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李開復的“創新工廠”爲何失敗?原作者QuarterThousand

李開復的“創新工廠”爲何失敗?

李開復辭掉高級打工職位,想從零開始搞創新。其心可嘉,有個人理念原因,也有爲民族原因,這都是很好的。然而,具體的展開、過程以及目前結果都很幼稚,很大層面是中國文化的原因:

1,太高調。在國內各大學大張旗鼓地演講,如何如何,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內容。而國內的浮誇氣氛又給其自我感覺良好的土壤。他的美國老闆們都沒有他那樣出書立傳地風光。

2,逃不脫中國人的虛假不務實。目前的8-11個主要項目,沒有一個具有任何創新的涵義,都是很基本的技術應用,而且沒有國外的先進。且其中一部分是耗盡資金了的“創意”找過來的,李的團隊由於沒有項目,不得不降低門檻接納,因爲這些項目還有成功和賺錢的可能性,儘管跟創新根本不搭邊。這是別人在忽悠李目前募集到的錢。

3,李自身沒有認識到中國的實際情況。李抱怨說,他所認識的所有美國和國際高管都不願理睬他的團隊,他很驚詫。問題應該是在李本人。李先前在中國的所有職業生涯都是外國著名公司的中國總管,帶着一個不切實際的光環,受到所有人的恭維和崇拜。李飄飄然認爲自己在中國很能幹。事實證明,李離開了那些職位平臺的支撐,不過是平凡人一個。現在他的基金還有錢,還會有人爲了錢來找他,再過些時日,等李的目前團隊拿不出來東西的時候,連錢也會沒了。

4,李本人沒有看清自己。李不過是一個高級工程師罷了,搞創新、管理和商業運作他一沒有經驗,二沒有能力,三也沒有意識。這可從其“創新工廠”開張前6個月,他自述沒有任何想法和進展可以看出來。他一方面低估了創業的困難,另一方面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他唯一的優勢在於自己職業生涯帶來的名聲所籌來的資金,而且只有中國人認這個名聲,這可以從其資金只有華人投資看出來。

李現在開始了反思,得出結論:中國文化和環境,表現在教育上,使得中國沒有創新的可能;而且能直白地說出來。這是他高於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地方。但太晚了,以他在中國國內工作那麼多年的經歷來看,他應該早就看到,現在說出來,有些爲自己的失敗開脫的味道。那些根本不理睬他的美國和國際高管們,比他高明多了!

這個差距,不能只怪李本人。這是文化的差距!

海歸者應仔細思考和體會這個事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