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你需要一場文藝復興!

文章轉載自:南方週末 2006-12-07

中國,你需要一場文藝復興!

中國,你需要一場文藝復興!
———寫在即將到來的新人文運動前夜
□劉軍寧
編者按:近日,溫家寶總理在《同文學藝術家談心》的講話中,高度評價文藝復興時代是“一個百花競放、碩果累累、羣星燦爛、人才輩出的光輝時代”,“經濟的大繁榮往往會帶來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躍”,“我們已經具備了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良好基礎”,進而指出“中國要有光明的未來,必須發揮全體人民追求真理的積極性,讓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在更爲自由、民主的學術氣氛中,探索自然界的奧祕、社會的法則和人生的真諦。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最終要靠實踐的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溫家寶對正在民族復興的中國的走向進行了精闢分析,對中國的知識分子寄予了厚望。爲此,本報特刊發劉軍寧的特稿,此稿斷言中國需要文藝復興。敬請讀者垂注。
人是觀念的動物
人與動物的一個根本不同之處,在於人不僅是吃飯的動物,而且是觀念的動物。人靠食物充實自己的肚皮與軀體,靠觀念與信仰充實自己的靈魂與思想。而一切觀念中最爲重要的是有關人類認識自我的觀念。換句話說,人類不是在食物的攝取中提升自己,而是在觀念的昇華中提升自己的。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也是人類不斷重新認識自身的過程。新的觀念通過文藝形式的傳播並被人們普遍接受,一場文化運動(革命)也就發生了。
這樣的文化運動在中外歷史上一再發生。在西方有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啓蒙運動。在中國有新文化運動,甚至還有一場由上至下的“文化大革命”。這種以思想觀念變革爲核心的文化運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許多文化運動往往不成功,沒有像發起者所預期的那樣改變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哪怕其所提倡的觀念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二是並非每次文化革命所傳播的觀念都是正確的,或者說真的有助於提升對人類自身的認識。這樣的運動,最終還是要歸於失敗。
文藝復興,個人的復興
個人是人類社會的根本。這一明白無誤的事實卻被無視了數千年,而且在許多地方繼續被無視。卑躬屈膝的個體能夠昂首挺胸,冰封在羣體中的個體得以復活自我,在西方,啓動這一進程的正是文藝復興。作爲14世紀起源於意大利並擴散到整個西方的一場空前而持久的新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乃至影響到全人類的一次人文主義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擊碎了由來已久的精神枷鎖,塑造並普及了關於個人的尊嚴與價值的觀念。
在沒有出現文藝復興的地方,理想中的人應該是卑微的、馴服的、聽命的。個人不把自己看成是自己,他什麼都可以是,就是不可以是他自己。個人就像是社會機器上的螺絲釘,被固定在命定的角色中,在僵化的社會秩序中動彈不得。他們被迫終身帶着自己的身份與政治標籤。憑藉權力可以任意剝奪個人的價值與尊嚴。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由他自身的價值來衡量的,而是由他的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和個人身份來決定的。一個有價值的人不是人,而只是爲掌權者所用的人“材”!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不是“活生生的個人”,而是那些冰冷無情的集體。
文藝復興的最大成就是在觀念上覆活了真正的個人,否定了抽象的、集體的、附庸的人,肯定了個人和個體的價值、尊嚴與偉大,主張個人是自身命運的主宰。文藝復興向我們揭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小宇宙,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並擁有實現這一潛能的權利。而這正是現代世界文明及其制度架構的觀念基礎。世界雖然不是由觀念決定的,但是人類的行爲和人類的制度都是建立在某種觀念基礎上。
這場文藝復興表明,以對個人的發現和確立個體價值爲使命的文藝復興,是任何文明的成長必須經過的階段。文藝復興是人類文明的演進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是人類的一次精神涅?,是人類對自身認識的一次觀念上的破繭。
復興,爲何是“文藝”?
文藝復興不是復興文藝,而是藉助文藝的文化復興與觀念創新。爲什麼要藉助文藝?因爲文藝是人性的鏡子。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其成就無一不是個性的淋漓發揮。文藝復興時期的每一幅傑作,無一不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藝術作爲傳播觀念的一種手段,與學術相比,具有無限的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擴散力。學術是爲同行的,藝術卻是爲公衆的。攜帶價值觀的文藝是聯通哲學觀念與大衆文化的橋樑,是把知識轉化成文化觀念的最有效的手段,因爲藝術能夠在人們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還能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文藝本身又是最具個性、最離不開自由的社會活動。這使得文藝格外適合於傳播觀念、塑造信仰。沒有文藝,哲學觀念難以變成大衆所認可、接受的價值觀。只有學術,沒有文藝,是不會有文藝復興的。所以,即將到來的中國文藝復興一定是而且必須是一場通過文藝來傳播的文化運動。學術與思想繁榮是文藝復興所必需,但是,沒有文藝,就沒有文藝復興。
值得提醒的是,文藝復興,不是文化復古。文藝復興雖以發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爲旗幟,但實質上是爲了建立新思想和新文化。文化像人類自身一樣是演化而來的。任何新文化都一定能夠從既有的文化遺產找到種子、找到養分。文化不過是人性的再現。凡是人性中所蘊涵的,在文化中一定有積澱。文化擦不掉,就像人性改不掉一樣。沒有全新的人性,當然也就沒有全新的文化。所以,任何新文化不論多麼新,都是對既有文化傳統中的某種成分的繼承和放大。文藝復興不是要復古,而是要從古典文化中尋找普世價值,同時讓普世文化在本土傳統中紮下根來。
中國有過文藝復興嗎?
關於中國是否發生過文藝復興,有過很多爭論。有的人說,有!不僅有,而且從先秦、漢唐,到宋明、清末民初,發生過多次。如果把文藝復興看作是通過重新發掘、肯定古典文化來確立人的價值,來發現個人,那麼,文藝復興從來沒有駐足於中國。中國也許有過文藝繁榮,出現過好作品,但是,中國沒有成功的文藝復興,只有文藝復興的嘗試。
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影響最深的思想文化運動應該是發生在上個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這場完全由民間發起、民間主導的思想文化運動從觀念上進一步瓦解了持續數千年的君主專制社會,推動了人性的解放,引進了民主科學等現代概念,初步普及了自由、平等、人格獨立的觀念。即便如此,經歷種種歷史關口,個人的主權者地位在中國仍未被確立,普世價值與中國古典傳統的關聯性,也未真正建立起來。文藝復興向我們證明了一個貌似悖謬的道理,創新只能通過復興才能實現。而這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們根本來不及明白的道理。文藝復興成功的標準是:以個人爲本位的價值觀,是否已經***到大衆文化中併成爲主流價值觀,是否已經轉化爲主導性的政治法律制度。中國歷史上的文化運動顯然並未達成這一目標。
未竟的事業必須要完成,中國今天仍然需要有場成功的文藝復興。這樣才能對今天的和未來的每個中國人有個交代,對歷史上那些致力於張揚個人價值的人有所交代,對中國的文化傳統有所交代。
文藝復興,條件何在?
中國一直需要一場文藝復興,可是直到今天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備發生文藝復興的條件。今天的條件也許不是絕對成熟,但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成熟。
歐洲文藝復興的最根本原因是發達的商業,即市場經濟的萌芽。文藝復興因市場經濟萌芽而起,又服務於商業文明。文藝復興不是孤立的,沒有市場經濟,文藝復興不過是句口號。中國的今天有比上個世紀初更爲發達的市場經濟,中國人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商業文明的浸潤。導致“發現個人”的社會經濟條件正在形成。市場經濟所帶來的自由空間給思想和藝術的繁榮提供了溫室。市場經濟所孕育的中間階層日益茁壯。互聯網和市場經濟所帶動的全球化推動中國人與全球互聯互通,使中國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都有可能比歷史上任何時期向內走得更深、向外走得更遠。
事實上,中國已經悄然處於一場新人文運動的前夜,中國的文藝復興甚至正在悄然來臨。中國從未如此接近過一場即將到來的真正的文藝復興。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文藝復興前夜的熱身動作,從對古典的着迷,到個人自主意識在一部分人中的初步覺醒、再到文藝的民間化,而且躁動熱切的個人無處不在。由於傳媒科技的發展與普及,一個自我解放的時代正在到來。伴隨着互聯網而興起的個體傳播,將是中國新人文復興運動的新景觀。
毋庸置疑,中國人需要重建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通過文藝復興才能重建文化自信。文藝復興首先是普世價值的文化尋根。只有確立、發現並承認個體的價值與尊嚴,纔有可能找回文化自信。當時的意大利和歐洲,只能從自己固有的古希臘羅馬的思想和人文傳統中尋找支援力量。今天的中國既可以內引自身的傳統資源,也可以外聯西方的人文遺產。因此,中國文藝復興的目標是發現個人,方法不是復古、不是媚外,而是內部發掘外部引進。
天地之間,個體爲尊!只有個人的站立,纔有中華的真正站立。西方的崛起和繁榮,首先要歸功於文藝復興運動,歸功於個人的覺醒。中國的落後首先要歸因於個人和個體意識長眠不醒。中國需要一場文化風暴,需要一場文藝復興,需要一場新人文運動來喚醒沉睡了幾千年的民衆!喚醒的目的是爲了個體的價值與尊嚴!
只有觀念的進步,纔有社會的真正進步。法國著名思想家帕斯卡有一段名言:“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人是一種有思想的動物。人類前進的每一步,表面上是靠腳帶動的,實際上卻是由思想驅動的。而任何思想首先都是個人的,而不是集體的。文藝復興的貢獻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不幸,一個文明的衰落,歸根結底是失去了思想的驅動力。對中國來說,這樣的驅動力有待進一步解放。
在即將到來的觀念變革風暴中,當個體本位的思想閃電擊斷無形鐐銬,當反人性的惡之花不再綻放,“我”就會從“我們”中凸現出來,個體的價值與尊嚴,既是先天的,也是後天的;既是過去的,也是現在和未來的。如果先天沒有獲得,那就在後天爭取;如果過去沒有獲得,那就從現在開始爭取。這片土地上的文藝復興,這個國度中的個人覺醒與人文精神的確立,已經晚了500年,還能更晚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