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誰偷走了你的時間

最近熱播的《唐山大地震》中一開始有這兩段場景:……地震突然來襲,年僅7歲的雙胞胎姐弟方登、方達在晃動的屋子裏哭喊着“媽媽、媽媽”時候,元妮在一片慌亂中尖叫道“來——啦—— ”要去救孩子,方大強一把拉住元妮,自己衝進房子,然而剎那間,房子頃刻倒下,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爺,你王八蛋”。 ……元妮站在房子的廢墟上,水泥板壓着他的兩個孩子,活着的男人進行搶救說只能救一個讓她選擇,一開始元妮含着淚水大叫着 “兩個都得救啊 ”“兩個都得救啊”,元妮始終堅持兩個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時候,男人們準備到另外一個地方救人時,元妮一把拉住男人的手然後輕輕說 “救弟弟”接着又輕聲重複了一遍“救弟弟”時流下眼淚……。這兩段場景讓我們心靈爲之震撼同時,更深刻體會到時間之珍貴,如果用“時間就是生命”來比喻地震中的場景是最貼切也不過了,地震時的逃生和地震後的救援,時間之寶貴,均可以用秒來計算!
  一年一度的“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拍賣於2010年6月11日宣告結束,最終第11次“巴菲特午餐拍賣”以262多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大幅刷新了拍賣紀錄,一位神祕買家贏得了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股神巴菲特一頓3個小時的午餐時間要賣出262多萬美元,這是否就是“時間就是金錢”的鮮明寫照呢?其實“時間不是金錢,不是任何可以失而復得的物質,不過,你一旦把它輕易失去,它就永遠同你無情的分別。最可怕的事情是,它離開你時,還從你身上竊去了你最珍貴的財產——青春和生命!”
  時間之於每一個人都是一樣, “時間是最公開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叫時間留給串串的果實,懶惰者時間給予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所謂是“時間面前人人平等”!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不起,我還沒來得及做……”, “昨晚幾個朋友在一起喝多了,今早起來晚了……,沒趕上早班車……”,“時間還早,你急什麼來?……”,“昨天開了一天的會,我頭腦都大,沒時間寫了!……”。工作中,我們總是感覺自己時間不夠用,每天如上緊了的發條一樣,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尤其是我們營銷人,更是逐漸變成了工作的奴隸和時間的機器,沒了思考,沒了閒暇,沒了快樂,甚至沒了自己!回到本文的主題:營銷人,你的時間被誰偷了?就此問題,我想可以綜合兩個方面來分析——內因和外因,這裏與大家共勉。
  懶惰是偷走我們營銷人時間的主要內因之一。
  俄國作家岡察洛夫在其作品《高羅赫皇帝和他兩個美麗的女兒》中說,偷走我們青春的是“自尊心,懦弱,情思的早熟和智能的呆滯,再加上必然的後果——懶惰,這些就是罪魁禍首!”。因此,懶惰是偷走我們營銷人時間的主要內因之一。因爲懶惰,我們不能準時起牀,而經常遲到;因爲懶惰,我們錯過了與客戶的約會時間,而喪失一次商業良機;因爲懶惰,我們不注意平時的知識積累,而平淡一生!有一部電影叫做《七宗罪》,其中描寫的就是基督教中的七大死罪。在這部電影中,有七種人因爲分別犯了驕傲、嫉妒、暴食、好色、憤怒、貪婪和懶惰的罪行,而被殘殺。因爲懶惰而被殘殺,足見懶惰對我們的生活及工作有多大的破壞力!而要克服懶惰的惡習,需要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否則你終究會平淡的一步步走向墳墓。舉個例子,在《呂氏春秋》的記載中,有一人叫甯越,他十幾歲就開始替別人做工,每天從早到晚很辛苦,工資卻勉強維持溫飽。他眼看着一生這樣下去毫無希望,於是請教一位朋友,問如何擺脫這樣痛苦的人生,朋友告訴他,如果願意唸書,30年後可免除這種痛苦。甯越聽了,從此每天夜以繼日發奮讀書,從不有絲毫懈怠,15年後就變的很有學問,並在一個貴族家庭當了家教,生活從此得以改觀。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擺脫身體的惰性和軟弱,讓心靈更爲自由。
  不良習慣是偷走我們營銷人時間的主要內因之二。
  葉聖陶認爲: 習慣不嫌其多,但有兩種習慣養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這兩種習慣就是:不養成什麼習慣的習慣和妨害他人的習慣。何謂“不養成什麼習慣的習慣”呢?就是做什麼事情沒有規律可循,沒有計劃可依,更沒有時間概念,今天東,明天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就可能什麼習慣也養不成。久而久之,這就成爲一種習慣,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這就是“不養成什麼習慣的習慣”。想想我們營銷人是不是很多是這樣啊,生活沒有規律,天天“忙”的早飯都沒時間;工作沒有計劃,隨意性很強,還時常丟三落四,領導安排的工作不叮三囑四不放心,不到最後交差不行動,到頭來還跟領導訴苦“熬了個通宵才完成!”。羅曼?羅蘭說的好,“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的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沒有準備纔是浪費了時間。”,歌德說“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找得到充裕的時間。”。舉個例子,我們公司差旅票據審覈很嚴格,比如說打的費需要在票面上註明從哪到哪?什麼時間?做什麼?我一個同事,每天睡覺之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當天產生的差旅票據規整並粘貼好。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因爲有了這個習慣,他不用累計到月底通宵達旦整理票據,他不用擔心忘記哪個票據如何產生,他更不用對着過去的日報告浪費大量時間去“尋根索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