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路由選路的問題

今天看了看路由選路,才感覺自己老了,最基礎的都忘了!!!百度三面問題啊,看來沒戲了。


每個路由協議都有管理距離的,管理距離決定先用哪種協議的路由。當然管理距離是在一個目的地址有多種協議都可到達時才起作用的。一般路由匹配的流程是:先匹配掩碼,掩碼最精確匹配的路由優先,如果有多條路由,則匹配管理距離,管理距離小的路由優先,如果管理距離相同,在匹配度量值,度量值小的優先,如果度量值相同,則選擇負載均衡,具體的方式看採用哪種路由協議和相關的配置了。


三個概念!

metric:同一種路由協議學習到的所有去往同一目的地的路由進行競爭所使用的度量值,它們競爭的結果會選出本協議認爲的最優路由,提交給路由表(注意這裏只是個提交的過程,並非就寫入路由表)

管理距離:在所有路由協議提交的去往同一目的地的路由給路由表時會比較它們的管理距離,比較的結果將寫入路由表(注意這裏已經寫入路由表。)

最長匹配:路由器在查看路由表時只遵循最長匹配的原則(注意這個原則只用在路由器收到報文後查找路由表的過程,它並不能決定哪些路由可以寫入路由表)


路由分control層面與data層面

所謂的control層面,就是路由的入流向,即從外面學習到的路由,先比較ad再比較metric,所謂的data層面,就是路由的出流向,即向外面發送數據包先是相與再最長掩碼匹配


管理距離

英文: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縮寫:AD

管理距離是指一種路由協議的路由可信度。每一種路由協議按可靠性從高到低,依次分配一個信任等級,這個信任等級就叫管理距離。

爲什麼要出現管理距離這個技術呢?

在自治系統內部,如RIP協議是根據路徑傳遞的跳數來決定路徑長短也就是傳輸距離,而像EIGRP協議是根據路徑傳輸中的帶寬和延遲來決定路徑開銷從而體現傳輸距離的。這是兩種不同單位的度量值,我們沒法進行比較。爲了方便比較,我們定義了管理距離。這樣我們就可以統一單位從而衡量不同協議的路徑開銷從而選出最優路徑。正常情況下,管理距離越小,它的優先級就越高,也就是可信度越高。

對於兩種不同的路由協議到一個目的地的路由信息,路由器首先根據管理距離決定相信哪一個協議。

AD值越低,則它的優先級越高。 一個管理距離是一個從0——255的整數值,0是最可信賴的,而255則意味着不會有業務量通過這個路由。

路由源 AD

直連接口 0

靜態路由 1

EIGRP彙總路由 5

EBGP 20

EIGRP 90

IGRP 100

OSPF 110

IS-IS 115

RIP(v1&v2) 120

EGP 140

ODR 160

ExEIGRP (外部EIGRP) 170

IBGP 200

未知 255


度量值:

度量值代表距離。它們用來在尋找路由時確定最優路由。每一種路由算法在產生路由表時,會爲每一條通過網絡的路徑產生一個數值(度量值),最小的值表示最優路徑。度量值的計算可以只考慮路徑的一個特性,但更復雜的度量值是綜合了路徑的多個特性產生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