曲調,便將它哼了出來,並用錄音機錄了下來,請人寫成樂譜,名爲《阿狄麗娜敘事曲》(又名水邊的阿狄麗娜),阿狄麗娜 (Adeline)是他女兒的名字。曲子寫好後,他就在羅曼維爾市找了一個遊藝場的鋼琴演奏員爲之演奏錄音,這個演奏員毫無名氣,也很窮酸。保爾.德.賽 內維爾就爲他取了一個藝名,叫做理查德.克萊德曼(Richard Clayderman)。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這一彈奏(1976年)在音樂界引起轟動,唱片在全世界賣了2600萬張。保爾.德.賽內維爾也爲此發了財,他說:“我不會任何樂器,也不認識樂譜,更不懂和聲。不過我喜歡瞎哼哼,哼出了一些簡單的、大家愛聽的曲調而已。”

 

3、到底是誰傻呢

一位旅行者來到一個小城鎮,大家告訴一件趣事:這裏有一個小男孩,大家都叫他傻子,因爲他在五分與一角錢之間,永遠只選擇五分錢。

旅行者不相信,就找到那個孩子,在他面前放兩個硬幣,一個五分,一個一角,讓他任選一個,選了就是他的了。那個小孩果真是選五分的。圍觀的人都哈哈大笑,非常開心。

旅行者感覺非常奇怪,就問那個孩子:“難道你不知道一角比五分多嗎?”

“不是的!”孩子小聲說:“如果我選擇了一角錢,下次他們就不會再找我玩這個遊戲了。”

 

4、不看好的也未必不是最好的

喬布斯與沃茲開發了蘋果II微電腦,商業上需要資金支持。有人介紹了投資人唐.瓦爾丁。他來到喬布斯的家中,看見喬布斯穿着的牛仔褲,散着鞋帶,留着披肩長髮,蓄着大鬍子,不管怎麼看都不像是一位企業家。於是,唐.瓦爾丁就把這兩個奇怪的年輕人介紹給了另一位風險投資家馬克庫拉先生。

馬克庫拉原是英特爾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對微電腦十分精通。他並沒有被喬布斯和沃茲的樣子嚇壞,而是先考察了喬布斯和沃茲的蘋果II樣機,最後他問起關於蘋果II電腦的商業計劃,而喬布斯和沃茲只精通於技術,對商業買賣一竅不通,所以,面對馬克庫拉的提問,兩人面面相覷。但馬克庫拉並沒有因此而失望,基於他自己對微電腦市場的信心,他還是決定與這兩位年輕人合作,並出任董事長,幫助公司成長,蘋果公司就從此誕生了。

 

5、放棄的理由

一個長工爲地主做了幾十年的工,雖然他工作很賣力氣,但一年到頭還是一貧如洗。地主非常同情他,想幫助他改變困境,就建議他在村口開一家磨坊,並且願意借給他初期所需的資金。地主以爲,他一定會答應,因爲這可以從此改變長工的生活命運。

但 長工並不這麼想。在他看來,爲地主幹活,雖然累了一些,但生活上還是很有保障的,而且不需要每年秋天爲了收債搞得鄰里不和,弄不好還要受到村民的指責。假 如同意地主的建議,在村口開磨坊,除去前邊考慮到不說,光是每年都苛捐雜稅也夠自己受的。因此,長工謝絕了地主的好意,仍然幹原來的活,貧窮地生活着。

 

6、超越自我

張楠是一個音樂人,喜歡拉小提琴。他剛到美國時,還必須到街頭靠拉琴賣藝來賺錢生活。很幸運的是,他和一位黑人琴手一起,搶到了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在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

過了一段時間,張楠賺到了一些錢後,就與黑人琴手告別,因爲他想進大學進修,與琴藝高超的同行切磋。

張楠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提供音樂素養和琴藝中。10年以後的一天,張楠路過那家商業銀行,發現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居然還在那個地方賣藝。

那個黑人琴手看見張楠,也非常高興:“兄弟,你現在在哪裏拉琴?”

張楠說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的名字,黑人琴手問道:“那個音樂廳的門口也是個好地盤,比這裏賺錢多嗎?”

其實,張楠此時已經是知名的音樂家,去音樂廳是開演唱會,而不是在門口拉琴賣藝了。

 

7、最好的未必是最佳的

一個青年向一位富翁請教成功的道理。

富翁拿出三塊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擇哪塊?”

“當然是最大的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

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遞給青年,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塊。富翁很快就吃完了,隨後拿起了桌上最後一塊西瓜繼續吃,並在青年面前得意地晃了晃。

青年似乎明白了富翁的意思:選擇了小的,但吃得多了;選擇了大的,卻吃得少了。

 

8、目的是得不是爭

在美國,很多高速公路從荒無人煙的沙漠中穿過,如果發生汽車拋錨、油耗盡等狀況,司機只能在沙漠中苦苦等待其他車輛經過時,載自己一程。目睹這種狀況,一個叫格林的人在一條高速公路旁投資建了一家小型加油站,提供加油、修車等服務。由於沿途只有他一家,格林的生意很興隆。

鄰 居漢克見狀非常眼紅,他也準備在格林的加油站旁再開一家,希望大賺一筆。可他的父親極力勸阻他,並建議他改開一家小旅館,或許更能獲利。父親解釋說:“格 林的加油站已經滿足過往車輛的需要了,你如果模仿他再開一個,無疑會展開惡性競爭。而開銷旅館,則是和他互利,並會開發出另一個新市場、新天地。”

漢克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在加油站旁開了一家小旅館。司機們可以去加油站爲車加油,有可以在小旅館吃飯、洗澡,甚至住宿,十分方便。格林與漢克的生意都是越做越火,兩人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9、妥協也是爭取

《伊索寓言》裏有一個故事:一天夜裏,一場可怕的風暴刮過森林,許多樹被吹倒了,到處是樹枝,一顆長在河邊的橡樹被刮到水裏,順流而下。

橡樹在河中漂流的時候,發現兩岸依然長滿蘆葦,很是奇怪。

“你們是怎麼設法活下來的?”橡樹問,“你們看上去那麼纖細而脆弱,而我是一顆大樹,都快要死了。”

“這沒什麼奇怪的。”蘆葦細聲細氣地說:“你們仗着自己的粗壯有力,拼命抵抗,和風暴進行搏鬥,結果被狂風颳斷了。我們低下頭給風讓路,避免了狂風的衝擊,對最輕微的風也屈伸相讓,所以我們得救了。”

遇到風險時,妥協退讓也許比硬拼更安全。

 

10、老鷹“涅磐”

自然界中,老鷹可以說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大約可以活到70歲。

然而當老鷹到40歲時,它的爪子迅速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致使吃東西也很困難;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爲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它飛翔十分吃力。

這時候,它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

老鷹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不得飛翔。他首先用它的喙往岩石上擊打,直到喙完全脫落。然後躺在巢裏,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

新的喙長出來後,用它把老化的爪子外殼一根一根地拔掉。當新的爪子長出來後,它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了出來,老鷹重返藍天。

老鷹用痛苦而正確的決定,可以再享受30年的重生歲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