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淘寶百度之爭

百度推出hi之後要推出C2C了,淘寶封了百度的爬蟲,至此,雙方口水戰以及其他動作頻頻,各種分析以及軟文大量現身,作爲互聯網產業的關注者,不管是軟文還是少數實實在在的分析報告,老白對絕大部分的文章都不慎滿意,其一:不夠全和細緻。其二:蜻蜓點水,不夠深入。

百度搜索引擎佔據了中文搜索市場的60%以上,屬於實力派,掌門人李彥宏也屬低調實幹的類型,對於百度的前景老白是一直看好。百度做C2C,可以利用自身搜索引擎的優勢爲C2C平臺帶來巨大流量,然後期望流量轉化爲成交量。

在老白看來,在國內C2C這塊,流量帶來成交量會有一個很大的檻。如果百度僅僅是想靠搜索引擎的巨大流量帶動自身C2C的發展,沒有其他創新點,百度C2C肯定沒戲,並且比騰訊的拍拍還要難看。做C2C,不考慮自身條件(百度強大的實力當然具備C2C平臺的開發運營條件),一、賣家人氣, 二、買家人氣。

賣家人氣。這個應該不會成爲百度的難題,靠百度強大的知名度和搜索市場的高份額,C2C的賣家們都會嘗試一把。在現實中,把握機會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包括財力和人力。淘寶以及其他C2C平臺對於開店上架商品目前還都是免費,我想百度也不會走收費策略,對於賣家而言,出點人力還是出的起的。所以百度賣家人氣應該不會差,就像騰訊拍拍一樣,剛開始的半年到兩年內賣家會爆炸式膨脹。

買家人氣,這一點做起來很難,瀏覽量並不等於交易量。很多人分析並看好百度C2C,僅僅從百度搜索能夠帶來巨大流量就下定論C2C能做好,我是非常不贊同的。我們有幾句俗話:買的沒有賣的精只有賣對沒有買對,我們能夠理解出來什麼,我們幾千年的不規範市場造就了奸商文化,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甚至騙子大行其道。這種市場也造就了買家的謹慎態度,買東西會貨比三家,比口碑,比質量,比價格。淘寶通過支付寶解決了騙子問題,口碑已經形成,並且品牌效應已經形成。百度剛剛起步,口碑肯定是沒有的,用戶習慣也沒有,質量和價格能比得過淘寶嗎,這個是一個很大的懸念!這個也是爲什麼當初大家看好騰訊做拍拍,拍拍做的很尷尬的原因之一。

提及拍拍,很多人會說騰訊的用戶羣太低齡化,沒有消費能力,這個是騰訊做不來C2C的原因。老白認同這個是騰訊做不強C2C的一個原因,並在爲汶川地震網絡募捐之前一直如此認爲, 但在募捐之後,老白就改變了認識。騰訊的募捐金額一直穩步領先淘寶,並且優勢越來越大,說明什麼:騰訊的用戶羣的金錢支配能力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差,他們是在騰訊的平臺上沒有網絡購物消費習慣,對拍拍平臺可提供安全可靠購物體驗的信心不足。

經過以上分析,在C2C百度難道一點機會也沒有嗎,老白再分析一下淘寶爲什麼能夠戰勝易趣,做到C2C老大的位置。老白是2004年註冊爲淘寶的買家會員的,那時候身邊的同事已有不少開始網購,C2C老大那是是易趣,並且淘寶和易趣還有不少差距。如果不是淘寶有旺旺和支付寶,那時我有兩種選擇:不進行網購和註冊易趣。這兩樣東西是易趣沒有的,因爲沒有支付寶類似平臺,有些同事錢打過去,東西沒收到。可以說支付寶和旺旺是淘寶決勝的最重要條件,兩個創新顛覆了市場格局,並催化了整個市場的容量,同時騰訊和衆多中小網站後進加入所帶來的推動力,也助長了整個市場。反觀騰訊,是由於騰訊巨大的資源優勢,自身的眼球資源可以源源不斷的爲拍拍帶來流量,但是由於淘寶口碑已經形成,甚至於業界標準已由淘寶制定,拍拍採取跟隨但無創新的策略,同時由於騰訊整個品牌形象傾向YY,導致本可以轉化的買家在進行一番瞭解對比之後轉向了淘寶,其實是以自身資源爲他人做嫁衣裳,淘寶也應該感謝騰訊一番纔算厚道。所以,百度C2C如果要贏取買家,創新必不可少,而且必須是改善買家體驗的創新,淘寶依託支付寶把騙子問題解決了,百度要做的只能是淘寶還沒有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具體你們可以收集研究,也可以向我索要購買(的確是很難的問題,實體交易中也存在這種問題)。

總體來說百度C2C買家人氣的聚集門檻不好過,取勝的機會不大。不過,以百度現在的規模,C2C即使做不起來,也不會傷及百度的元氣,甚至不至於象阿里巴巴一樣沒有做起來中國雅虎而限於稍被動地位。但是我們看到了淘寶的一個動作:封了百度的爬蟲。在國內,阿里巴巴的技術確實不怎麼樣,但是馬雲等的戰略眼光的確超級一流。沒有百度的搜索流量,淘寶的流量是會有影響,但是不會太多,對於交易額的影響更是甚微,由前面的分析可以見得。而對於百度呢,其實沒有了淘寶的海量商品信息,對百度的搜索結果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畢竟電子商務只是互聯網的一個應用而已,同時淘寶也不是電子商務的全部,甚至不是不是C2C的全部,不是B2C的大頭。但是,相信很多電子商務網站在向百度付費買流量,他們甚至其他方向的網站都在觀望淘寶封百度事件,最後他們發現淘寶的市場份額並沒有受此次事件影響,他們還會不會付費向百度買流量。最終會讓他們明白做電子商務流量不等於一切,流量只是做好生意的一個前提條件,如果不具備其他方面,乾脆就不要做了。更爲可怕的是,從百度進軍門戶,進軍C2C,大家都看到了百度的野心,中小網站對百度的野心的感受是可有可無,畢竟他們一直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誰做老大都無所謂。但是大型網站看到百度的野心可能已經開始惶惶,在制衡和得過且過之間搖擺,有了淘寶的先例,特別是淘寶封了百度爬蟲之後還可以滋潤,他們會不會效仿,真是馬雲的奪魂劍。

經過上面的一通分析和老白自以爲是的結論:至少是C2C對搜索引擎不怎麼感冒,那什麼對搜索引擎感冒,搜索引擎的廣告對什麼最有效果,老白扯遠一點。還是從一句經典俗話總得來:病急亂投醫。消費者什麼時候是最沒有話語權的,生病的時候,特別是大病,疑難病症。只要能夠有一線希望,砸鍋賣鐵也要把病醫好。並且一旦生了疑難病症,病人和其至親摯友就亂了方寸,看到電線杆上貼的牛皮癬小廣告也當作救命稻草。在物聯網對生活幾乎徹底***的今天,通過搜索引擎隨便搜索一下就能夠找到在世神醫,不管是真是假,對於一個無路可走的人或家庭來說,都是一線希望,試一下就多一份機會,所以說治病救人相關的關鍵字非常有效果,相關延伸效果應該也不錯。

此次之爭,百度會影響淘寶的收費進程,同時還會對淘寶的流量造成一定影響,淘寶有可能會把百度打入萬劫不復之地。俗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此次兩家交惡,最大的好處獲得者是誰?google!雖然百度和阿里巴巴都不是中資企業,但是相對google來說,華人員工擁有更多的股權。而今的商戰,傷及國人,而利外人,是作爲國人不想看到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