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網管經歷的回顧--新兵訓練(二)

      我的英文水平很一般,僅僅是初中英語水平。對於中專生來說,能夠提前脫離應試教育的苦海,實屬不易,少有在基礎學科上繼續發奮的,特別是英語這樣與專業不太相靠的課程。因此,我也不例外,看到ABCD一點都陌生,但是看到它們排出大大小小的隊形時,就有些迷糊了,如果看到滿屏的英文,我的頭就會隱隱做痛。

      但是做一名專業的網管,必須要能夠熟練的閱讀英文專業技術文檔。即便是非專業網管,也要能夠看懂或猜測簡單的英文句子或短文,看得懂windows,fdsik,device,disk等這些常見的英文單詞。否則,就與普通用戶沒有差別了,碰到英文提示信息,再查字典可是不行,人家一定會笑你不專業,必然影響在用戶心目中的形象,當然也影響工作效率。從入行的那一天起,從媒體、業內高手、能手那裏,無不見識到了,熟練閱讀英文的好處與必要性,加之自己的切身體會,使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突破這一關,至少見到英文時頭不會隱隱做痛。

      那個週六,我早早來到的辦公室。在自己專用的計算機上運行金山詞霸,開始練習FDISK。輸入FDISK,看到滿屏的英文,我的心再一次糾結了。如何下手呀?哎,就從第一屏的軟件功能說明開始吧。當時條件有限,兩臺計算機相對擺放,中間距離有二米多。我就在兩臺計算機之間開始了往返跑。抄下生詞,查找解釋,翻譯成中文。現在回憶起這段往事,很是佩服自己的“軸”勁,“笨”勁。

      忙活了二個多小時,我把這個程序的全部菜單及大部分提示信息基本翻譯完了,接下來驗證一下我自己的成果是不是正確的。就先從分三個區開始吧!20GB的硬盤,C盤8GB,D盤4GB,其他8GB分配給E盤。先建立C盤,成功!建立D盤,成功!建立E盤,咦?怎麼沒有磁盤可用空間了?這讓我很是疑惑,這樣的結果可是讓我很痛苦。於是,不斷的嘗試,不斷的重複相同的提示信息,思維也進入了死角。很快就到了午飯時間,肚子早就在不停的抗議了,我有些沮喪的離開辦公室,去食堂吃午飯,一邊嚼着飯菜,還在一邊的思考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裏。

      吃過午飯,大腦得到適當的休息,思路也得到了梳理。隱約覺得可能是自己沒有正確理解建立D盤過程中的一行提示信息。想到這,我飛跑回辦公室,重複前面的操作步驟,再一次看到了那一行提示。(見下圖畫紅線部分)

image

     我再一次打開金山詞霸,將屏幕上的生詞一一查出,再整理到一起去反覆理解這行信息的中文含義,可始終不得要領。分析了半天,也嘗試了半天,反覆思考過程中,我發現Extended DOS Partition的含義沒有理解清楚,對於分區相關的名詞及理論依據理解得很模糊。沒辦法,只要拔號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最後找到了一篇介紹FDISK程序如何分區的軟件,結合英文界面,讓我困惑全解。一下子讓我明白了我所要建立的D盤是邏輯分區,要建立邏輯分區首先要建立擴展分區,然後再進一步劃分邏輯分區的原理。而我建立擴展分區時,首先要把剩餘的磁盤空間都分配給擴展分區才行,可是我只是將計劃中的D盤空間分給了擴展分區,而接下來建立邏輯分區時,我輸入的是預計分給E盤的空間,所以,當然不夠了。通過這篇文章,也讓我理解了什麼是主DOS分區,什麼是擴展分區,什麼是邏輯分區,激活主DOS分區是什麼意思。以及如何刪除、查看分區信息,最爲重要的是搞清楚了它們之間的關係。

     明白了原理及關鍵詞的含義,也搞清楚了問題的根源,再返回頭使用FDISK時,就多了很多親切感,少了起初的陌生感,那些英文字母也不再讓我頭痛了,很快就劃分好了磁盤分區。看到這裏,大家可能會問,你不是參加過培訓嗎?難道培訓時沒整明白?說實話,培訓了,也練習了,但是僅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對老師講的東東也是雲裏霧裏,短短的2個小時時間裏,也僅僅是照貓畫虎的做了幾遍而已。過後沒有再練習,就基本就飯吃了。哎,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建議新入行者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正確的看待培訓的作用,而不要過於盲目,反而吃力不討好。

      這個週末過得很有意義,我搞懂了如何使用FDISK,也理解了硬盤分區的相關知識。以後就可以靈活運用,不用再照貓虎了,感覺很有成就感。接下的時間,我把同事的計算機折騰了十多遍,嘗試了多個分區方案,都正確的實現了。這一天,也讓我對英文的閱讀少了幾分恐懼與不安,多了一些淡定,一點點信心。

      掌握瞭如何使用FDISK,就可以將原本的磁盤分區做調整了。調整前20GB的硬盤分了兩個區,各10GB,考慮到C盤的空間要儘可能留得大一點,所以有2GB的空間比較浪費,要知道,這足可以保存多張VCD中的視頻文件了。不久,恰好有一塊20GB的硬盤被升級後,留了下來,這讓我有了緩衝的餘地,可以進行分區調整了。

      此後的日子裏,我給同事的計算機重裝系統時,都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調整一下原有的分區。原來僅有兩個分區,C盤的空間較大,保存文件的分區不夠充足,經過重新分區後,解決這個困擾。要知道,當時我的同事們對計算機這個新生事物很是懷疑,擔心它的安全性,穩定性,更爲重要的是大部分都不會熟練使用,充其量也就是按個鍵盤,打個字,其他的就兩眼一摸黑了。也有的同事,知道如何保存電影,常常將交流的光盤文件拷貝到電腦裏,D盤的空間常常不夠,感覺很不爽。我幫他們調整後,解決了這些困擾,也使大家對計算機的懷疑與恐懼少了很多。通過這個案例,也讓我的同事明白了,只要掌握了使用計算機的正確方法,還是很方便的。

     做完了這一輪的調整,使我的經驗值及等級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誰如果買了新電腦,也開始找我幫忙裝系統了,這讓我的自信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強,在同事中得到全面的認可,就連單位計算機專業人士也比較認可我的作用與能力。可是,學習FDISK的經歷成爲了一個陰影,在我的心裏揮之不去。

     事後,這段經歷讓我想了很多,讓我重新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自己的水平還很低,距離成爲高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路上,不僅要提高英文閱讀能力,還要學習並掌握很多相關的理論知識。一個人的能力不僅僅是掌握了多少工具的用法,理論知識的學習也很重要。我由此也聯想到自己這半年多的成長,想到自己的進步,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一時間,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相信很多人在從業不久後,面對工作的現狀都會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產生困惑,我也不例外。但這種迷茫的感覺並沒有在我的心頭徘徊太久,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朋友的鼓動下,我向單位領導申請了業餘時間接受系統培訓,只是培訓的專業與我的工作並不匹配--軟件工程師。陰差陽錯,領導批准了我的申請,但面對高昂的學費,只同意參加一半的培訓,這意味着後一半的培訓要麼放棄,要麼自費。但不管怎麼說,我還是得到這次培訓的機會。

      此後的業餘時間再次變得忙碌起來,白天處理故障,傍晚搭單位的班車去市內的培訓班上課。常常八、九點鐘了,我才坐公交車回到宿舍。學習的內容緊密圍繞着軟件開發,有數據庫應用,編程語言,還有UML。態度很積極,每天的揹包裏面帶着好多書,可是效果不明顯。學網管相關的技術知識,我很有感覺,一點也不陌生,理解起來很快。可是寫程序,我的感覺來得很慢,直到今天,我對編程的理解與認識,也僅僅是入門。常常別人一看就懂,老師給的題目,很快就做出來,至少也有思路,可是當時的我,一點思路也沒有,感覺自己很無力。

      當時,就覺得是書看得少,只要相關的書看完了就可以做出來了。所以,每天都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看書上。當然,白天雜事也多,總有同事找我幫他解決技術問題,或教他們一些使用技巧,相較於寫程序,這些事情輕車熟路,更讓我感覺有成就感。所以,自覺不自覺,願意不願意的,很少有時間坐下來完整的看書,做練習,甚至自己動手寫些小程序。自己常常在做白日夢,培訓結束後我,就成爲一名真正的能夠拿高薪的程序員了。(當時的工作環境中,所有人都在爲掌握word排版技巧而發愁,而我已經在研究寫程序了,這種反差也讓我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慢慢的“墮落”了。)一年的時間就在這種忙忙碌碌,碌碌無爲的狀態中過去了。

      當時培訓中心的老師還是很負責任的,他們也很希望我們能夠成爲一名合格甚至優秀的工程師。當時的講師清一色的是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工程師,其中不乏高手。雖然工作壓力挺大,但還是認真備課,細心講解。如果我們不懂,他們一定會反覆講解,認真解答。課上課下也會督促我們要及時做作業,多做練習。可是……,我們大都以工作太忙爲藉口,這也常常讓這些老師們也很無奈。必竟我們是花了2萬左右的人民幣來學習的,在當時能做這樣選擇的人還是很少的。培訓中心的老闆心態也比較複雜,過嚴會有人走,收入有影響,太鬆了又影響未來的就業,失去持續發展的動力。

     所以,老師盡全力教授,使出各種招數,讓我們“入套”,跟着好好學習。但人性的弱點及生存的壓力,決定着我們的未來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還是自己沒有慎重選擇,一時衝動,去參加了這個培訓。否則如果沿着專業網管的成才之路走下去,今天的我可能已經是一名專業的網管了,但人生沒有如果。

      第一年結業的時候,培訓中心參加培訓的學員,優秀的非常少,所以後來的考試也是馬馬虎虎,讓大家都通過了,順利的拿到結業證書及勞動部的資格認證。雖然沒能成爲一名合格的軟件工程師,但是,這一年的培訓經歷,讓我對計算機專業知識有了比較系統的瞭解。數據庫有access、sql server,編程語言有VB、C++、C、JAVA,操作系統還有linux。UML是用來進行軟件開發建模的,軟件開發是要遵照一定的規劃與流程的。理解了什麼是B/S與C/S結構,編寫程序連接數據庫是什麼意思,熟悉了軟件開發的基本流程及常用技巧的含義,掌握了網頁製作的方法,掌握了windows系統中快捷鍵的原理,最爲重要的是,看計算機專業書籍不再是滿眼的陌生詞彙了……這讓我在後來參與單位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發揮參謀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年的培訓除了系統的學到了專業知識,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專業技能,也讓我的視野開闊了。從《程序員》雜誌創刊開始,我就堅持購買。雖然開始有很多都看不太懂,大多一知半解,但是我還是堅持買,買回來堅持看。隨着時間的推移,我能看懂的部分變得越來越多了,就像當初我買《電腦報》時一樣。知道了當時一些中國的門戶網站的創史人都是怎麼成功的,像張朝陽,王志東;知道了方正飛騰,UCDOS的前世今生;瞭解了微軟與Intel之間的“商業交易”,慢慢的看得懂了IT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產業。

      轉眼到了2002年,單位的局域網覆蓋規模沒有變化,還是兩座大樓。只是增加了一些計算機,具體數字我已經記不太清了,大概不足50臺。而且,還不能實行共享訪問互聯網。就在這一年的下半年,我從一名所謂的網管(實則是機修)降級成爲了一名真正的機修,起了一個事業單位纔會有的名稱,計算機維修員。當時的感覺很複雜,離開了舒適的辦公環境(原來的辦公室有空調,單人獨屋),換了新領導,但與單位的專業人士們一起辦公了,並且年輕人較多,從此不再寂寞了。接替我的是這個新團隊中的一名資深(所謂專家級人物)人士,他是從這個團隊中調離的。於是,原本並不衝突的(網管與機修)兩個工作成爲了“敵人”,因爲隸屬於不同的機構,職責明確,但配合不足,常常有些小爭執。關於這段經歷,我在下一篇中單獨給大家介紹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