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Linux的發展史

   Linux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碼的類Unix操作系統。目前存在着許多不同的Linux,但它們都使用了Linux內核。Linux可安裝在各種計算機硬件設備中,從手機、平板電腦、路由器和視頻遊戲控制檯,到臺式計算機、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Linux是一個領先的操作系統,世界上運算最快的10臺超級計算機運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統。嚴格來講,Linux這個詞本身只表示Linux內核,但實際上人們已經習慣了用Linux來形容整個基於Linux內核,並且使用GNU 工程各種工具和數據庫的操作系統。Linux得名於計算機業餘愛好者Linus Torvalds。

說到Linux的發展要從最早的平臺架構說起:
    X86(32bit) Intel,amd       IA64     POWER,PPC(PowerPC)
也就是說同一套軟件,在不同的平臺上是不能運作的,這就產生了所謂的跨平臺與移植問題.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平臺,如
       Sun,Ultrasparc              Moto,m68k【m68000】
DEC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簡稱DEC,1998年1月DEC公司被康柏以96億美元收購,2001年惠普和康柏合併,如今已經不復存在.
在IT發展上的突出貢獻【小型機】當時的發展趨勢是:人們需要親自使用計算機,希望通過鍵盤和監視器同機器進行對話。當時生產大體積計算機的IBM等公司認爲這種想法無疑是異端邪說。奧爾森卻認同了這一趨勢,順應了這一趨勢也抓住了時機。PDP系列在當時風靡一時.
 PDP-7、PDP-11 當時PDP系列的計算機所使用的VAX(Virtual Address Extender)操作系統
Unix的由來
   在當時,計算機都是大型機Mainframe,計算能力很強,但是沒有操作系統,當時的操作系統就是所謂的批處理操作系統,batch批處理 也稱爲脫機批處理,單任務,所以當時迫切需要一套多任務、多用戶的操作系統,至此Multics項目便油然而生。
   Multics項目,是1964年由貝爾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及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所共同參與研發的,是一套安裝在大型主機上多人多任務的操作系統。AT&T收購Bell實驗室,Bell實驗室,計算機界以能夠進入Bell實驗室爲其最高目標,當時的兩大雷鋒實驗室 Bell、Star,在計算機發展史上都做出了突出貢獻。當時Bell,MIT,GE研發操作系統Multics,由於Multics目標太過龐大,大家做了幾年都不知道做什麼了,之後GE、Bell先後退出了該項目,該項目也就以失敗告終。而當時爲了Mutics項目Bell實驗室招了一大批年輕人,而項目推出之後,這幫人就終日無所事事,而其中的一個年輕人Ken Thompson遊戲:Space Travel是基於Multics的,所以項目結束後,沒有計算機能夠用於運行Space Travel,而當時貝爾實驗室的PDP-11主要用於開發的,不可能給Ken一臺讓其研究遊戲,當時Ken偶爾在實驗室內發現了一臺佈滿油灰且沒有用的PDP-7,既然這個沒有,Ken就拿過來自己使用了,可是遊戲需要運行在Multics平臺上,所以Ken寫了一個文件系統FileSystem,借鑑Multics的許多思想,並將其簡單化 ,然後將spacetravel移植到PDP-7上,之後便向同事們兜售自己的遊戲,可是他發現他寫的遊戲沒有人感興趣,卻對他的文件系統感興趣,而當時的Bell實驗室是不能出售任何與電話、電報無關的東西的,既然這麼多人需要,那就需要無償的給他們,於是,Ken接下來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就開始給他人免費出售自己的系統,之前我們也說過,不同的平臺下,文件系統也是不能跨平臺的,所以Ken當時就開始重寫了好幾次文件系統,當時貝爾實驗室來了一個當時打印機排版的項目,於是Ken就立刻將項目攔了下來,爲什麼呢?這樣便有了自己的PDP-11,Ken和同事Dennis Ritchie,就用B語言,重寫了FS,這就是C的前身,並將操作系統命名爲Unics,意思是短小、精悍之類的意思,之後大家慢慢的將其讀爲unix,而當時的主流操作系統都是彙編語言,因爲當時由於機器運算性能比較差,用高級語言重寫後,性能又會有點降低,所以當時Ken和Ritchie的行爲在當時無異於自殺。於是,Ken於1974年,在當年的科學計算機雜誌上,發表論文,討論彙編語言和高級語言重寫Unix的必要性,當時很多商家對Unix很感興趣,可是Bell實驗室是隸屬於AT&T,AT&T,當時不能出售電話電報
以外的任何東西,所以Ken當時的工作就是給他們發送系統代碼。
而與此同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Berkeley,一羣研究生在Bill Joy帶領下,成立BSRG【TCP/IP、虛擬內存等等】
BSRG出名的原因衆所周知,在美國的高級工程師完成項目後,公司提供休假一年,不
過發部分工程師都是到大學任教,在當時Ken剛好來到Berkeley,BSRG邀請Ken,之後在Ken的幫助下,Berkeley1980年發佈了自己的操作系統BSD【Berkeley System Distrubustion】商業公司對此很感興趣,紛紛購買,可是呢,貝爾實驗室卻不能賣,就Unix的知識產權問題,BSD和Bell發了一場長達10年的曠日持久的官司。
       而在此時,在西雅圖的一個小地方Microsoft成立了,購買過Unix後將其包裝之後改名爲Xenix操作系統,也賺了一筆,蓋茨此時發現了巨大的商機,當時PC機已經出現了,當時IBM發售PC很難,PC 2萬美元;CP/M操作系統1.5萬美元【單任務】,PC機和操作系統外加稅合起來獎金4萬美元,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還是難以接受的,而剛好蓋茨聽說有個程序員寫了個操作系統,和CP/M兼容,功能類似,因爲當時這個程序員是蓋茨同事的同學,所以,蓋茨立馬找到這個程序員,一次性買斷,50萬美元,這個程序員以爲是天上掉餡餅,花個四十個小時寫的東西,值50萬美金,但又怕錯失良機,所以立馬答應,簽下合約,絕不反悔。蓋茨將這個操作系統適當包裝過之後,來到IBM,告訴IBM我有一個操作系統,和CP/M一樣,我也不買,每臺PC預裝系統賣出後,只需給我5美元即可,這就是License的由來,IBM也很高興,之前花2萬美金才能裝的操作系統,現在只需要5美元,可是誰又想到,IBM賣了幾十萬臺PC機蓋茨從中大賺特賺。之後蓋茨又憑藉自己的商業天才,將其他公司也銷售了自己的DOS系統,造成市面上大量預裝DOS系統。寫DOS的程序員此時追悔莫及。
    與此同時,但是的另外一家著名實驗室Star施樂公司,研發機構研發了圖形界面,由於當時施樂公司主要的經營方向是打印機,因此大爲惱火,認爲如果圖形界面流行開來的話,誰還買我的打印機呢,因此圖形界面被施樂公司打入冷宮。APPLE當家喬布斯聽說後,立馬跑到施樂以極低的代價將其購買,然後立刻命令自己的研發團隊開始研發。蓋茨不知道聽說喬布斯這裏有圖形界面,知道有一個商機來了,如果自己不抓住的話,將追悔莫及,於是忽悠喬布斯,我們這邊有商戶需求聽說你這裏有圖形界面,如果搞得好的話,能賺大錢,喬布斯信以爲真,將其拷貝一份給蓋茨,蓋茨拿到後,立馬搞研發,然後預裝將其出售給日本的一家公司,這就是windows操作系統的由來,喬布斯聽說後,大爲惱火,生成蓋茨是騙子,並且APPLE之後的所有產品只自己內部研究,不在對外公佈,這就是蓋茨騙子的由來,商業天才windows、dos均是偷來的,windows1.0、2.0、3.1、windows95、98、NT、2000,一路走來,大家也有所瞭解,由於window經常藍屏,因此需要解決這一問題。而此時DEC公司的VAX上之前所預裝的VMS操作系統,在最開始的時候,大賣特賣,所以對Unix也沒有太傷心,等到後來,Unix已成市場,客戶要求所購買的VAX上必須裝unix系統,爲了市場份額不被其他公司所蠶食,所以,DEC公司也只好滿足客戶的需求,而VMS這個項目也就不用維護,這一幫子人也就整天無所事事,惶惶而終,生怕被公司開出,而蓋茨聽說後,將其項目主管挖走,而項目主管比較給力,手下一幫子兄弟也帶了到了Microsoft公司,重新編寫windows98。叫做WindowsNT,而後發展爲2000,這就是98和2000不同的。所謂的“同一個爹,不同一個媽”。而當時IBM和微軟合作研發OS/2,但是微軟從中退出了,IBM對此大爲惱火,揚言一定要將OS/2研發到底,最後打敗windows,最後雖然研發出來了,取得了一定的銷量但卻是IBM史上最大的工業錯誤。微軟購買了OS/2後結合window,研發了Vista。
      而此時,不得不提Novell,原先Novell的操作系統Netware是PC端用的,但是市場份額被微軟的NT蠶食,所以Novell對微軟恨之入骨,因此希望在服務器一較高下,Novell收購了Bell之後,和BSD和解。一場長達十年的官司終於結束,BSD將其中包含的Unix源碼去除就行,而且Novell並將UNIX商標捐獻開源界。至此
SUN:solaris     IBM:AIX     HP:hpux    SGI:IRIX  
Novell,unix--Unixware,<-SystemV,這幾大UNIX,統稱爲UNIX界。
     與此之前也就是90年代,AT&T公司遭遇反壟斷,公司分開了,成爲了朗訊、北電,其中貝爾賣給Novell,Bell 賣給Novell之前將Unix商業化了。
Linux的由來: 
   至此如果需要學習Unix,需要購買操作系統4萬美元,學生學習Unix將變得很難
歐洲教授Andrew講操作系統的,怎麼辦呢,於是自己模仿UNIX寫了Minix操作系統,用於學生教學,但是Minix還是不能移植到其他主機上,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愛好者對此很感興趣,希望將自己的代碼貢獻給Minix,以方便Minx的移植,但是卻被該教授拒絕。而此時出生於芬蘭赫爾辛基市Linus Benedict Torvalds,在其二十歲生日的時候祖父給他買了一臺80386,可是當時Unix商業化了,而Minix卻是移植性問題,於是自己也寫了一個操作系統,Linux爲了跟Minix顯示區別,Linux將操作系統放到網上,方便大家的應用,是開源的,也就是說,用戶可以自己定製,想怎麼該就怎麼改,而此時0.01版本。1991年的10月5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佈的時間),之後憑藉Internet,並經過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愛好者爲其貢獻自己的代碼,Linux開始日益豐滿起來
   與此同時,UNIX的商業化的不滿者,MIT公司的Richard Stallman自由的大旗
發起GNU運動,”GNU in Not Unix“,這是遞歸縮寫。發表了GPL規範,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的規範雖然是自由、免費,但是卻是類似於病毒式傳播,大家可以瞭解下GPL規範。GNU下的著名軟件如vi、gcc、emacs等等應用軟件,但是就是沒有操作系統,反對UNIX可是卻必須運行在UNIX之上,這讓Richard Stallman很憂傷,而這時剛好Linux出現了,不早不晚,剛好。Linux 提供了kernel ,加上GPL等Library和app和Interface組成一套操作系統,這就是Linux操作系統。
   雖然操作系統有了,但是這些全部都是源代碼。總所周知,計算機只能識別二進制格式的文件,但是當時能夠將源碼編譯爲二進制格式的人屈指可數,因此GNU運動舉步維艱,這樣怎麼推動GPL的發展呢?
Linux發行廠商:
   Linux發行廠商,將網上的源碼進行編譯,再結合自己對Linux的認識,進行適當的修改,然後將其編譯成二進制文件,進行發售。現如今所常說的Redhat、SUSE都是Linux發行版的製作廠商。各個廠商的特點:
SUSE最華麗的被Novell收購,Redhat中國北美最流行的,而其中由於Debian沒有發行版廠商,是愛好Linux的愛好者組織,以其服務器性能卓越著稱。
常見的Linux發行版:
其中slackware 現存最古老的linux發行版
大家經常問Linux沒有正版盜版問題,Linux都是正版,因爲是自由軟件
Redhat
Redhat6.0、Redhat8.0、Redhat9.0個人版
                     2003年不維護後然後將其給Fedora組織
Redhat Enterprise 3.0企業版 4.0 5.0 6.0
SUSE
OpenSUSE
Debian
Ubuntu 讀做”烏班圖“,”烏托邦之意“
大家又會有所疑問,相關的發行版廠商,怎麼賺錢呢
雖然Linux免費得,但是所使用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怎麼解決,所以相關的發行廠商所收取的費用,爲服務費,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雖然相關的bug、以及升級的源碼包有,但是所使用者卻是不會相關的源碼編譯,因此,紅帽的相關行爲不被伯克利分校的一羣人看不好,所以,將紅帽的所有的相關的源碼編譯之後,將其放在網上,以供大家使用,相關的bug也進行編譯,這就是CentOS。
注:此文主要是經馬哥授課時所講,網上資料查看,加上自己的適當修改,可能存在點不可避免的小錯誤,敬請指正,如果大家對馬哥的Linux培訓感興趣的話,可以登錄馬哥的網站進行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