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有硬傷,轉變主流成妄想

  彈幕網站,顧名思義便是像炮彈一樣的評論(吐槽)充斥屏幕。這個領域的鼻祖是成立於2006年的日本網站NICONICO。2006年12月12日,“Niconico動畫”正式上線。這家以盜鏈Youtube起家的日本視頻網站,上線一月就獲得了500萬彈幕數,觀看數破億。

  國內首家彈幕視頻站於2007年6月誕生,就是AcFun,所謂的A站。2年後的6月,同類型站嗶哩嗶哩(Bilibili)誕生,俗稱B站。其後的2011年、2014年,“C站”吐槽網和“D站”嘀哩哩接連上線。彈幕網站至此漸入熱潮。

  與彈幕網站相依而生的就是彈幕文化。彈幕文化應該是論壇評論文化的延伸,只是評論的戰場由論壇內容的下方轉移到了視頻上,從論壇到彈幕,是互聯網評論發展的一次重大跨越,原本的“靜態”變成了“動態”,“延時”變成了“即時”,“獨槽”變成了“共噴”。

  彈幕文化本身是一種小衆文化,這與彈幕網站的用戶羣體有關,主要是90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Bilibili據稱已擁有了5000萬用戶,從用戶統計來看,有75%的用戶寫的是90後,有超過1/3的用戶是17歲以下的用戶。

  許多人卻由此認爲,喜歡彈幕的年輕人隨着年齡增長,逐漸成爲社會主流人士,隨之而來的,很可能就是彈幕成爲主流。確實,許多亞文化或小衆文化隨着時間增長轉變爲主流文化的例子也有。bilibili執行董事就曾經舉過幾個例子,一個是搖滾,搖滾在50年代的時候絕對是亞文化,如今卻成了主流文化;另一個是無厘頭,曾經不少人認爲周星馳惡搞的東西不是電影,但後來被冠上一個學術名詞叫後現代解構主義。

  也有分析人士分析彈幕成爲主流的可能性。一方面,彈幕網站的主要用戶90後”們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並表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有了一定話語權;另一方面,風投也將眼光聚焦在彈幕網站上,今年8月6日,AcFun(A站)宣佈完成由優酷土豆集團領投的A輪融資5000萬美金,業內傳聞B站2014年已經完成了3800萬美金B輪融資(投資方爲IDG)。

  不過,彈幕文化真的會成爲主流嗎?事實卻是,彈幕文化只是看上很美,當有一天彈幕文化登上大雅之堂,卻面臨着一種尷尬局面。

  去年暑假,《秦時明月》和《小時代3》兩部電影先後在影院推出彈幕版,引起較大爭論,“影響觀看體驗”等言論不絕於耳。年輕的95後如何看待彈幕視頻呢?騰訊科技展開的一項“95後社交”調查顯示,即便是95後年輕羣體,他們也並不完全認同滿屏彈幕的觀影方式。在這份樣本量爲1.6萬的調查中,60.05%的95後用戶認爲彈幕會影響觀看體驗。在非95後的更年長用戶中,不喜歡彈幕的佔到65.65%。

  無疑,彈幕在產品上面有硬傷,遮擋部分視頻畫面發文字的方式確實影響了用戶體驗,除非爲了純交流,正常情況下,人們對彈幕文化的接受度不會太高。

  不僅僅是因爲彈幕佔用了視頻位置,彈幕文化不在主流領域受歡迎也與彈幕的文字信息有關。

  一方面,一般彈幕都會在視頻中上部出現,但部分用戶將彈幕發在底部字幕位置,這讓觀看外文電影的用戶產生強烈不爽;此外,在觀看一些懸疑劇或兇殺劇時,部分用戶會提前透露謎底或兇手,使得其他用戶對影片頓時索然無味。在這方面,彈幕其實扼殺了用戶的觀影體驗。

  另一方面,隨着用戶逐漸增多,以及各平臺用戶質量參差不齊等因素,原本以吐槽爲樂的彈幕文化逐漸演變成了罵街文化。有用戶認爲,年輕人的文化,怎麼發彈幕都行。這樣的結果就是彈幕網站引來了一系列黃牌,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劉強表示,因爲彈幕“放縱部分網友惡語相向,惡俗之詞在作品中四處瀰漫,形成了影響惡劣的連鎖互動反應”,所以要加大查處力度。

  而彈幕網站能做的就是,通過技術屏蔽一些敏感詞彙,或者提高評論門檻,有的設置了需要輸入驗證碼才能評論,有的甚至直接關閉了評論功能。彈幕網站把自己都要玩死了。

  從這些方面來看,彈幕很可能會因爲產品本身的硬傷而難以成爲主流,彈幕與搖滾和無厘頭不盡相同,搖滾和無厘頭畢竟創造了一種內容體驗,隨着時間推移人們總有接受他們的時候;而彈幕實際上是改造了一種觀看方式,在確定其影響了用戶正常體驗的同時,彈幕已經面臨發展的天花板,它的極限只是個玩具,永遠成不了主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