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你爲何逃課?

    昨晚不知在哪看到對現在大學生的描述,說現在的大學生30%的時間在應對無聊的思政課,30%的時間在忙着考英語等級,剩下40%的時間在忙着花前月下,“還忙不過來”,雖然不是全部大學生都這樣,但也確實有不少的學生就是這樣度過大學階段的。

    對於學英語的那30%,我覺得花得值,把英語學紮實了終究是件好事,花前月下的那40%——爲後代做準備,也不敢多說什麼,只是前面那30%我一直覺得花得冤!我在高校教書6年了,公辦、民辦的高校我都呆過,我接觸過一些這樣的學生:剛到大學的時候充滿憧憬,想着學這個學那個,想着畢業了自己要做點什麼,但是一個學期以後問題出來了,一部分的學生曠課現象非常嚴重,變得厭學,除了遊戲,對什麼都失去了興趣,似乎眼神裏已經沒有了年輕人的神采、不再閃爍希望的光亮了。我課間的時候特地花時間跟這樣的學生溝通過,他們大多數認爲大學的課堂應該是很有趣的,可是一開學,高數、思政等課程幾乎徹底碾碎了他們心中成長與求知的渴望,有個學生這樣描述:“學校用高數難死你,用XXX(注:思政課程,怕冒犯某某某)困死你,我還不如躺在宿舍裏睡覺或者出去上網!”正是大一的這些能“難死人”、“困死人”的課程讓這些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開始逃課。學校開始嚴抓考勤、處分曠課的學生,可是徒勞無功,學校也不反省一下自身的問題。我曾經在一次教師座談會上建議調整課程安排,與數學關係不大的專業不要開設高數課,思政課不要安排在大一,儘量往後排,把專業課、職業規劃課、心理課、禮儀課往前靠,結果也僅僅是我一個人說說而已。從那以後,對於所謂教師座談會,我能躲就躲。

    我在第一次班會課上給我班上的學生強調:給自己定個職業目標,根據這個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路線,該學什麼就花多點時間去學,其他課程60分就夠了;如果家庭經濟寬裕,就儘量考個Cisco、H3C、Juniper、RedHat的認證以方便畢業後找工作;課餘時間要利用好,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學習資料可供下載,不要一味地上網聊天、看電影、玩遊戲。我還給他們講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以及我認識的幾個朋友從中專畢業生到高級工程師的成長曆程。學生中,聽進去的和沒聽進去的,在後來的學習中、到畢業的時候區別還是挺大的,有參加省技能大賽拿一等獎的,有在移動、電信、聯通搞網絡維護的,有在企業裏當網絡管理員的,有爲KTV提供技術支持的,有專門提供電腦維修的,當然,也有隻拿到一張畢業證的,也有一直玩遊戲最後退學的。有讓我欣慰的,也有讓我惋惜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